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006954A
公开(公告)日:2007-08-01
申请号:CN200710003757.6
申请日:2007-01-24
Applicant: 花王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备吸收层(10)和防漏层的吸收性物品(1),俯视观察时,在吸收层(10)的肌肤接触面一侧的宽度方向左侧、宽度方向右侧、长度方向前侧和长度方向后侧分别设置有左槽(51)、右槽(52)、前槽(53)和后槽(54),左槽(51)和右槽(52)分别向宽度方向外侧弯曲成凸状,前槽(53)和后槽(54)分别向长度方向外侧弯曲成凸状,左槽(51)与前槽(53)、左槽(51)与后槽(54)、右槽(52)与前槽(53)以及右槽(52)与后槽(54)分别分开,左槽(51)的前端部(51A)和右槽(52)的前端部(52A)位于比前槽(53)的后端部(53A、53B)更靠长度方向前侧,左槽(51)的后端部(51B)和右槽(52)的后端部(52B)位于比后槽(54)的前端部(54A、54B)更靠长度方向后侧。
-
公开(公告)号:CN1498608A
公开(公告)日:2004-05-26
申请号:CN200310102786.X
申请日:2003-10-24
Applicant: 花王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吸收性制品,其具有:包含液体保持性的吸收层(12)和液体不透过性的背面层(15)的实质上纵向长的吸收体主体(11)、和从吸收体主体(11)的两侧边缘部延伸出来的一对翼部(16),其中所述各翼部是由含有卷缩的卷缩性纤维和热熔融粘合性纤维并具有伸缩性的无纺布(1)形成,该各翼部(16)具有至少两个伸缩性不同的区域(18)、(19),在该两个区域上分别局部地形成热熔融粘合部,且该两个区域通过所述热熔融粘合部的不同的形成图案而具有不同的伸缩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227199B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0980148177.3
申请日:2009-11-13
Applicant: 花王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F13/4751 , A61F13/4704 , A61F13/47218
Abstract: 本发明的卫生巾(1)为具备正面片材(2)、背面片材(3)、配置于这两个片材(2、3)间的吸收体(4)的纵长的物品。生理用卫生巾(1)在排泄部区域(A)的正面片材(2)及吸收体(4)的两侧部(2b、4b),形成有俯视时向宽度方向(X方向)外侧弯曲成凸状的一对内侧槽(71),在一对内侧槽(71)各自的宽度方向(X方向)外侧的正面片材(2)及吸收体(4)上,形成有俯视时向宽度方向(X方向)外侧弯曲成凸状的一对外侧槽(72)。生理用卫生巾(1)其外侧槽(72)的长度比内侧槽(71)的长度更长,内侧槽(71)的凸状的顶部(71a)配置于外侧槽(72)的长度范围内。
-
公开(公告)号:CN101176691B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0710170076.9
申请日:2007-11-09
Applicant: 花王株式会社
Inventor: 古田一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其中,吸收层(10)的肌肤接触面一侧的长度方向两侧部上设置有一对凹槽(51、51)。一对凹槽(51、51)具有相对于沿吸收层(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为大致线对称的形状。一对凹槽(51、51)分别按照在长度方向中央区域朝着宽度方向外侧弯曲成凸状的方式形成。在吸收层(10)的长度方向后方部上还具有一对内侧后方凹槽(52、52)和一对外侧后方凹槽(53、53),一对内侧后方凹槽(52、52)之间的宽度方向的间隔朝着后方逐渐变窄,一对外侧后方凹槽(53、53)位于内侧后方凹槽的宽度方向外侧且延伸到内侧后方凹槽(52)的长度方向后方。
-
公开(公告)号:CN102227199A
公开(公告)日:2011-10-26
申请号:CN200980148177.3
申请日:2009-11-13
Applicant: 花王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F13/4751 , A61F13/4704 , A61F13/47218
Abstract: 本发明的卫生巾(1)为具备正面片材(2)、背面片材(3)、配置于这两个片材(2、3)间的吸收体(4)的纵长的物品。生理用卫生巾(1)在排泄部区域(A)的正面片材(2)及吸收体(4)的两侧部(2b、4b),形成有俯视时向宽度方向(X方向)外侧弯曲成凸状的一对内侧槽(71),在一对内侧槽(71)各自的宽度方向(X方向)外侧的正面片材(2)及吸收体(4)上,形成有俯视时向宽度方向(X方向)外侧弯曲成凸状的一对外侧槽(72)。生理用卫生巾(1)其外侧槽(72)的长度比内侧槽(71)的长度更长,内侧槽(71)的凸状的顶部(71a)配置于外侧槽(72)的长度范围内。
-
公开(公告)号:CN1322847C
公开(公告)日:2007-06-27
申请号:CN200310102786.X
申请日:2003-10-24
Applicant: 花王株式会社
