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层土壤剥离与再利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09725B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410168209.9

    申请日:2014-04-24

    Applicant: 西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耕作层土壤剥离与再利用方法。其中方法包括:采集取土区的土壤信息,根据采集的土壤信息,确定取土区的土质和取土厚度;按照确定的土质和取土厚度进行分类取土;运土和覆土。进一步,本发明实施例,在覆土之前,采集覆土区的土壤限制性信息,根据采集的土壤限制性信息确定覆土区的需覆土质和覆土厚度;并在覆土时:从取土步骤获取的土壤中选取土质为确定的需覆土质的土壤进行覆土,并且覆土的厚度为确定的覆土厚度。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提高耕作层土壤的取土质量,保证耕作层土壤资源的再利用率。

    一种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的乳腺癌病理图像分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29774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467203.5

    申请日:2024-04-18

    Applicant: 西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的乳腺癌病理图像分类方法,具体步骤包括:步骤一:对乳腺癌病理图像数据集进行染色归一化处理和数据增强;步骤二:建立深度迁移学习模型,具体采用预训练的ResNet50模型作为特征提取器;步骤三:结合协调注意力机制构建CA‑ResNet50网络,对模型进行训练以及评估;步骤四:将ResNet50网络以及CA‑ResNet50网络进行决策融合;步骤五:对整个模型进行训练和调整,首先对两个模型网络的初始卷积层和前两个残差块进行冻结,然后使用乳腺癌病理图像数据集对网络进行训练和调整,调整过程中引入L2正则化,采用Adam优化器,调整训练超参数,最后对模型进行评估。

    山地丘陵区坡瘠地的葡萄园改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21523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410430711.2

    申请日:2014-08-28

    Applicant: 西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山地丘陵区坡瘠地的葡萄园改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b.对欲改造的目标坡瘠地按照设定的厚度进行表土剥离,然后对剥离后的区域进行间隔式深度挖掘,去除表土下的生土、母质或岩层并形成沿坡度方向的定植壕沟;c.在定植壕沟内填入肥沃土壤,并使填入的肥沃土壤高于未剥离表土时的地平面,形成种植带;本发明一方面能够大大减少改土过程中的工程量,降低改造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对肥沃土壤回填,实现聚土培肥,能够加快土壤的熟化进程,改善坡瘠地的土壤质量,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建成葡萄园,加快经济成效。

    耕作层土壤剥离与再利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09725A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410168209.9

    申请日:2014-04-24

    Applicant: 西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耕作层土壤剥离与再利用方法。其中方法包括:采集取土区的土壤信息,根据采集的土壤信息,确定取土区的土质和取土厚度;按照确定的土质和取土厚度进行分类取土;运土和覆土。进一步,本发明实施例,在覆土之前,采集覆土区的土壤限制性信息,根据采集的土壤限制性信息确定覆土区的需覆土质和覆土厚度;并在覆土时:从取土步骤获取的土壤中选取土质为确定的需覆土质的土壤进行覆土,并且覆土的厚度为确定的覆土厚度。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提高耕作层土壤的取土质量,保证耕作层土壤资源的再利用率。

    待复垦宅基地的价值转换测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778641A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410017456.9

    申请日:2014-01-15

    Applicant: 西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待复垦宅基地的价值转换测评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来自用户的待复垦宅基地的编号信息;从地块空间数据库中获取所述编号信息对应的待复垦宅基地的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将获取的所述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将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带入宅基地地块价值测评模型中,计算出所述待复垦宅基地复垦前及复垦后的价值量并输出至用户。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及装置,能够定量测评某块特定宅基地复垦前的价值量及复垦后所具有的价值量,为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基于CNN-TransGRU的物联网入侵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73709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467205.4

    申请日:2024-04-18

    Applicant: 西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CNN‑TransGRU的物联网入侵检测方法,具体步骤包括:S1、获取物联网数据集;S2、进行数值化处理;S3、归一化处理;S4、CNN‑TransGRU模型训练;S5、模型参数迭代优化;S6、获得五分类器,经过步骤S4和步骤S5的模型训练和模型参数迭代优化过程,获得Normal,Dos,Reconn,CommInj,Backdoor为五类标签训练出的五分类器;S7、生成分类结果,将步骤S3中获得的预处理后的测试集中的五种类型数据Normal,Dos,Reconn,CommInj,Backdoor作为5类标签,代入步骤S6中五分类器进行分类检测,最终五分类器输出五维混淆矩阵作为分类结果;S8、对分类结果进行评估,以准确率、真正率和误报率作为评估指标对上述分类结果进行评估。

    山地丘陵区缓坡地改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22173A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410660387.3

    申请日:2014-11-13

    Applicant: 西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山地丘陵区缓坡地改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改造的目标区域划分成N个区域单元,且区域单元按照设定的宽度Bm和长度L划分;S2.在每个区域单元内设置定位点,并根据定位点确定该区域单元的坡度α;S3.确定相邻的区域单元的地面的高度差H,并根据如下公式确定高度差:Bm=H/(cotα-cotβ)其中,β为改造的目标坡度;S4.根据高度差确定坎埂高度h,并修建坎埂;能够对坡度较大较大且不规则的区域进行有效改造,从而提高缓坡地的利用率。

    煤矿采空沉陷稳定区损毁水田的修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67720A

    公开(公告)日:2014-10-01

    申请号:CN201410293138.5

    申请日:2014-06-25

    Applicant: 西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采空沉陷稳定区损毁水田的修复方法,包括夯实田坎修复和搅浆沉降田面修复,搅浆沉降田面修复包括以下步骤:翻耕泡田,包括:翻耕和灌水泡田,翻耕和灌水泡田同时进行;水整田,包括:搅浆整田;翻耕泡田和搅浆整田间隔重复进行三次,第一次翻耕结束后,需泡田3-5天,待泡透垡片后进行搅浆整田,第二次及第三次翻耕后马上进行搅浆整田,每次搅浆整田结束后需待水田泥浆澄清后再进行下一次翻耕;本方法弥补了矿区土地复垦技术中对损毁水田修复技术缺乏的空缺,使得西南山地煤矿采空沉陷稳定区大量的损毁水田的修复提供了技术职称,夯实田坎修复技术及搅浆沉降田面修复技术的应用,方法操作简单易行,且耗时短,见效快。

    待复垦宅基地的价值转换测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778641B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410017456.9

    申请日:2014-01-15

    Applicant: 西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待复垦宅基地的价值转换测评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来自用户的待复垦宅基地的编号信息;从地块空间数据库中获取所述编号信息对应的待复垦宅基地的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将获取的所述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将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带入宅基地地块价值测评模型中,计算出所述待复垦宅基地复垦前及复垦后的价值量并输出至用户。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及装置,能够定量测评某块特定宅基地复垦前的价值量及复垦后所具有的价值量,为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山地丘陵区缓坡地改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22173B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410660387.3

    申请日:2014-11-13

    Applicant: 西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山地丘陵区缓坡地改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改造的目标区域划分成N个区域单元,且区域单元按照设定的宽度Bm和长度L划分;S2.在每个区域单元内设置定位点,并根据定位点确定该区域单元的坡度α;S3.确定相邻的区域单元的地面的高度差H,并根据如下公式确定高度差:Bm=H/(cotα-cotβ)其中,β为改造的目标坡度;S4.根据高度差确定坎埂高度h,并修建坎埂;能够对坡度较大且不规则的区域进行有效改造,从而提高缓坡地的利用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