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装置
    1.
    发明公开
    注塑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214846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111470638.8

    申请日:2021-12-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注塑装置,包括:主体部,主体部上设置有用于成型的注塑腔;第一注塑嘴,安装在主体部上,第一注塑嘴内具有与注塑腔连通的注塑流道,以使注塑流道内的熔体流入至注塑腔内;其中,第一注塑嘴为管体结构,第一注塑嘴具有相对设置的管外壁和管内壁,管内壁用于围成注塑流道,注塑流道形成用于使熔体流经的流通通道,以使注塑流道内的熔体为实心结构。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注塑装置的注塑成品的外观质量较差的技术问题。

    注塑装置
    2.
    发明公开
    注塑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214847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111474516.6

    申请日:2021-12-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注塑装置,包括:主体部,主体部内设置有相互连通的注塑腔和注塑流道,以使注塑流道内的流体流入至注塑腔内;阀针,可移动地设置在注塑流道内,阀针具有封堵注塑流道的注塑出口的关闭位置以及避让注塑出口的打开位置;其中,当阀针处于打开位置时,阀针与注塑出口之间的间距为L1,注塑流道的长度为L2,L1/L2<0.5。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注塑装置的注塑成品的质量较差的技术问题。

    注塑装置
    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6609880U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123031938.4

    申请日:2021-12-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注塑装置,包括:主体部,主体部具有注塑腔;主注塑嘴,安装在主体部上,主注塑嘴的流入口位于主体部的外表面处;分注塑嘴,安装在主体部上,分注塑嘴和主注塑嘴间隔设置,分注塑嘴的流出口与注塑腔连通;其中,主注塑嘴和分注塑嘴之间设置有一个分流支路,以使主注塑嘴内的流体经分流支路流入至分注塑嘴处。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注塑装置的注塑成品的质量较差的技术问题。

    注塑装置
    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098687U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123043285.1

    申请日:2021-12-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注塑装置,包括:主体部,主体部上设置有注塑通道以及用于成型的注塑腔;第一注塑部,安装在主体部上,第一注塑部具有注塑流道,注塑流道位于注塑通道和注塑腔之间,注塑通道和注塑腔均与注塑流道连通,以使注塑通道内的流体经注塑流道后进入注塑腔内;其中,注塑通道具有折弯段,折弯段的折弯处为圆弧结构;和/或,注塑流道和注塑通道的连接处具有折弯连接部,折弯连接部的折弯处为圆弧结构。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注塑装置的注塑成品的外观质量较差的技术问题。

    注塑装置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6609883U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123047435.6

    申请日:2021-12-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注塑装置,包括:主体部,主体部上设置有用于成型的注塑腔;第一注塑嘴,安装在主体部上,第一注塑嘴内具有与注塑腔连通的注塑流道,以使注塑流道内的熔体流入至注塑腔内;其中,第一注塑嘴为管体结构,第一注塑嘴具有相对设置的管外壁和管内壁,管内壁用于围成注塑流道,注塑流道形成用于使熔体流经的流通通道,以使注塑流道内的熔体为实心结构。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注塑装置的注塑成品的外观质量较差的技术问题。

    注塑装置
    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098686U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123031897.9

    申请日:2021-12-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注塑装置,包括:主体部,主体部内设置有相互连通的注塑腔和注塑流道,以使注塑流道内的流体流入至注塑腔内;阀针,可移动地设置在注塑流道内,阀针具有封堵注塑流道的注塑出口的关闭位置以及避让注塑出口的打开位置;其中,当阀针处于打开位置时,阀针与注塑出口之间的间距为L1,注塑流道的长度为L2,L1/L2<0.5。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注塑装置的注塑成品的质量较差的技术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