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351671A
公开(公告)日:2009-01-21
申请号:CN200780001019.6
申请日:2007-07-25
Applicant: 索尼株式会社
IPC: F21V5/00 , F21S2/00 , F21V5/04 , G02F1/13357 , F21Y10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面发光装置、光学元件以及液晶显示装置。当使用光源(12)、(12)的各中心间距离L、光学元件(15)的折射率n、光学元件的厚度d、从光源中心到光学元件为止的距离W、空气的折射率n0、相对于光学元件的射入角θ1、光学元件中的折射角θ2、光源的直径D、以及与光学元件的亮度分布形成层(18)的外表面相接触的切线和与光轴正交的面所形成的最大切线角度a,通过(1)n0sin(a)=nsin(a-θ2)、(2)n0sinθ1=nsinθ2、(3)x=Wtanθ1+dtanθ2来计算光源的分割图像在光轴正交方向上距离光源的移动距离x时,最大切线角度a满足x>L/2-D/2。
-
公开(公告)号:CN101649969B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0910166108.7
申请日:2009-08-12
Applicant: 索尼株式会社
IPC: F21S2/00 , F21V5/00 , F21V5/08 , G02F1/13357 , F21Y10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3606 , G02B3/0006 , G02B5/045 , G02F1/133603 , G02F2001/1336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以及显示装置。该照明装置包括:在一个面内的多个点光源;以及在面向多个点光源的区域中重叠的第一光学片和第二光学片。多个点光源沿第一方向排列,并且还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排列。第一光学片具有沿与第一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的且沿与第二方向平行的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三维结构。第二光学片具有沿与第二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的且沿与第一方向平行的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三维结构。与第一三维结构相比,第二三维结构中的每一个均具有对垂直入射光产生更大量返回光的形状。
-
公开(公告)号:CN101649969A
公开(公告)日:2010-02-17
申请号:CN200910166108.7
申请日:2009-08-12
Applicant: 索尼株式会社
IPC: F21S2/00 , F21V5/00 , F21V5/08 , G02F1/13357 , F21Y10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3606 , G02B3/0006 , G02B5/045 , G02F1/133603 , G02F2001/1336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以及显示装置。该照明装置包括:在一个面内的多个点光源;以及在面向多个点光源的区域中重叠的第一光学片和第二光学片。多个点光源沿第一方向排列,并且还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排列。第一光学片具有沿与第一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的且沿与第二方向平行的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三维结构。第二光学片具有沿与第二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的且沿与第一方向平行的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三维结构。与第一三维结构相比,第二三维结构中的每一个均具有对垂直入射光产生更大量返回光的形状。
-
公开(公告)号:CN101630095A
公开(公告)日:2010-01-20
申请号:CN200810210527.1
申请日:2008-08-25
Applicant: 索尼株式会社
IPC: G02F1/1335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面发光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面发光装置,包括:多个光源,设置在同一平面上;光学元件,具有透射性能并具有形成在其上的、用于抑制从多个光源发射的光的亮度变化的亮度分布形成层;反射面,用于反射从多个光源发射的光,在反射面和光学元件之间具有空气层的情况下,通过夹置多个光源来与光学元件相对地设置反射面;以及扩散装置,用于扩散从多个光源发射的光,通过夹置光学元件来与多个光源相对地设置扩散装置。通过本发明,从所有角度看的亮度分布几乎都变得恒定,并且可以抑制从所有角度看的亮度的不均匀。
-
公开(公告)号:CN101196649A
公开(公告)日:2008-06-11
申请号:CN200710194785.0
申请日:2007-12-06
Applicant: 索尼株式会社
