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端子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024202B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510185664.4

    申请日:2015-04-17

    Inventor: 新味義史

    Abstract: 一种连接端子(1),其包括:盒状连接部(7),配对端子(3)的凸状配对连接部(5)能够插入到该盒状连接部(7)中;以及接触部(9),该接触部(9)能够弹性变形地设置在连接部(7)的内部,并且该接触部(9)与配对连接部进行接触。接触部(9)设置在连接部(7)的第一壁(11)上。倾斜部(19、21)分别设置在连接部(7)的第三壁(15)和第四壁(17)上,每个倾斜部都在配对连接部(5)的插入方向上从上游侧到下游侧向上倾斜,并且朝着连接部(7)的内部突出。

    防水栓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490071A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510646204.7

    申请日:2015-10-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水栓,防水栓(27)是大致筒状的弹性部件,其内侧液密性地紧贴于电线的覆皮外周面,并且,外侧液密性地紧贴于连接器壳体的端子收容室(22)的内周面(34)。在防水栓(27)的外周面形成有环状的唇部。该唇部形成有多个。多个唇部被形成为相对于插通电线的孔的轴沿倾斜的方向延伸的倾斜唇部(36)。该多个倾斜唇部(36)沿着上述轴隔开预定的间隔(D)、并列地配置。多个倾斜唇部(36)分别具有与端子收容室(22)的内周面(34)的初期接触部分(A)和最终接触部分(B)。

    端子
    3.
    发明公开
    端子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105428870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510594335.5

    申请日:2015-09-17

    Inventor: 新味義史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端子。端子包括:端子连接部(2),其供对方端子的触片部(31)插入;板簧部(8),其配置在端子连接部(2)内,被所插入的触片部(31)按压而挠曲变形;及触片夹持用突壁(10),其在与板簧部(8)留出间隔的位置沿触片插入方向(e)延伸设置,并对插入在其与板簧部(8)之间的触片部(31)进行夹持,板簧部(8)设置有向触片夹持用突壁(10)侧突出的弹簧侧突部(8a),在触片夹持用突壁(10)设置有突起部(11),该突起部(11)的触片插入方向(e)的正交方向的尺寸比触片夹持用突壁(10)窄,并向板簧部(8)侧突出,并沿触片插入方向(e)延伸,突起部(11)被形成为弯曲状,该弯曲状在弹簧侧突部(8a)的位置与触片部(31)远离,在比弹簧侧突部(8a)的位置靠触片插入方向(e)的前方及后方的位置接近。

    橡胶塞固定结构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024218A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510184927.X

    申请日:2015-04-17

    Inventor: 新味義史

    Abstract: 为提供一种橡胶塞固定结构,其能够抑制防水性的减弱,该橡胶塞固定结构包括:橡胶塞,其以紧密地附着于电线的外周的状态组装,以及孔部,电线插入到该孔部中并且橡胶塞以其外周紧密地附着于该孔部的内周的状态组装,该橡胶塞包括接合部,并且孔部包括被接合部,该被接合部与接合部接合以保持橡胶塞相对于孔部的位置。

    橡胶塞固定结构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024217A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510181211.4

    申请日:2015-04-16

    Inventor: 新味義史

    Abstract: 一种橡胶塞固定结构,包括:橡胶塞,其组装成紧密附着到电线的外周;以及孔部,电线插入到孔部中,并且橡胶塞以其外周紧密附着到孔部的内周的方式组装在孔部中,其中,孔部包括倾斜部,其倾斜成使得,孔部的直径从内侧朝着外侧增加,橡胶塞包括:唇部,其布置成紧密附着到孔部的内周;以及大唇部,其形成为具有比唇部的外径大的直径,并且布置成紧密附着到倾斜部的内周,并且大唇部布置成比倾斜部的外侧端面更靠近倾斜部的内侧。

    压接端子和端子的压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98416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080049215.2

    申请日:2010-10-25

    Inventor: 新味義史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43/048 H01R4/184 H01R4/188 H01R43/058

