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855422A
公开(公告)日:2014-06-11
申请号:CN201310617119.9
申请日:2013-11-27
Applicant: 索尼公司
IPC: H01M10/052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1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 , H01M4/131 , H01M4/505 , H01M10/0525 , H01M2004/027 , H01M2220/30 , Y02E60/122 , Y02T10/7011 , H01M4/525 , H01M10/058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二次电池用活性物质、二次电池用电极和二次电池。该二次电池包括:正极,负极,以及电解液。所述正极包括含锂的化合物,所述含锂的化合物具有由以下式(1)表示的平均组成,其中所述含锂的化合物包括中心部和表面部,在所述表面部的锰(Mn)的摩尔比b1比在所述中心部的Mn的摩尔比b2更大,在所述表面部的锂(Li)的摩尔比1+a1比在所述中心部的Mn的摩尔比1+a2更小,以及Li在所述表面部的摩尔比1+a1与在所述中心部的摩尔比1+a2之间的比率(1+a1)/(1+a2)满足0.5
-
公开(公告)号:CN106663790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580032915.3
申请日:2015-05-18
Applicant: 索尼公司
IPC: H01M4/1391 , H01M4/36 , H01M4/38 , H01M4/48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
Abstract: 在本发明中,正极包含第一活性物质和第二活性物质。第一活性物质和第二活性物质包含至少包含锰(Mn)、镍(Ni)和钴(Co)作为过渡金属的锂复合氧化物。第一活性物质具有微粒结构。第一活性物质的颗粒间的空隙率(V1)是10[%]≤V1≤30[%]。第一活性物质的平均粒径(D1)是6[μm]≤D1≤20[μm]。第二活性物质具有微粒结构。第二活性物质的颗粒间的空隙率(V2)是0[%]≤V2≤10[%]。第二活性物质的平均粒径(D2)是1[μm]≤D2≤6[μm]。
-
公开(公告)号:CN102024950A
公开(公告)日:2011-04-20
申请号:CN201010279232.7
申请日:2010-09-09
Applicant: 索尼公司
IPC: H01M4/58 , H01M10/05 , H01M4/139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483 , C01G51/006 , C01G51/42 , C01P2002/50 , C01P2002/52 , C01P2004/20 , C01P2004/54 , C01P2004/61 , C01P2004/80 , C01P2006/40 , H01M4/0402 , H01M4/131 , H01M4/1315 , H01M4/1391 , H01M4/366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 , H01M2004/0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正极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方法、正极和非水电解质电池。该正极活性物质是通过以下步骤制备的:将含锂化合物、含有将包含于固溶体中的过渡金属的化合物、以及含不同于过渡金属的金属元素M2的化合物混合,并且烧成混合物以形成复合氧化物颗粒;在复合氧化物颗粒的表面上沉积包含选自硫、磷和氟中的至少一种元素的化合物;以及烧成其上沉积有包含选自硫、磷和氟中的至少一种元素的化合物的复合氧化物颗粒;由此每一复合氧化物颗粒具有这样的浓度梯度:所述金属元素M2的浓度从复合氧化物颗粒的中心朝向表面增加,并且使选自硫、磷和氟中的至少一种元素以聚集在复合氧化物颗粒的表面上的形式存在。
-
公开(公告)号:CN103855422B
公开(公告)日:2017-06-16
申请号:CN201310617119.9
申请日:2013-11-27
Applicant: 索尼公司
IPC: H01M10/052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1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 , H01M4/131 , H01M4/505 , H01M10/0525 , H01M2004/027 , H01M2220/30 , Y02E60/122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二次电池用活性物质、二次电池用电极和二次电池。该二次电池包括:正极,负极,以及电解液。所述正极包括含锂的化合物,所述含锂的化合物具有由以下式(1)表示的平均组成,其中所述含锂的化合物包括中心部和表面部,在所述表面部的锰(Mn)的摩尔比b1比在所述中心部的Mn的摩尔比b2更大,在所述表面部的锂(Li)的摩尔比1+a1比在所述中心部的Mn的摩尔比1+a2更小,以及Li在所述表面部的摩尔比1+a1与在所述中心部的摩尔比1+a2之间的比率(1+a1)/(1+a2)满足0.5
-
公开(公告)号:CN104205434B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380015492.5
申请日:2013-02-14
Applicant: 索尼公司
IPC: H01M4/505 , H01M2/10 , H01M4/131 , H01M4/134 , H01M4/36 , H01M4/38 , H01M4/48 , H01M4/525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10/056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6 , H01M4/131 , H01M4/134 , H01M4/386 , H01M4/387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3 , H01M4/525 , H01M10/0525 , H01M10/0587 , H01M2004/028 , H01M2220/10 , H01M2220/20 , H01M2220/30 , H01M2250/20 , Y02E60/122 , Y02T10/7011 , Y02T90/32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获得卓越的电池特性的二次电池。根据本技术的正极包括含锂化合物。含锂化合物是通过将不同于元素M1的元素M2的插入到由通式Li1+a(MnbCocNi1-b-c)1-aM1dO2-e表示的复合氧化物的表层区域的晶体结构中而获得的化合物(元素M2是Mg等)。由R1(%)=(元素M2的物质量/Mn、Co、Ni、以及元素M2的物质量的总和)×100表示的摩尔分数R1在含锂化合物的中央侧比在含锂化合物的表面层侧小。
-
公开(公告)号:CN104205434A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380015492.5
申请日:2013-02-14
Applicant: 索尼公司
