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91069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020927.X
申请日:2025-01-07
Applicant: 西南大学
IPC: H02G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除冰机器人的行走越障装置,涉及除冰机器人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装置外壳,装置外壳由型材和型材角码组成,装置外壳为型材架;还包括行走机构,行走机构包括三个独立的行走单元,三个独立的行走单元包括第一行走机构、第二行走机构和辅助行走机构;还包括第一夹紧机构和第二夹紧机构,第一夹紧机构和第二夹紧机构用于夹紧输电线路并保持稳定。本发明中的行走机构通过微型推杆电机将传统的固定式行走机构改为可独立进行上下移动的行走单元,同时将传统的使用推杆电机的夹紧机构改为旋转式夹紧机构,满足夹紧需求的同时能够防止夹紧轮阻碍绝缘子,实现轮式行走机构的越障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050901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269362.0
申请日:2024-09-11
Applicant: 重庆泰山电缆有限公司 , 西南大学
Abstract: 公开了中高压电力电缆敷设辅助装置,装置中,多个弹簧支撑柱支承于底座上,导向板固定于弹簧支撑柱上,多个动力输送辊筒两端固定于导向板上,动力输送辊筒设有用于传动的齿轮,电机设于导向板上,电机输出端的主动齿和动力输送辊筒的齿轮及链条构成链轮机构使得,电机通过链传动的方式给动力输送辊筒传递动力以同步转动带动电缆敷设,电池固定于底座,电池电连接电机以提供电源,控制器固定于导向板上,控制器连接且控制电机的转速与方向;剪式千斤顶支承于底座以在竖直方向上可升降,横梁可转动地连接剪式千斤顶上,伸缩杆件连接横梁,电缆爪手连接伸缩杆件以夹取电缆。
-
公开(公告)号:CN117949498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311771160.1
申请日:2023-12-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自供电乙醇传感器的复合气敏材料,所述复合气敏材料由CuO/TiO2和MXene复合而成;所制备的复合气敏材料CuO/TiO2/MXene具有低乙醇检测下限,引入MXene使传感器具有非常低的检测限(0.3ppm)和很好的响应值。在1ppm乙醇浓度下,CuO/TiO2/MXene传感器的响应值可达0.95,使传感器具有优异的乙醇检测性能;通过硅胶/MXene@硅胶双介电层薄膜,有效提高TENG的输出性能,MXene的高电导率和丰富的官能团,以及其独特的微电容结构,在较低掺杂浓度下增强了诱导电荷的捕获,从而导致了较大的表面电荷密度,且SMS‑TENG具有长期运行的能力。将具有复合气敏材料的乙醇传感器与据硅胶/MXene@硅胶双介电层薄膜的SMS‑TENG用于对果蔬代谢反应产生的低浓度乙醇进行检测,能够实现乙醇气体的准确测定。
-
公开(公告)号:CN119951788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252035.2
申请日:2025-03-05
Applicant: 西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架空输电线路绝缘子清污装置,包括用于背负的背负机构以及用于对绝缘子清污的清污结构,所述背负机构包括背负结构,所述背负结构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背负结构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存储背包。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架空输电线路绝缘子清污装置,本装置通过设置背负机构配合清污结构使用,将装置整体设置为分体式,将清洗部和控制部分别设置,进而可实现装置整体的便携性,同时将第一清洗环配合第二清洗环设置为环抱式,可实现对绝缘子的全面包覆,过程中清洁辊插入绝缘子间的缝隙中,通过清洁辊的转动配合转动轴杆的喷水,从而可实现对绝缘子的快速且全面的清洗,相较于原有装置,本装置整体的便携性、工作效率均有显著的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9785942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945860.2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西南大学
IPC: G16C60/00 , G06F30/23 , G06F30/25 , G06V20/69 , G06F111/10 , G06F113/26
Abstract: 一种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宏观电导率预测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方法中,根据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密度计算各组分对应的体积分数;采用光学显微镜或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聚合物复合材料中各组分的分散形态;在确定体积分数和分散形态后,在复合材料基体中生成各组分的物理结构模型,在建立聚合物复合材料填充结构物理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复合材料各组分电导率的电场、温度依赖性,通过有限元分析计算预测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宏观电导率。该方法考虑了填料几何尺寸等内部因素与温度、电场等外部因素的综合作用,可以有效预测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宏观电导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256603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211655546.1
