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钌、铁共掺杂氧化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593248B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011473664.1

    申请日:2020-12-15

    Inventor: 冯莱 杨齐凤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钌、铁共掺杂氧化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它具有分级纳米结构且化学结构通式为RumFen‑WOx,式中m=0.04~0.11,n=0.15~0.20;所述分级纳米结构为在纳米片表面具有纳米刺,所述纳米片的厚度为150~250nm,所述纳米刺的长度为10~60nm。由于该材料呈现精细分级纳米结构,因此具有超疏气/超亲水的表面特性,有利于固/液/气和固/液界面的有效、快速传质过程。对于碱性介质中的析氢反应、析氧反应、尿素氧化反应以及甲醇氧化制甲酸反应,该催化剂均展示了优异的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一种钌、铁共掺杂氧化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593248A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011473664.1

    申请日:2020-12-15

    Inventor: 冯莱 杨齐凤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钌、铁共掺杂氧化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它具有分级纳米结构且化学结构通式为RumFen‑WOx,式中m=0.04~0.11,n=0.15~0.20;所述分级纳米结构为在纳米片表面具有纳米刺,所述纳米片的厚度为150~250nm,所述纳米刺的长度为10~60nm。由于该材料呈现精细分级纳米结构,因此具有超疏气/超亲水的表面特性,有利于固/液/气和固/液界面的有效、快速传质过程。对于碱性介质中的析氢反应、析氧反应、尿素氧化反应以及甲醇氧化制甲酸反应,该催化剂均展示了优异的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一种聚3,4-乙烯二氧噻吩包覆氧化钨纳米棒、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8281553B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1810020970.6

    申请日:2018-01-1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3,4‑乙烯二氧噻吩包覆氧化钨纳米棒、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将水热反应制得的氧化钨纳米线分散在溶剂中,加入EDOT反应得蓝色溶液,再经沉降去除PEDOT和氧化钨纳米线后干燥即可。工艺步骤简单且条件温和,能够获得均匀且呈中性的聚3,4‑乙烯二氧噻吩包覆的氧化钨纳米棒;该氧化钨纳米棒具有更高的费米能级或功函,能有效降低PSS对阳极衬底的腐蚀,从而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及寿命;而且它的能级与钙钛矿材料的能级更接近,能够用作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空穴传输层,有效地提取、传输光生空穴,进而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

    一种N-苯基富勒烯吡咯烷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04447507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664601.2

    申请日:2014-11-19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N-苯基富勒烯吡咯烷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如式(I)所示的N-苯基富勒烯吡咯烷衍生物,其中:R1为C1-C10的直链或支链烷氧基、C2-C10的直链或支链烯氧基、C2-C10的直链或支链炔氧基、苯氧基或萘氧基;R2为氢、C1-C10的直链或支链烷氧基、C2-C10的直链或支链烯氧基、C2-C10的直链或支链炔氧基、苯氧基或萘氧基。该衍生物可以通过在惰性气体保护下,以摩尔比为1:3~4:1.5~2的富勒烯C60、N-苯基甘氨酸和取代的苯甲醛为原料的加成环合反应来制备,进而作为能够替代PCBM的电子受体材料用于制备太阳能电池等光伏器件。

    一种噻吩衍生物在无机钙钛矿光伏器件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233741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159239.3

    申请日:2024-08-2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噻吩衍生物在无机钙钛矿光伏器件中的应用,所述噻吩衍生物作为添加剂用于制备无机钙钛矿光伏器件的钙钛矿吸光层,所述噻吩衍生物为N‑甲基苯并[b]噻吩‑3‑乙酰甲胺(NMTC)。以NMTC作为添加剂添加到无机钙钛矿前驱体溶液中可有效调控钙钛矿结晶,得到结晶质量优良的无机钙钛矿薄膜。基于优化的无机钙钛矿薄膜进一步构筑了倒置结构的无机钙钛矿光伏器件,优化后的器件在标准太阳光和弱光条件下均显示优良的光伏性能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可应用于室外和室内场景,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

    具有核壳结构的Cu@Cu-Au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405975A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510797615.6

    申请日:2015-11-1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核壳结构的Cu@Cu-Au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u@Cu-Au纳米颗粒,其中Au主要分布于颗粒外层,Cu则不仅分布在内核,而且在外层也有一定分布。该纳米颗粒通过包括如下3步的制备方法制得:(1)形成单质铜内芯;(2)构建金-铜核壳;和(3)后处理,其在500~900nm范围内具有较强的吸收,并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与基于PEDOT:PSS的器件相比较,以PEDOT:PSS与Cu@Cu-Au纳米颗粒的混合物作为空穴传输层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器件效率可提高约0.5%,增长幅度约为15.6%。

    一种钒氧化物阳极缓冲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449983B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610907345.4

    申请日:2016-10-1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伏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钒氧化物阳极缓冲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采用乙酰丙酮钒的异丙醇溶液作为前驱体,利用旋涂、刮涂、喷印等方法在阳极衬底上制成薄膜,经短时间加热退火处理后,采用H2O2‑紫外臭氧(UVO)的方法处理,即形成钒氧化物阳极缓冲层。本发明提供的钒氧化物阳极缓冲层具有优良的透光性质,其界面性质和稳定性均优于传统的PEDOT:PSS阳极缓冲层,因而可以用于制备高效稳定的有机太阳能电池。

    一种基于氯化铜-氧化石墨烯复合物的阳极缓冲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05810818B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610339446.6

    申请日:2016-05-2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Y02P70/5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氯化铜‑氧化石墨烯复合物的阳极缓冲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具体而言,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照氧化石墨烯:氯化铜源试剂=1:0.1~5的重量比,向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加入氯化铜源试剂,混合至均匀后,得到基于氯化铜‑氧化石墨烯复合物的阳极缓冲层材料。通过该制备方法制备的氯化铜‑氧化石墨烯复合物具有更高的导电性和功函数,有助于氧化石墨烯形成更加连续的薄膜,因而能够有效提取光敏层内光生电荷,进而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因此适合于制备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具有重要的科研意义和经济价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