    Abstract: 提供一种压接端子,其中增加电线和端子之间的接触压力来提升电连接性能。端子(1)的导体压接部分(11)由基板(11A)和从基板(11A)的左右两侧边缘向上延伸的一对导体压夹片(11B)以向上敞开的大致U形截面形成。具有曲率半径是(R)的弯曲壁(11H)形成在从基板(11A)到所述导体压夹片(11B)的根部的范围内。如果电线的导体的半径是r,则弯曲壁曲率半径(R)被设置成满足R<r。因而,当所述导体压夹片(11B)向内绕成圆形以连同基板(11A)包裹电线的导体(Wa)时,电线的导体(Wa)与端子之间的接触压力变大,并且能够可靠地保持接触电阻。

    端子
    7.
    发明授权
    端子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105048145B

    公开(公告)日:2018-06-15

    申请号:CN201510181518.4

    申请日:2015-04-16

    Inventor: 新味義史

    Abstract: 在端子中,弹性偏转部(2)包括:两个凹入部(4、5),该两个凹入部已经布置在凸片部(11)的插入方向(D)的上游的位置处,并且在凸片部(11)的插入方向(D)的垂直方向(E)上间隔地布置;和后凹入部(6),该后凹入部已经布置在位于凸片部(11)的插入方向(D)的下游的位置处,并且相对于凸片部(11)的插入方向(D)的垂直方向(E)布置在两个前凹入部(4、5)之间。

    防水栓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490071B

    公开(公告)日:2018-03-20

    申请号:CN201510646204.7

    申请日:2015-10-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水栓,防水栓(27)是大致筒状的弹性部件,其内侧液密性地紧贴于电线的覆皮外周面,并且,外侧液密性地紧贴于连接器壳体的端子收容室(22)的内周面(34)。在防水栓(27)的外周面形成有环状的唇部。该唇部形成有多个。多个唇部被形成为相对于插通电线的孔的轴沿倾斜的方向延伸的倾斜唇部(36)。该多个倾斜唇部(36)沿着上述轴隔开预定的间隔(D)、并列地配置。多个倾斜唇部(36)分别具有与端子收容室(22)的内周面(34)的初期接触部分(A)和最终接触部分(B)。

    连接器装置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051987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480017275.4

    申请日:2014-03-18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装置(1),设置有:线束侧连接器(2),其设置有安置阴端子(T1)的第一壳体部(4);和传感器侧连接器(3),其设置有安置阳端子(T2)的第二壳体部(19)。阴端子(T1)和阳端子(T2)在完成第一壳体部(4)与第二壳体部(19)嵌合在一起的位置处连接在一起。线束侧连接器(2)设置有第三连接器(5),其可旋转地装接于第一壳体部(4)。第三连接器(5)设置有第三壳体部(9),其中,连接器嵌合部(6)的朝向由于第一壳体部(4)的旋转方向而变化。旋转防止肋(10)设置到第三壳体部(9)。第一壳体部(4)设置有:旋转容许环形槽(11);多个旋转防止壁(12),其成间隔地、比旋转容许环形槽(11)更进一步位于嵌合方向上地设置;和多个肋嵌合槽(13),其形成在相邻的旋转防止壁(12)之间的间隙中。

    连接器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871376A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380068162.2

    申请日:2013-12-05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1),设置有:第一连接器部(2),其具有第一壳体部(4),第一端子(5)安置在该第一壳体部(4)中;第二连接器部(10),其具有第二壳体部(14),第二端子(12)安置在该第二壳体部(14)中;以及本体部(3)。第一壳体部(4)与第二壳体部(14)互相配合,并且已经完成配合的位置处,第一端子(5)与第二端子(12)连接。第一壳体部(4)能够旋转地设置于本体部(3)。第一壳体部(4)设置有引导肋(9)。第二壳体部(14)设置有用作旋转位置决定机构的引导轨道面(15),为了使第一壳体部(4)与第二壳体部(14)处于正确的旋转配合位置,引导轨道面(15)将引导肋(9)引导到第一端子(5)与第二端子(12)开始进行互相接触的位置之前的位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