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边缘部件的连接部构造

    公开(公告)号:CN101678795B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申请号:CN200880020120.0

    申请日:2008-11-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门边缘部件的连接部构造,其具备在长边方向的端部具有由内表面构成的袋状截面的门上部边缘部件,和长边方向的端部插入门上部边缘部件的具有袋状截面的端部并与门上部边缘部件连接的门后部边缘部件,其中,门上部边缘部件的袋状截面具备设置在门上部边缘部件的短边方向的一端部侧的第一截面部分,和设置在短边方向的另一端部侧的第二截面部分,在门后部边缘部件的端部,具备插入第一截面部分并与第一截面部分的内表面接触的保持板,和插入第二截面部分并与第二截面部分的内表面接触,且与保持板一体由树脂形成的保持部件。

    门边缘部件的连接部构造

    公开(公告)号:CN101678795A

    公开(公告)日:2010-03-24

    申请号:CN200880020120.0

    申请日:2008-11-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门边缘部件的连接部构造,其具备在长边方向的端部具有由内表面构成的袋状截面的门上部边缘部件,和长边方向的端部插入门上部边缘部件的具有袋状截面的端部并与门上部边缘部件连接的门后部边缘部件,其中,门上部边缘部件的袋状截面具备设置在门上部边缘部件的短边方向的一端部侧的第一截面部分,和设置在短边方向的另一端部侧的第二截面部分,在门后部边缘部件的端部,具备插入第一截面部分并与第一截面部分的内表面接触的保持板,和插入第二截面部分并与第二截面部分的内表面接触,且与保持板一体由树脂形成的保持部件。

    框架嵌条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143864B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0980134393.2

    申请日:2009-09-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3/06 B60J10/265 B60R1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框架嵌条。框架嵌条具备框架嵌条主体和保持器部件,框架嵌条主体具备第一爪部,保持器部件与框架嵌条主体组合在一起。保持器部件具有金属保持器部和固定于所述金属保持器部的树脂保持器部。所述树脂保持器部具备由所述第一爪部敛缝的第一承受部。

    嵌条端盖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031454A

    公开(公告)日:2007-09-05

    申请号:CN200480044121.0

    申请日:2004-10-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3/04

    Abstract: 一种嵌条端盖,其在安装于嵌条主体上的状态下,难于产生间隙,且能发挥优异的外观设计性。其中,钩挂部(10)具备:第一阶段部(100),其为前面(100a)和后面(100b)相互面对而形成倾斜面,且侧面(100c)呈梯形形状的四棱柱;第二阶段部(101),其位于第一阶段部(100)的上段,且为前面(101a)成为倾斜面、后面(101b)成为垂直面且侧面(101c)呈梯形形状的四棱柱。

    框架嵌条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143864A

    公开(公告)日:2011-08-03

    申请号:CN200980134393.2

    申请日:2009-09-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3/06 B60J10/265 B60R1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框架嵌条。框架嵌条具备框架嵌条主体和保持器部件,框架嵌条主体具备第一爪部,保持器部件与框架嵌条主体组合在一起。保持器部件具有金属保持器部和固定于所述金属保持器部的树脂保持器部。所述树脂保持器部具备由所述第一爪部敛缝的第一承受部。

    嵌条端盖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47021C

    公开(公告)日:2008-12-31

    申请号:CN200480044121.0

    申请日:2004-10-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3/04

    Abstract: 一种嵌条端盖,其在安装于嵌条主体上的状态下,难于产生间隙,且能发挥优异的外观设计性。其中,钩挂部(10)具备:第一阶段部(100),其为前面(100a)和后面(100b)相互面对而形成倾斜面,且侧面(100c)呈梯形形状的四棱柱;第二阶段部(101),其位于第一阶段部(100)的上段,且为前面(101a)成为倾斜面、后面(101b)成为垂直面且侧面(101c)呈梯形形状的四棱柱。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