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头后仰托下颌装置
    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187080U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2020283421.0

    申请日:2020-03-06

    Inventor: 丁芳 何艳 陈永权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头后仰托下颌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所述自动头后仰托下颌装置包括:升降下颌托、综合气囊;所述升降下颌托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患者的下颌下方;所述综合气囊包括:颈托气囊、两个下颌托气囊和充气囊;两个所述下颌托气囊分别设置在颈托气囊两侧,且颈托气囊与下颌托气囊相互连通,所述下颌托气囊与升降下颌托一一对应连接;所述颈托气囊与充气囊连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综合气囊对升降下颌托进行控制,综合气囊包括:颈托气囊、两个下颌托气囊和充气囊;利用充气囊通过颈托气囊对与其两侧连通的下颌托气囊充气,就能控制升降下颌托对患者的下颌进行支撑托起,简单方便。

    麻醉科用口腔吸引管
    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3220333U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020465005.2

    申请日:2020-04-0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麻醉科用口腔吸引管,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所述口腔吸引管包括:硬质吸引管和软质吸引管;所述硬质吸引管和软质吸引管相互连接组成相通的空腔管道,所述硬质吸引管为暴露在患者口腔外面的手持部分,所述软质吸引管为接触患者口腔组织的插入部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硬质吸引管和软质吸引管相互连接组成相通的空腔管道;医生手持硬质吸引管能够轻松准确得将软质吸引管置入咽腔到达需吸引部位,该操作仅需单人单手就能及时有效的完成。

    前段可弯曲的可通气插管光棒

    公开(公告)号:CN213220224U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020465030.0

    申请日:2020-04-0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段可弯曲的可通气插管光棒,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光棒包括:棒体和手柄;棒体包括:硬质可塑棒和软棒;硬质可塑棒的末端与手柄固定连接,硬质可塑棒的前端与软棒的末端固定连接;棒体内靠近软棒前端的一侧和远离软棒前端的一侧,都开设有牵引孔,牵引孔与手柄内部空间连通;手柄内部设置有操控滚轮,操控滚轮的转轴上缠绕有牵引丝,牵引丝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牵引孔与软棒的前端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拨动操控滚轮拉紧一侧牵引丝的同时放出另一侧的牵引丝,以此来牵引调整软棒前段的弯度,使得光棒能够在患者口腔内调整前段的弯度,有效减少了插管的风险。

    一种监护仪导线保护机构

    公开(公告)号:CN212151170U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2020177631.1

    申请日:2020-02-17

    Inventor: 何艳 丁芳 王梦丽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监护仪导线保护机构,涉及医疗领域。该监护仪导线保护机构,盒盖滑动卡接在盒体的上表面,盒体的前后两侧对称开设有导线孔,盒体的内部固定焊接有固定杆,固定杆的内部上端固定连接有定滑轮,固定杆的内部下端滑动连接有动滑轮,盒体的内部且位于固定杆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收卷机构,盒体的外表面开设有固定槽,收卷机构穿过固定槽并延伸至盒体的外部,盒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扣。该监护仪导线保护机构,通过导线孔将导线穿过盒体,同时定滑轮和动滑轮对导线进行疏导,通过收卷机构进行缠绕,使得导线在盒体内进行收纳,避免出现导线裸露在空气中甚至拖在地上遭受踩踏从而使得导线从仪器上脱落的情况发生。

    麻醉科注射用注射器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461595U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1922238754.1

    申请日:2019-12-13

    Inventor: 何艳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麻醉科注射用注射器,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包括注射器主体,所述注射器主体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且所述注射器主体内腔的底壁固定连接有储液管体,所述储液管体的外壁与注射器主体内腔的侧壁形成限位槽,所述储液管体内部设有内腔,所述储液管体的内腔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顶部贯穿注射器主体的顶部向外延伸并固定连接有手柄,所述推杆的侧壁设有限位调节机构,所述注射器主体的侧壁设有与限位调节机构相匹配的滑槽,所述滑槽的两侧设有刻度尺,该装置解决了长时间手术时,现有注射器需要多次吸取麻醉剂,造成麻醉剂污染,且现有注射器注射剂量不够精确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