IPC: G02F1/13357 , G02F1/133 , G09G3/36 , G09G3/20 , G09G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5/045 , G02B3/0037 , G02F2001/133607 , G02F2201/52 , G09G3/3406 , G09G2300/0452 , G09G2340/0428 , G09G2360/02
Abstract: 本发明披露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受视频信号驱动的面板;光源,被配置为发射用于照亮面板的光;透镜片,置于所述面板和所述光源之间;以及驱动装置,用于驱动面板。透镜片是通过沿多个立体结构的延伸方向排列在一个平面上延伸的多个立体结构形成的。立体结构在排列方向的宽度为110μm以上。面板具有使多种颜色的子像素排列在一个像素内以及使相同颜色的多个子像素排列在一个像素内的像素排列。驱动装置驱动面板,以使光和阴影出现在包括在至少具有低亮度的像素中的一个像素内的相同颜色的多个子像素中。
-
公开(公告)号:CN101392884A
公开(公告)日:2009-03-25
申请号:CN200810211552.1
申请日:2008-09-19
Applicant: 索尼株式会社
IPC: F21V5/00 , G02F1/1335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3606 , B65D85/38 , G02F2201/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学元件封装体、背光和液晶显示器,其中,光学元件封装体包括:至少一个光学元件;支撑部件,支撑至少一个光学元件;以及具有收缩性的封装组件,封装至少一个光学元件和支撑部件,支撑部件具有矩形形状的两个主表面,并且封装组件的主表面部分的定向轴与支撑部件的侧表面之间形成的角为8°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1636685A
公开(公告)日:2010-01-27
申请号:CN200880009033.5
申请日:2008-09-22
Applicant: 索尼株式会社
IPC: G02F1/1335 , G02F1/1335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3602 , G02F1/133606 , G02F1/133608 , G02F2201/54
Abstract: 一种光学元件包覆构件,具有:一个或两个以上薄膜状或薄片状光学元件;用于支持所述一个或两个以上光学元件的板状支持介质;以及用于包覆所述一个或两个以上光学元件和所述支持介质的可收缩包覆部件。所述一个或两个以上光学元件和所述支持介质构成堆叠部件,所述堆叠部件具有来自光源的光所入射的入射面,用于透射由入射面进入的光的透射面,以及位于所述入射面与所述透射面之间的边缘表面。所述包覆部件紧密地粘结至所述堆叠部件,并包覆所述堆叠部件的透射面、入射面和所有边缘表面。所述支持介质的厚度t、所述支持介质的侧边的长度L、所述包覆部件的张力F在70℃的温度环境下满足0≤F≤1.65×10 4 ×t/L的关系,其中,在表达式(1)中,t、L和F表示如下含义:t:所述支持介质的入射面与透射面之间的距离,L:在构成与所述厚度t垂直的表面的多个侧边中已被所述包覆部件所封闭的侧边的长度,F:沿平行于所述长度L的侧边的方向作用的包覆部件的张力。
-
公开(公告)号:CN101196649B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0710194785.0
申请日:2007-12-06
Applicant: 索尼株式会社
IPC: G02F1/13357 , G02F1/133 , G09G3/36 , G09G3/20 , G09G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5/045 , G02B3/0037 , G02F2001/133607 , G02F2201/52 , G09G3/3406 , G09G2300/0452 , G09G2340/0428 , G09G2360/02
Abstract: 本发明披露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受视频信号驱动的面板;光源,被配置为发射用于照亮面板的光;透镜片,置于所述面板和所述光源之间;以及驱动装置,用于驱动面板。透镜片是通过沿多个立体结构的延伸方向排列在一个平面上延伸的多个立体结构形成的。立体结构在排列方向的宽度为110μm以上。面板具有使多种颜色的子像素排列在一个像素内以及使相同颜色的多个子像素排列在一个像素内的像素排列。驱动装置驱动面板,以使光和阴影出现在包括在至少具有低灰度的像素中的一个像素内的相同颜色的多个子像素中。
-
公开(公告)号:CN100591985C
公开(公告)日:2010-02-24
申请号:CN200780001019.6
申请日:2007-07-25
Applicant: 索尼株式会社
IPC: F21V5/00 , F21S2/00 , F21V5/04 , G02F1/13357 , F21Y10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面发光装置、光学元件以及液晶显示装置。当使用光源(12)、(12)的各中心间距离L、光学元件(15)的折射率n、光学元件的厚度d、从光源中心到光学元件为止的距离W、空气的折射率n0、相对于光学元件的射入角θ1、光学元件中的折射角θ2、光源的直径D、以及与光学元件的亮度分布形成层(18)的外表面相接触的切线和与光轴正交的面所形成的最大切线角度a,通过(1)n0sin(a)=nsin(a-θ2)、(2)n0sinθ1=nsinθ2、(3)x=Wtanθ1+dtanθ2来计算光源的分割图像在光轴正交方向上距离光源的移动距离x时,最大切线角度a满足x>L/2-D/2。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