申请日:2022-12-21
Applicant: 重庆泰山电缆有限公司 , 西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流电缆的界面突起的电气性能判断方法和系统,涉及直流电缆领域。该方法包括:制备包括直流电缆绝缘层与屏蔽层的界面突起的第一试样,结合预设参照试样对第一试样进行分析,获得分析结果;根据分析结果结合预设参考值,获得分析结果的目标值;根据多个目标值绘制雷达图,根据雷达图计算第一试样的雷达图面积值,根据雷达图面积值以判断第一试样的电气性能,根据多个目标值绘制雷达图,根据雷达图计算第一试样的雷达图面积值,根据雷达图面积值以判断第一试样的电气性能,以面积的大小来评价该试样界面状态的优劣,准确衡量不同形态突起对高压直流电缆电气绝缘性能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5549165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024821.X
申请日:2022-08-25
Applicant: 西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柔性直流输电和配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多端与直流电网协调控制方法、介质及设备。该方法包括:基于每个下垂控制站的换流器类型,计算得到每个下垂控制站的电容电压的平均值作为下垂控制的反馈信号;基于每个下垂控制站的当前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确定每个下垂控制站的可用调节容量,根据每个下垂控制站的可用调节容量实时自动调节其下垂控制参数值;根据每个下垂控制站的反馈信号的误差值与下垂控制参数计算得到附加功率控制指令并叠加到该站点外环有功功率控制指令中。通过本发明能够达到避免传统下垂控制出现有差调节以及反馈信号远距离传输产生的延时对直流系统电压动态稳定性的影响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47110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499813.X
申请日:2024-10-25
Applicant: 西南大学
IPC: G01R31/00 , G06F18/10 , G06F18/2131 , G06F18/2431 , G06N20/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监测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电容耦合技术的电力设备元件老化监测系统及其方法,包括:环形电极传感器、前置放大器、数据采集卡、系统集成平台;环形电极传感器通过非接触式感知电力设备内部的电场变化,输出微弱电信号;前置放大器接收微弱电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输出;数据采集卡通过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输出至系统集成平台;通过系统集成平台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并建立设备老化模型,通过设备老化模型输出评估结果,反应电力设备的老化程度。本发明采用电容耦合技术,实现不停机的情况下对电力设备的健康状态进行动态监测和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19268878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419432.6
申请日:2024-10-12
Applicant: 西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基于传感器数据融合的高压电缆接头温度在线监测方法,包括数据采集:获取高压电缆接头位置处的多个温度传感器的第一温度数据序列T1i、第二温度数据序列T2i以及环境温度数据序列Ei;数据融合:将上述数据进行融合,生成融合后的温度数据序列Fi;异常检测:根据融合后的温度数据序列Fi,计算每个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变化系数、温度差别系数和温度变化率,生成每个温度传感器的异常量化值Qi;判断结果生成:根据异常量化值Qi与预设的阈值Qth进行比较,判定每个温度传感器是否出现温度异常情况。本发明通过融合来自多个温度传感器的数据及环境温度信息,提高了温度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增强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智能化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9269054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419659.0
申请日:2024-10-12
Applicant: 西南大学
IPC: G01M13/00 , G06F18/10 , G06F18/2131 ,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基于振动分析的电力设备故障预测方法,包括:采集电力设备的振动信号数据;将振动信号数据进行预处理转变为振动分析数据;将振动分析数据按照时间序列切分为多个子段,子段包含连续的振动分析数据点,将子段内的振动分析数据进行提取特征数据;根据子段内的特征数据,计算子段的动态调整系数,利用子段的动态调整系数对子段内的振动分析数据进行动态平滑处理,计算每个子段内振动分析数据的预测值和实际值的偏差值;预设偏差值阈值,比较偏差值与偏差值阈值,判断子段内的振动分析数据是否存在异常。本发明实现了对电力设备故障的早期预警,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为电力设备监测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