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器引射结构及燃气灶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242643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554218.5

    申请日:2024-05-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烧器引射结构及燃气灶,涉及燃气灶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直线型结构混合腔和蛇形弯曲混合腔均存在燃烧气体混合效果不理想导致燃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该燃烧器引射结构及燃气灶包括混合管,混合管内壁上设置有螺旋槽,螺旋槽的牙底和牙顶均为曲面结构,以使混合管内形成螺旋曲面结构的混合腔。本发明用于提供一种提高燃气和空气混合效果以及提高燃烧效率的燃烧器引射结构及燃气灶。

    进风降噪结构及空调烟机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053308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092364.2

    申请日:2023-08-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公开了进风降噪结构及空调烟机,进风降噪结构包括:进风板,进风板上设有进风口;降噪通道,设置在进风口内,降噪通道包括开设在进风板内部的降噪孔、以及连通在降噪孔和进风口之间的导流通道;导流通道具有适于将由进风口进入的气流和/或将声波逐渐引导至降噪孔内的导流面。空调烟机包括:烟机主入风口,开设在集烟罩上;烟机辅助入风口,开设在集烟罩上,烟机辅助入风口安装有上述进风降噪结构。本发明在不改变进风口面积大小的基础上,通过在进风口的内周设置的导流通道,能够将由进风口进入的气流和声波引导至进风板的降噪孔内,利用降噪孔对进风口处的噪声进行多重反射来消耗声波能量,从而实现降噪的目的。

    一种隔声器件、隔声罩、隔声器件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259295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211492959.2

    申请日:2022-11-25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隔声器件、隔声罩、隔声器件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所述隔声器件包括噪声传感器、控制器、电磁场发生器以及磁流体矩阵;噪声传感器用于检测噪声数据,并向控制器发送噪声数据;控制器用于根据噪声数据生成发生器控制指令,并向电磁场发生器发送发生器控制指令;电磁场发生器用于根据发生器控制指令生成对应的电磁场;所述磁流体矩阵用于在电磁场的影响下改变隔声器件的质量分布,以对当前的噪声进行降噪。本发明提供的隔声器件能够根据噪声的实际情况调整自身的质量分布,以改变隔声器件的降噪工作频率,适应不同的噪声尖峰频率,提高整体的隔声降噪效果。

    出风系统、空调烟机及空调烟机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42794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423586.2

    申请日:2024-10-12

    Inventor: 王子轩 张莹 贾铌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调烟机技术领域,公开了出风系统、空调烟机及空调烟机的控制方法,出风系统包括:本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适于与蒸发器组件的蜗壳出口连通,出风口沿与烟机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的方向延伸;第一导流结构,用于将本体的内部分隔成多个腔室,各个腔室均与进风口、出风口连通;第二导流结构,设于出风口处,用于将从各个腔室吹出的气流朝前侧导流;第三导流结构,设于出风口处,用于上下扫风。本发明第二导流结构将从各个腔室吹出的气流朝前侧导流,避免风斜着吹向一侧,确保第三导流结构能有效导风,第三导流结构上下扫风,可以实现纵向上具有较大的送风范围,满足常规用户身高范围的送风需求。

    散热装置及具有散热装置的设备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741975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1107896.3

    申请日:2024-08-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散热装置及具有散热装置的设备,散热装置包括:壳体,具有容纳腔和排风口,容纳腔内适于放置电路结构,壳体靠近散热翅片的一侧设有第一散热通道,壳体靠近发热元件的一侧设有第二散热通道,第一散热通道和第二散热通道分别与排风口连通;第一风机,设于壳体的另一侧,第一风机包括第一出风口,第一出风口与第一散热通道连通;导流结构,设于第一散热通道与第二散热通道之间,适于将第一散热通道的空气向第二散热通道引导,使得第一风机的出风能够向第一散热通道流动,对散热翅片进行散热,同时对散热翅片换热后的空气还能经过导流结构向第二散热通道流动,以对发热元件进一步散热,防止发热元件的温度超标。

