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流体流动方向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856655A

    公开(公告)日:2006-11-01

    申请号:CN200480027695.7

    申请日:2004-08-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5D1/04

    Abstract: 一种管弯头(100),其相对于传统的管弯头来说,能在更小的空间内帮助改变流体流动方向,其产生的压力损失并不比在相等的空间内使用传统的弯头时大。本发明的管弯头包括一个基本为圆筒形的基体(104),其具有一个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其内径基本恒定;一个切向入口(102),其连接于基体上,靠近基体的第一端部,其内径小于基体的内径;一个切向出口(106),其连接于基体上,靠近基体的第二端部,其内径小于基体的内径。流体线性地流过切向入口并进入基体。在基体内,流体的线性运动转变为旋转或螺旋运动。基体内的流体穿过基体向切向出口进行轴向移动的同时,还继续进行螺旋运动。流体从切向出口流出基体。在从切向出口流出时,基体内流体的旋转或螺旋运动变回为线性运动。管弯头可包括两个彼此连接的基本相同的部件。两个基本相同的部件能可拆卸地彼此连接,且其彼此之间的定向可呈一选定的角度,从而实现所希望的流体流动方向的改变。

    控制由氯化法生成的二氧化钛粒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04948B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0580052053.7

    申请日:2005-09-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G23/07

    Abstract: 提供了通过氯化法制造二氧化钛的方法。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包括诸如氯化钾的离子化剂的粒度控制剂被引入到氧化反应器的反应区中以控制二氧化钛的粒度。在第一个方面,通过在氧化反应器上游的足够距离处将粒度控制剂添加到反应物流的至少其中一个物流中,以在进入反应区之前,使离子化剂有效地离子化且粒度控制剂与物流彻底混合,来改善粒度控制剂在控制二氧化钛粒度方面的效果。在第二个方面,粒度控制剂包括离子化剂和热解法二氧化硅。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增大添加到氧化反应器的反应区中的氧化铝的量以便控制二氧化钛的粒度。

    控制由氯化法生成的二氧化钛粒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04948A

    公开(公告)日:2008-11-12

    申请号:CN200580052053.7

    申请日:2005-09-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G23/07

    Abstract: 提供了通过氯化法制造二氧化钛的方法。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包括诸如氯化钾的离子化剂的粒度控制剂被引入到氧化反应器的反应区中以控制二氧化钛的粒度。在第一个方面,通过在氧化反应器上游的足够距离处将粒度控制剂添加到反应物流的至少其中一个物流中,以在进入反应区之前,使离子化剂有效地离子化且粒度控制剂与物流彻底混合,来改善粒度控制剂在控制二氧化钛粒度方面的效果。在第二个方面,粒度控制剂包括离子化剂和热解法二氧化硅。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增大添加到氧化反应器的反应区中的氧化铝的量以便控制二氧化钛的粒度。

    管弯头及改变流体流动方向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97966C

    公开(公告)日:2009-06-10

    申请号:CN200480027695.7

    申请日:2004-08-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5D1/04

    Abstract: 一种管弯头(100),其相对于传统的管弯头来说,能在更小的空间内帮助改变流体流动方向,其产生的压力损失并不比在相等的空间内使用传统的弯头时大。本发明的管弯头包括一个基本为圆筒形的基体(104),其具有一个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其内径基本恒定;一个切向入口(102),其连接于基体上,靠近基体的第一端部,其内径小于基体的内径;一个切向出口(106),其连接于基体上,靠近基体的第二端部,其内径小于基体的内径。流体线性地流过切向入口并进入基体。在基体内,流体的线性运动转变为旋转或螺旋运动。基体内的流体穿过基体向切向出口进行轴向移动的同时,还继续进行螺旋运动。流体从切向出口流出基体。在从切向出口流出时,基体内流体的旋转或螺旋运动变回为线性运动。管弯头可包括两个彼此连接的基本相同的部件。两个基本相同的部件能可拆卸地彼此连接,且其彼此之间的定向可呈一选定的角度,从而实现所希望的流体流动方向的改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