IPC: A61F13/476
Abstract: 一种吸收性制品,其具有:包含液体保持性的吸收层(12)和液体不透过性的背面层(15)的实质上纵向长的吸收体主体(11)、和从吸收体主体(11)的两侧边缘部延伸出来的一对翼部(16),其中所述各翼部是由含有卷曲的卷曲性纤维和热熔融粘合性纤维并具有伸缩性的无纺布(1)形成,该各翼部(16)具有至少两个伸缩性不同的区域(18)、(19),在该两个区域上分别局部地形成热熔融粘合部,且该两个区域通过所述热熔融粘合部的不同的形成图案而具有不同的伸缩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035493B
公开(公告)日:2012-02-08
申请号:CN200580033657.7
申请日:2005-10-12
Applicant: 花王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32B7/02 , A61F13/15731 , A61F13/51104 , A61F13/5116 , A61F2013/15422 , A61F2013/1543 , A61F2013/15487 , A61F2013/51178 , B32B3/28 , B32B5/022 , B32B5/26 , B32B7/045 , B32B2250/20 , B32B2262/0253 , B32B2262/0261 , B32B2262/0284 , B32B2262/04 , B32B2262/12 , B32B2307/72 , B32B2307/726 , B32B2307/728 , B32B2555/02 , D04H1/559 , Y10T442/6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正面片材,其为用于吸收性物品的肌肤接触面的正面片材,其中,相互层叠的第1无纺布(1)和第2无纺布(2)局部地热熔融粘合而形成热熔融粘合部(4)。第1无纺布(1)的热熔融粘合部(4)以外的部分形成朝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突出的凸部(5),凸部(5)在正面片材的面方向的一个方向(X方向)以及与该方向垂直的方向(Y方向)这两个方向上不连续地大量形成。在各凸部(5)的内部填充有短纤维(3),热熔融粘合部(4)中基本不存在短纤维(3)。正面片材的各凸部(5)部分的纤维密度的关系为:第1无纺布(1)<短纤维(3)<第2无纺布(2)。
-
公开(公告)号:CN101176691A
公开(公告)日:2008-05-14
申请号:CN200710170076.9
申请日:2007-11-09
Applicant: 花王株式会社
Inventor: 古田一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其中,吸收层(10)的肌肤接触面一侧的长度方向两侧部上设置有一对凹槽(51、51)。一对凹槽(51、51)具有相对于沿吸收层(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为大致线对称的形状。一对凹槽(51、51)分别按照在长度方向中央区域朝着宽度方向外侧弯曲成凸状的方式形成。在吸收层(10)的长度方向后方部上还具有一对内侧后方凹槽(52、52)和一对外侧后方凹槽(53、53),一对内侧后方凹槽(52、52)之间的宽度方向的间隔朝着后方逐渐变窄,一对外侧后方凹槽(53、53)位于内侧后方凹槽的宽度方向外侧且延伸到内侧后方凹槽(52)的长度方向后方。
-
公开(公告)号:CN101035493A
公开(公告)日:2007-09-12
申请号:CN200580033657.7
申请日:2005-10-12
Applicant: 花王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32B7/02 , A61F13/15731 , A61F13/51104 , A61F13/5116 , A61F2013/15422 , A61F2013/1543 , A61F2013/15487 , A61F2013/51178 , B32B3/28 , B32B5/022 , B32B5/26 , B32B7/045 , B32B2250/20 , B32B2262/0253 , B32B2262/0261 , B32B2262/0284 , B32B2262/04 , B32B2262/12 , B32B2307/72 , B32B2307/726 , B32B2307/728 , B32B2555/02 , D04H1/559 , Y10T442/6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正面片材,其为用于吸收性物品的肌肤接触面的正面片材,其中,相互层叠的第1无纺布(1)和第2无纺布(2)局部地热熔融粘合而形成热熔融粘合部(4)。第1无纺布(1)的热熔融粘合部(4)以外的部分形成朝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突出的凸部(5),凸部(5)在正面片材的面方向的一个方向(X方向)以及与该方向垂直的方向(Y方向)这两个方向上不连续地大量形成。在各凸部(5)的内部填充有短纤维(3),热熔融粘合部(4)中基本不存在短纤维(3)。正面片材的各凸部(5)部分的纤维密度的关系为:第1无纺布(1)<短纤维(3)<第2无纺布(2)。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