    一种抽油烟机以及主动降噪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781330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594711.1

    申请日:2023-11-27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抽油烟机以及主动降噪方法,涉及抽油烟机技术领域,所述抽油烟机包括烟机主体、位于所述烟机主体内部的风机以及设置于所述烟机主体上的进风口导流板、第一信号采集传感器、扬声器以及控制器;其中,所述第一信号采集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烟机主体内壁且围绕所述风机的位置,所述第一信号采集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风机工作时产生的第一声音信号;所述扬声器,均匀分布于所述进风口导流板上;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信号采集传感器以及所述扬声器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声音信号控制所述扬声器输出第一反相声音信号对所述第一声音信号进行抵消,实现了抽油烟机的主动降噪。

    吸油烟机
    7.
    发明公开
    吸油烟机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053253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092180.6

    申请日:2023-08-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吸油烟机。本发明的吸油烟机能降低进风口处的噪声、减少噪声通过进烟口向外辐射,而且不会占用风道内部空间,风量大、吸烟效率高,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另外,在风道内还设置了导流结构,导流结构能对进入风道的气流进行导向,光顺气流,抑制涡流形成,减小进风口处的气动噪声,进一步增强进风口的降噪效果。本发明的吸油烟机,包括箱体、导流结构和降噪结构,箱体内部设置有风道,风道在箱体上开设有进风口,导流结构设置于风道内,降噪结构设置于靠近进风口的位置,用于降低进风口处的噪声。

    吸烟设备
    8.
    发明公开
    吸烟设备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532788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703683.7

    申请日:2024-11-2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吸烟设备,吸烟设备包括进风单元、出风单元以及连通单元。进风单元内具有进风通道,且进风单元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及第一出风口。出风单元包括机壳、风叶及驱动件,机壳内具有出风通道,且其上开设有第二进风口及第二出风口。风叶及驱动件均配接于出风通道内,且驱动件用于驱动风叶转动。连通单元配接于进风单元与机壳之间,连通单元内具有曲折延伸的连通通道,连通通道连通于第一出风口与第二进风口之间,且连通通道靠近机壳的一端被构造为具有至少两个拐角。连通单元能够延长油烟在进出风单元与出风单元之间的流通路径,并能够使得出风单元内风叶产生的噪音源远离进风口,从而有效减弱噪音传播,提高用户体验。

    一种热应力仿真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9203448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256762.8

    申请日:2024-09-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应力分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热应力仿真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热应力仿真方法,通过获取需要进行热应力仿真的结构模型,将结构模型按照预设的路径导入到热应力仿真模型,并将结构模型中的第一材料信息、第一约束信息和第一温度信息转化到热应力仿真模型中;根据第二材料信息对热应力仿真模型进行材料赋值;根据第二约束信息,在热应力仿真模型的结构静力学仿真模块中添加固定约束;根据第二温度信息,在热应力仿真模型的稳态热仿真模块添加测试温度;根据设置测试目标进行仿真测试。由此可以降低热应力仿真分析的门槛、达到让没有仿真基础的人员也能进行热应力仿真的效果。

    一种通风隔声结构及抽油烟机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912551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211007.8

    申请日:2024-08-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风隔声结构及抽油烟机,通风隔声结构包括:多个降噪组件,每一所述降噪组件包括多个内围板和多个外围板;所述多个内围板围合形成贯通的通风通道,所述多个外围板围合在所述通风通道外围,所述多个内围板与多个外围板之间形成降噪腔,至少一所述内围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分别与所述通风通道和降噪腔连通,各所述降噪组件通过所述通风通道依次连通,其中,至少两个所述降噪组件内的降噪腔的体积不同。本发明通过内围板和降噪腔组成的共振吸声结构能够对低频噪声进行有效降噪,同时通过将不同降噪腔体积的共振吸声结构组合起来,增加了共振吸声结构的有效工作带宽,提高了低频段的降噪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