IPC: H01M4/505 , H01M2/10 , H01M4/131 , H01M4/134 , H01M4/36 , H01M4/38 , H01M4/48 , H01M4/525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10/056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6 , H01M4/131 , H01M4/134 , H01M4/386 , H01M4/387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3 , H01M4/525 , H01M10/0525 , H01M10/0587 , H01M2004/028 , H01M2220/10 , H01M2220/20 , H01M2220/30 , H01M2250/20 , Y02E60/122 , Y02T10/7011 , Y02T90/32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获得卓越的电池特性的二次电池。根据本技术的正极包括含锂化合物。含锂化合物是通过将不同于元素M1的元素M2的插入到由通式Li1+a(MnbCocNi1-b-c)1-aM1dO2-e表示的复合氧化物的表层区域的晶体结构中而获得的化合物(元素M2是Mg等)。由R1(%)=(元素M2的物质量/Mn、Co、Ni、以及元素M2的物质量的总和)×100表示的摩尔分数R1在含锂化合物的中央侧比在含锂化合物的表面层侧小。
-
公开(公告)号:CN103779552A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410014566.X
申请日:2010-09-09
Applicant: 索尼公司
IPC: H01M4/485 , H01M4/1391 , H01M10/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G51/006 , C01G51/42 , C01P2002/50 , C01P2002/52 , C01P2004/20 , C01P2004/54 , C01P2004/61 , C01P2004/80 , C01P2006/40 , H01M4/131 , H01M4/1315 , H01M4/1391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 , H01M2004/0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正极活性物质。该正极活性物质是通过以下步骤制备的:将含锂化合物、含有将包含于固溶体中的过渡金属的化合物、以及含不同于过渡金属的金属元素M2的化合物混合,并且烧成混合物以形成复合氧化物颗粒;在复合氧化物颗粒的表面上沉积包含选自硫、磷和氟中的至少一种元素的化合物;以及烧成其上沉积有包含选自硫、磷和氟中的至少一种元素的化合物的复合氧化物颗粒;由此每一复合氧化物颗粒具有这样的浓度梯度:所述金属元素M2的浓度从复合氧化物颗粒的中心朝向表面增加,并且使选自硫、磷和氟中的至少一种元素以聚集在复合氧化物颗粒的表面上的形式存在。
-
公开(公告)号:CN103367715B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310113311.4
申请日:2013-04-02
Applicant: 索尼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 H01M4/386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7 , H01M10/0525 , H01M10/425 , H01M2220/10 , H01M2220/20 , Y02E60/122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正极活性物质、正极、二次电池、电池组以及电动车辆。所述正极活性物质是具有层状盐型晶体结构的富锂的含锂化合物。以m2/g计的比表面积S和以μm计的微晶直径D的乘积SD等于或大于约1.4×10‑6m3/g。
-
公开(公告)号:CN102969490B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210301901.5
申请日:2012-08-22
Applicant: 索尼公司
IPC: H01M4/48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6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05 , Y02E60/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电池组、电动车辆、电力储存系统和电动工具。该二次电池包括正极、负极和电解液,所述正极包含锂过渡金属复合化合物,所述锂过渡金属复合化合物包含锂(Li),一种或两种以上过渡金属,镁和氧作为构成元素。在通过X射线吸收光谱法测得的锂过渡金属复合化合物的标准化的X射线吸收光谱中,在放电电压为约3.0V的放电状态中,在其中X射线能量为约1303eV以上至约1313eV以下的范围内存在约0.5的X射线吸收强度中具有吸收限能量E1的第一吸收限,且在充电电压V为约4.3V以上至约4.5V以下的充电状态中,存在约0.5的X射线吸收强度中具有吸收限能量E2的第二吸收限。所述吸收限能量E1和E2以及充电电压V满足E2-E1≥(V-4.25)×4的关系。
-
公开(公告)号:CN106129328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533779.2
申请日:2010-09-09
Applicant: 索尼公司
IPC: H01M4/131 , H01M4/1315 , H01M4/1391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 , C01G5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91 , C01G51/006 , C01G51/42 , C01P2002/50 , C01P2002/52 , C01P2004/20 , C01P2004/54 , C01P2004/61 , C01P2004/80 , C01P2006/40 , H01M4/131 , H01M4/1315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 , H01M2004/0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正极活性物质,包括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该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包含锂、主要过渡金属M1和不同于主要过渡金属M1的金属元素M2,其中金属元素M2具有从每一颗粒的中心向表面的所述金属元素M2的浓度梯度,在从表面到一定深度的比率d(%)满足0.020≤d≤0.050的范围内,摩尔分数r(%)满足公式0.20≤r≤0.80,其中,比率d(%)=[(所述主要过渡金属M1的质量)+(金属元素M2的质量)]/(颗粒整体的质量),摩尔分数r=(金属元素M2的物质量)/[(主要过渡金属M1的物质量)+(金属元素M2的物质量)],其中,主要过渡金属M1是选自镍、钴、锰以及铁中的至少一种,金属元素M2是选自锰、镁、铝、镍、硼、钛、钴以及铁中的至少一种元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