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热回收多联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765688B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1611006134.X

    申请日:2016-1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热回收多联机系统。该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室外机还包括:蓄热装置;第一连接管路,可开关地连接第二冷媒气路和冷媒液路设置,且第一连接管路穿过蓄热装置,第一连接管路与冷媒液路的接口为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管路,可开关地连接第一冷媒气路和冷媒液路设置,且第二连接管路穿过蓄热装置,第二连接管路与冷媒液路的接口为第二连接口,第二连接口与换热器的距离大于第一连接口与换热器的距离。通过在室外机中设置蓄热装置,将压缩机的高温高压气体中的部分热量存储起来,爱需要时再释放出来用于化霜,因此避免了采用由制热模式转成制冷模式从室内侧取热进行化霜的方式。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387019B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810084263.3

    申请日:2018-01-29

    Inventor: 贾翔 曹勋 张明祥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所述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具有冷媒压缩循环,所述冷媒压缩循环包括压缩机和汽液分离器,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热交换回路和附加换热器,所述热交换回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管路连通,所述热交换回路的第二端连通至所述冷媒压缩循环中的液体冷媒管路,所述热交换回路上设置有附加换热器,所述汽液分离器的进管经过所述附加换热器后进入到所述汽液分离器的内部,所述附加换热器用于将所述压缩机排气管中的高温冷媒与所述汽液分离器进管中的低温冷媒进行换热。本发明通过将汽液分离器进管处的低温冷媒与压缩机排气管内的高温冷媒进行换热,提高了机组运行时蒸发压力和冷凝压力,整体机组能效得到提高。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560217A

    公开(公告)日:2018-01-09

    申请号:CN201710800326.6

    申请日:2017-09-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热泵系统的冷媒流路上设置有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和节流元件,还包括用于对室外换热器进行化霜的化霜支路,在热泵系统运行制热模式时,化霜支路的一端能够与压缩机的排气管连接,另一端能够接入室外换热器的上游侧。本发明提供的热泵系统中的化霜支路能够将压缩机的高温排气引入到室外换热器的底部和/或下部对其进行加热,避免由于室外换热器的底部及下部化霜不彻底而造成的制热效率低、能耗高的问题,化霜支路将换热后的冷媒引入室外换热器的上游侧,保证制热效率,降低能效耗损,避免冷媒对管路的冲击,保证热泵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热回收多联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765688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06134.X

    申请日:2016-1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热回收多联机系统。该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室外机还包括:蓄热装置;第一连接管路,可开关地连接第二冷媒气路和冷媒液路设置,且第一连接管路穿过蓄热装置,第一连接管路与冷媒液路的接口为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管路,可开关地连接第一冷媒气路和冷媒液路设置,且第二连接管路穿过蓄热装置,第二连接管路与冷媒液路的接口为第二连接口,第二连接口与换热器的距离大于第一连接口与换热器的距离。通过在室外机中设置蓄热装置,将压缩机的高温高压气体中的部分热量存储起来,爱需要时再释放出来用于化霜,因此避免了采用由制热模式转成制冷模式从室内侧取热进行化霜的方式。

    多联机系统、应用于多联机系统的排液控制方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642858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710021968.6

    申请日:2017-01-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49/02 F25B2400/051 F25B2400/053 F25B2700/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联机系统、应用于多联机系统的排液控制方法、装置,其中,多联机系统包括:冷媒存储罐、排液电子膨胀阀,排液电子膨胀阀通过第一管路与冷媒存储罐的出口端通过管路连接,该方法包括:接收到用于控制冷媒存储罐排液的第一控制信号;根据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排液电子膨胀阀的开启状态,以控制冷媒存储罐的排液。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多联机系统对冷媒存储罐的冷媒排液通过电磁阀控制,控制方式较为复杂的问题,保证系统冷媒循环量,改善多联机系统的舒适性及可靠性。

    多联机空调热回收系统及具有其的多联机空调

    公开(公告)号:CN106440282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1047439.5

    申请日:2016-11-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12/00 F24F3/065 F25B29/0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联机空调热回收系统,包括室外机、至少两个室内机、热水发生器以及模式转换器;所述室外机包括高压气管、低压气管以及液管,所述室内机包括制冷剂双管路,所述模式转换器用于使所述制冷剂双管路分别与所述高压气管、低压气管以及液管中的任意两个管路连通,构成制冷剂回路。上述多联机空调热回收系统,通过热水发生器的高压制冷剂进管以及制冷剂液管分别与室外机的高压气管以及液管分别连通,在热水发生器与室外机之间构成制冷剂回路,能够使热水发生器吸收室外机高压气管中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携带的热量,实现多联机空调的热回收制水,实现多联机空调的回收热的多样化利用。

    一种冷凝系统、风冷式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654679A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510077072.0

    申请日:2015-02-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凝系统,具有入口和出口,冷凝系统包括并联在冷凝系统的入口和出口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一冷凝通道和至少一个第二冷凝通道;第一冷凝通道上包括第一冷凝单元,第二冷凝通道上包括第二冷凝单元、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第一控制阀设置在冷凝系统的入口与第二冷凝单元之间的位置,第二控制阀设置在第二冷凝单元和冷凝系统的出口之间的位置;还包括回液管路,回液管路的一端与冷凝系统的出口连通,回液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二冷凝通道中第二冷凝单元和第二控制阀之间的位置连通。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风冷式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本发明能改善系统的部分负荷运行,增加系统部分负荷运行时的制冷效果及可靠性。

    确定空调的风机电机是否发生反转的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605734B

    公开(公告)日:2018-12-25

    申请号:CN201510998440.5

    申请日:2015-12-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确定空调的风机电机是否发生反转的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空调的进风温度;获取空调所在的室内环境温度或送风温度;根据所述进风温度与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之间的差值,或者所述进风温度与所述送风温度之间的差值,确定所述空调的风机电机是否发生反转。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有效确定风机电机是否反转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在不额外增加硬件设备的情况下及时发现风机电机反转的目的。

    减振垫、减振系统及空调室外机

    公开(公告)号:CN107676887B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710762713.5

    申请日:2017-08-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振垫、减振系统及空调室外机。所述减振垫包括线圈和磁芯,当所述减振垫因减振而发生缓冲变形时,所述线圈和所述磁芯之间能发生相对运动,使得所述线圈切割所述磁芯的磁力线,从而在所述线圈中产生电流,并且所述电流的强度与所述减振垫的缓冲变形量相关,所述线圈连接有电流引出线。通过检测减振垫在减振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流的变化情况,就能够及时掌握减振垫的缓冲减振能力的变化情况,对于橡胶质减振垫而言,也就能够及时掌握其老化情况;同时,该减振垫还能够将振动源的振动机械能转化成电能以便回收利用。

    制冷系统控制器板的冷却系统及其冷却方法以及制冷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661496B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510076367.6

    申请日:2015-02-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系统的控制器板的冷却系统和方法以及制冷系统。该冷却系统具有冷却回路,在冷却回路中设有副室外换热器(1)、驱动装置(4)和制冷系统的控制器板(2),副室外换热器(1)用于使流经其的冷媒与制冷系统的主室外换热器(8)进行换热,驱动装置(4)用于驱动冷媒在冷却回路中循环,以使液态冷媒通过控制器板(2)对其进行冷却。基于本发明的冷却系统,实现了对制冷系统控制器板的主动冷却,冷却效率高,结构简单,并且能够降低泄露风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