-
公开(公告)号:CN103424001B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310342921.1
申请日:2013-08-0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8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温物料竖式冷却机及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由支架支撑的圆筒状机体,在机体的下部为冷风输入段,中部为冷却段,上部为物料输入段。在冷却段内,通过抽风和鼓风相结合的方式冷却物料,冷却风和冷却管通过导热和对流两种方式获取高温物料的热量,并通过水冷壁对循环水预热;高温冷却风用于过热竖式冷却机产生的蒸汽,冷却风温度下降后通入烧结机预热烧结原料;经凝汽器加热后的空气与冷空气混合之后通入中央风帽;竖式冷却机产生的蒸汽经蒸汽过热器后连接至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凝汽器和汽包输出的水连至除氧器除氧,然后通至水冷壁完成循环。本发明结构紧凑,能较大地减少系统漏风,在保证物料质量的同时高效梯级回收高温物料余热。
-
公开(公告)号:CN103424001A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310342921.1
申请日:2013-08-0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8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温物料竖式冷却机及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由支架支撑的圆筒状机体,在机体的下部为冷风输入段,中部为冷却段,上部为物料输入段。在冷却段内,通过抽风和鼓风相结合的方式冷却物料,冷却风和冷却管通过导热和对流两种方式获取高温物料的热量,并通过水冷壁对循环水预热;高温冷却风用于过热竖式冷却机产生的蒸汽,冷却风温度下降后通入烧结机预热烧结原料;经凝汽器加热后的空气与冷空气混合之后通入中央风帽;竖式冷却机产生的蒸汽经蒸汽过热器后连接至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凝汽器和汽包输出的水连至除氧器除氧,然后通至水冷壁完成循环。本发明结构紧凑,能较大地减少系统漏风,在保证物料质量的同时高效梯级回收高温物料余热。
-
公开(公告)号:CN105928372B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610243059.2
申请日:2016-04-19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收烧结过程余能的有机工质朗肯循环发电系统,由烧结过程间歇性热源、蓄热系统和有机工质朗肯循环发电系统组成。烧结机烟气和环冷机冷却废气经并联连接后组成烧结过程间歇性热源;烧结机烟气和环冷机冷却废气经除尘之后将热量通过烟气余能利用换热器传递给蓄热装置,烧结机烟气和环冷机冷却废气从烟气余能利用换热器出来后温度降低,用于烧结料预热和热风点火;蓄热系统中包含辅助加热器,蓄热系统通过蒸发器将热量传递给有机工质朗肯循环发电系统,有机工质在膨胀机内膨胀做功带动发电机发电。本发明能够有效解决烧结过程热源温度低及间歇性余能利用难度大的问题,实现了烧结过程间歇性余能资源分级回收与梯级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928372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243059.2
申请日:2016-04-19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20/14 , Y02P10/265 , Y02T10/166 , F27D17/004 , F02G5/02 , F27D2017/0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收烧结过程余能的有机工质朗肯循环发电系统,由烧结过程间歇性热源、蓄热系统和有机工质朗肯循环发电系统组成。烧结机烟气和环冷机冷却废气经并联连接后组成烧结过程间歇性热源;烧结机烟气和环冷机冷却废气经除尘之后将热量通过烟气余能利用换热器传递给蓄热装置,烧结机烟气和环冷机冷却废气从烟气余能利用换热器出来后温度降低,用于烧结料预热和热风点火;蓄热系统中包含辅助加热器,蓄热系统通过蒸发器将热量传递给有机工质朗肯循环发电系统,有机工质在膨胀机内膨胀做功带动发电机发电。本发明能够有效解决烧结过程热源温度低及间歇性余能利用难度大的问题,实现了烧结过程间歇性余能资源分级回收与梯级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207044561U
公开(公告)日:2018-02-27
申请号:CN201720258284.3
申请日:2017-03-16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B29C45/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萘球制造模具,包括两个半模,采用上下合模的方式,两个半模的贴合面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布置若干个半球球腔,当两个半模贴合时,相应的两个半球球腔组成一个球形腔;上模中心设置浇口,下模设置冷料穴,浇口通过合模面上均布的若干个短圆柱浇道与球形腔相连;每个球形腔顶部设置有排气孔;上模和下模设有定位孔;上模另设有螺纹孔作为分模之用。采用该模具浇铸的萘球,解决了已有技术中颗粒球形度不够,颗粒表面萘层厚度不均匀,实验重复性差等问题;为实验室用萘球颗粒的制备提供了新方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