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463402A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811448758.6
申请日:2018-11-30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植物精油的细菌群体感应抑制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的方法包括精油的制备和细菌群体感应抑制剂的制备。本发明从香樟叶片中获得香樟精油,经实验首次证实,本发明制备的精油具有抑制野生紫色杆菌群体感应系统的活性,导致紫色杆菌没有致病性,而且精油不会引起紫色杆菌产生生存压力,进而产生耐药性;本发明制备的精油可抑制大肠杆菌、紫色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的活性,是一种基于细菌群体感应抑制作用的新型抗菌物质。本发明具有原料易得、新型细菌群体感应抑制剂制备方法简单可靠、抑菌剂对细菌不产生耐药性和无毒害作用等优点和特点。
-
-
公开(公告)号:CN103125243A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310074845.0
申请日:2013-03-09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花茶植株的高位嫁接育苗的方法,采用本发明方法从接穗、砧木选择处理到嫁接时间、培养条件、注意事项等进行金花茶植株高位嫁接育苗的配套技术研究,以提高成活率、培育观赏和药用价值兼备的优良品系为目的,着重对一些关键环节进行改良:(1)砧木选用树为龄60-80年的大油茶,(2)接穗贮藏期间对接穗切口进行蜡封处理(3)由于砧木树体大、脱干高、树冠大,嫁接后采用独立空间的保护措施,即根据树大小做防护罩。采用此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野生金花茶现存数量少,结果率极低,苗期时间长,出苗率低等问题可缩短金花茶繁殖周期,半年到一年苗木即可出圃,成活率达95%以上,同时可以最短时间培育出观赏和药用兼备的优良品系。
-
-
公开(公告)号:CN103444529B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310358260.1
申请日:2013-08-17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鄂西红豆树下轴片段植株再生及大量繁殖方法,包括材料的选取与消毒、下轴芽诱导培养、丛生芽培养、壮苗培养、诱导生根、试管苗完成、瓶苗移栽。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红豆树种子来源困难;种子坚硬,种皮透水性差,自然繁衍能力、传播扩散能力不强,结实年龄迟,自然更新困难,优良种苗稀缺的问题。本发明扩繁系数较高,增殖时间短,缩短了珍稀乡土树种红豆树苗木培养过程,节约了大量成本,成苗移植后成活率高,苗木健壮挺拔,长势良好,整齐一致。本发明为高经济价值树种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03125243B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310074845.0
申请日:2013-03-09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花茶植株的高位嫁接育苗的方法,采用本发明方法从接穗、砧木选择处理到嫁接时间、培养条件、注意事项等进行金花茶植株高位嫁接育苗的配套技术研究,以提高成活率、培育观赏和药用价值兼备的优良品系为目的,着重对一些关键环节进行改良:(1)砧木选用树为龄60-80年的大油茶,(2)接穗贮藏期间对接穗切口进行蜡封处理,(3)由于砧木树体大、脱干高、树冠大,嫁接后采用独立空间的保护措施,即根据树大小做防护罩。采用此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野生金花茶现存数量少,结果率极低,苗期时间长,出苗率低等问题可缩短金花茶繁殖周期,半年到一年苗木即可出圃,成活率达95%以上,同时可以最短时间培育出观赏和药用兼备的优良品系。
-
公开(公告)号:CN103125244A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310075010.7
申请日:2013-03-09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A01G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花茶植株的扦插方法,本发明方法从插穗、基质选择处理到扦插时间、培养条件、各注意事项进行金花茶植株扦插育苗的配套技术研究,并着重对一些关键环节进行改良:(1)激素为IBA(吲哚丁酸),浓度500-550mg/L,浸泡时间为1.5-2h,(2)以2份细黄心土加1份洗净的河沙为插床基质,(3)对不同季节扦插的插穗提出不同要求。采用此配套技术,扦插后30天即可生根、发芽、抽条,生根率平均达95%,150天株高60cm,地茎0.8-1.0cm。克服了金花茶的种子存在败育率高、接实率低、种子产量少的问题,而且扦插成活率比较高,成活后的长势整齐一致、干形良好,苗木成活后生长健壮,长势良好,同时培育出苗壮的优良品系,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7309438A
公开(公告)日:2017-11-03
申请号:CN201710575066.7
申请日:2017-07-14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余甘多糖制备纳米银复合粒子的方法,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所述的方法包括余甘多糖的制备和纳米银制备。本发明制备的复合粒子抑菌实验测得抑菌圈直径大小为27.9±0.01mm,理论值与试验值基本吻合,说明利用响应面优化法制备的AgNPs制备工艺绿色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5815344A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610245038.4
申请日:2016-04-19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N65/00 , A01N65/36 , A01N230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橘小实蝇复合引诱剂。本发明所述复合引诱剂为千层金精油、柠檬精油与25wt.%蛋白胨溶液混合而成的复合液,经研究发现,该复合引诱剂对橘小实蝇4~5、7~8和15~16日龄雌雄虫均具有很强的引诱力。其原料来源于动植物,原料易得,对人无害,在橘小实蝇的检疫和防治等农业技术领域方面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3609226B
公开(公告)日:2014-12-31
申请号:CN201310667850.2
申请日:2013-12-11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经济林的栽培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小叶红豆种子催芽方法。该方法选取结实的籽粒饱满的种子,后机械破除个体种子位于生长点1/10部分,用1%多菌灵浸泡4-6小时,捞起晾干8-12小时,播种,待种子发芽出土后进行抚育管理。该催芽方法发芽率高,萌发时间短,生长速度快,苗木健壮挺拔,长势良好,整齐一致,对高效保育珍稀濒危小叶红豆资源,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小叶红豆种苗繁殖技术、人工栽培技术、大树迁地移植,以及对珍贵树种实施有效的保护与管理等研究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为培育保护开发优质珍贵乡土树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高经济价值的开发利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