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热电热协同蒸发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07007B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196746.2

    申请日:2025-02-2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海水淡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光热电热协同蒸发器及其制备方法,光热电热协同蒸发器包括水传输通道、光热蒸发界面和电热蒸发界面,光热蒸发界面设于水传输通道上,电热蒸发界面设于光热蒸发界面中,水传输通道由二维层状材料制成,光热蒸发界面由二维层状材料复合表面等离激元材料制成,电热蒸发界面包括设于光热蒸发界面中形成层间加热结构的金属网。与传统的光热蒸发器相比,采用层间加热模式的光热电热协同蒸发器,能够利用太阳能和电能实现全天候稳定运行,通过对电热蒸发界面位置的调控,降低了电热的热损失。由于金属网的高导电性,极大的提高了蒸发效率,可高效应用于水蒸发、海水淡化以及产淡水的工业生产中。

    一种三维表面等离激元蒸发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239175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138974.5

    申请日:2023-02-2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三维表面等离激元蒸发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通过3D打印制造(Ni/CNF)/rGO 3D表面等离激元蒸发器,同时控制太阳能海水淡化蒸发器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Ni/CNF)/rGO 3D表面等离激元蒸发器分别由作为光热界面(PI)的网格状Ni/CNF和作为传输通道(TC)的rGO组成;开发的3D打印(镍/纤维素纳米纤维)/还原氧化石墨烯(Ni/CNF)/rGO 3D表面等离激元蒸发器,具有优异的传质能力和太阳能利用能力,实现了29.10 L·m‑2·h‑1的超高淡水生产率,这远高于目前报道的太阳能蒸发器,并达到反渗透的基本产率。本发明使太阳能海水淡化面向实用化迈出了重要一步,并为零碳排放下的饮用水危机提供了潜在的解决方案。

    一种三维异构蒸发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326615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601815.0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异构蒸发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目前的太阳能海水淡化蒸发器只能在较低的蒸发速率下运行,本发明通过现有3D打印技术首次制备了新的三维异构蒸发器,由rGO‑TiN和rGO‑F127作为蒸发界面和rGO作为水传输通路两部分组成,二者在传质能力上的差异最终导致了稳定的水盐联产。本发明蒸发器可以以8.75 kg·m‑2·h‑1的蒸发速率稳定淡化20 ‑2 ‑1wt%的NaCl,产盐速率达到了1.02 kg·m ·h1个小时内),该工作为太阳能驱动的高浓度盐水的零液体排放提供了新的方法。

    一种三维异构蒸发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326615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601815.0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异构蒸发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目前的太阳能海水淡化蒸发器只能在较低的蒸发速率下运行,本发明通过现有3D打印技术首次制备了新的三维异构蒸发器,由rGO‑TiN和rGO‑F127作为蒸发界面和rGO作为水传输通路两部分组成,二者在传质能力上的差异最终导致了稳定的水盐联产。本发明蒸发器可以以8.75 kg·m‑2·h‑1的蒸发速率稳定淡化20 wt%的NaCl,产盐速率达到了1.02 kg·m‑2·h‑1(1个小时内),该工作为太阳能驱动的高浓度盐水的零液体排放提供了新的方法。

    一种光热电热协同蒸发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07007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510196746.2

    申请日:2025-02-2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海水淡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光热电热协同蒸发器及其制备方法,光热电热协同蒸发器包括水传输通道、光热蒸发界面和电热蒸发界面,光热蒸发界面设于水传输通道上,电热蒸发界面设于光热蒸发界面中,水传输通道由二维层状材料制成,光热蒸发界面由二维层状材料复合表面等离激元材料制成,电热蒸发界面包括设于光热蒸发界面中形成层间加热结构的金属网。与传统的光热蒸发器相比,采用层间加热模式的光热电热协同蒸发器,能够利用太阳能和电能实现全天候稳定运行,通过对电热蒸发界面位置的调控,降低了电热的热损失。由于金属网的高导电性,极大的提高了蒸发效率,可高效应用于水蒸发、海水淡化以及产淡水的工业生产中。

    一种三维表面等离激元蒸发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239175B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310138974.5

    申请日:2023-02-2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三维表面等离激元蒸发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通过3D打印制造(Ni/CNF)/rGO 3D表面等离激元蒸发器,同时控制太阳能海水淡化蒸发器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Ni/CNF)/rGO 3D表面等离激元蒸发器分别由作为光热界面(PI)的网格状Ni/CNF和作为传输通道(TC)的rGO组成;开发的3D打印(镍/纤维素纳米纤维)/还原氧化石墨烯(Ni/CNF)/rGO 3D表面等离激元蒸发器,具有优异的传质能力和太阳能利用能力,实现了29.10 L·m‑2·h‑1的超高淡水生产率,这远高于目前报道的太阳能蒸发器,并达到反渗透的基本产率。本发明使太阳能海水淡化面向实用化迈出了重要一步,并为零碳排放下的饮用水危机提供了潜在的解决方案。

    一种稳定型太阳海水蒸发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0618512U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21926714.6

    申请日:2023-07-2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稳定型太阳海水蒸发装置,包括蓄水装置和淡水收集装置;所述蓄水装置包括海水罐和水泵;所述淡水收集装置包括位于所述海水罐上方的冷凝器;所述海水罐的开口处设有相变转换装置;所述冷凝器的上方设有聚光装置;所述相变转换装置包括光热转化层、微孔薄膜层和输水层;所述光热转化层位于微孔薄膜层的上方;所述输水层位于微孔薄膜层的下方;所述光热转化层、输水层均布有通孔。本实用新型通过引入聚光装置和相变转换装置,延长了装置可连续工作的时间,提升了海水蒸发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