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膜分离设备膜柱快速拆卸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681615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710458.6

    申请日:2024-11-27

    Abstract: 一种膜分离设备膜柱快速拆卸装置,其膜柱搬运机构固定在底座的一侧,膜柱搬运机构包括膜柱搬运机械臂,膜柱搬运机械臂将膜柱本体夹持到螺母拆装机构的上方;膜壳支撑夹持机构连接在底座的上端,膜壳支撑夹持机构包括膜壳夹持件,膜壳夹持件对膜柱本体的下部进行夹持固定;螺母拆装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座,固定安装座上端连接有若干螺母固定组件,螺母固定组件的下端连接有螺母拆装旋转驱动电机,螺母拆装机构通过螺母固定组件对接膜柱本体的底部;膜柱夹持机构连接在底座的上端一侧,膜柱夹持机构包括膜壳夹持机械手,膜壳夹持机械手对膜柱本体的指定位置进行夹持。本发明实现膜柱的快速检修和拆卸,极大解放现场工人劳动力并提高工作效率。

    一种倒装反渗透膜柱紧固工具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76308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1182234.3

    申请日:2022-09-27

    Abstract: 一种倒装反渗透膜柱紧固工具及方法,该工具中电磁吸附机构包括紧固套筒、吸附套筒和电磁铁;紧固套筒处于吸附套筒的中心,紧固套筒的中心形成有紧固配合腔;吸附套筒的边缘形成有限位凸缘,电磁铁套在吸附套筒的外围,电磁铁处于限位凸缘的下方;中间传动机构的第一传动轴上端形成有紧固配合接头,紧固配合接头处于传动基座的上方,第一传动轴的下端处于传动基座的内部,第一锥齿轮连接第一传动轴的下端;第二传动轴一端处于传动基座的内部,第二锥齿轮连接第二传动轴,第二锥齿轮和第一锥齿轮啮合;电磁吸附机构通过紧固配合腔和中间传动机构的紧固配合接头连接。本发明可以让安装人员更方便地紧固倒装膜柱,提高安装效率。

    一种钢铁酸洗废水处理的集成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0002510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220191.5

    申请日:2019-03-22

    Abstract: 本发明属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铁酸洗废水处理的集成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陶瓷微滤膜对自沉淀池的上清液进行过滤,去除悬浮物和胶体物质;经过陶瓷微滤系统的透过液进入三级耐酸纳滤分离系统进行净化,其中被一级纳滤系统和二级纳滤系统截留的浓缩液富含FeSO4,将其输送至冷冻结晶釜中,采用促结晶技术引发促进结晶,得工业级绿矾;透过三级纳滤系统的透过液采用膜蒸馏技术进行浓缩。本发明采用结合耐酸纳滤、膜蒸馏、及低温冷冻结晶的集成工艺,处理钢铁酸洗废水,所得的绿矾结晶盐可满足工业使用,高品质酸可用直接回用,从而降低了废酸、中和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了有用物质的回收,达到了近零排放的目的。

    一种倒装反渗透膜柱紧固工具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76308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211182234.3

    申请日:2022-09-27

    Abstract: 一种倒装反渗透膜柱紧固工具及方法,该工具中电磁吸附机构包括紧固套筒、吸附套筒和电磁铁;紧固套筒处于吸附套筒的中心,紧固套筒的中心形成有紧固配合腔;吸附套筒的边缘形成有限位凸缘,电磁铁套在吸附套筒的外围,电磁铁处于限位凸缘的下方;中间传动机构的第一传动轴上端形成有紧固配合接头,紧固配合接头处于传动基座的上方,第一传动轴的下端处于传动基座的内部,第一锥齿轮连接第一传动轴的下端;第二传动轴一端处于传动基座的内部,第二锥齿轮连接第二传动轴,第二锥齿轮和第一锥齿轮啮合;电磁吸附机构通过紧固配合腔和中间传动机构的紧固配合接头连接。本发明可以让安装人员更方便地紧固倒装膜柱,提高安装效率。

    一种CDRO膜、DTRO膜通用的测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085514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1312221.8

    申请日:2023-10-11

    Abstract: 一种CDRO膜、DTRO膜通用的测试装置,其第一过滤器组件通过输送管路连接高压泵组件的进口端,高压泵组件的出口端通过高压进水管路连接待测试膜柱对象的进口端;待测试膜柱对象的浓水口通过浓水回流管路连接盐水箱;待测试膜柱对象的产水口通过产水回流管路连接盐水箱;清水箱通过设有冲洗泵的输送管路连接第二过滤器组件,第二过滤器组件用于对接收的清水箱内的清水进行过滤;第二过滤器组件通过输送管路连接待测试膜柱对象的进口端,第二过滤器组件将过滤后的清水输送到待测试膜柱对象以进行待测试膜柱的冲洗浸泡。本发明能同步进行膜柱测试与膜柱清洗,膜柱测试与膜柱注入保护液两种状态,大大提高测试膜柱的效率,降低人工的工作量。

    一种高处理量过滤装置及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531829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561288.9

    申请日:2023-05-16

    Abstract: 一种高处理量过滤装置及方法,通过从配水支管导出的原水冲击布水盘后,布水盘使原水方向由竖直向下改变为倾斜向上,倾斜向上的原水中携带的污染物富集在过滤罐体的上部空间,并允许污染物通过错流过滤管道经由错流过滤阀排出;倾斜向上的原水落下后经过滤罐体内部的过滤层过滤后从出水管道排出。本发明将传统机械过滤的死端过滤理念改为错流过滤理念,并通过布水结构的方式将原本应该堆积在过滤层上表面的污染物转移至过滤层上部空间内,再通过错流过滤排,确保过滤层上部空间内的污染物不会过度富集。本发明极大地提高了机械过滤器的处理能力,降低机械过滤器所需数量,降低水处理中预处理的占地空间;使用安全、操作方便、便于维护。

    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26668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811437135.9

    申请日:2018-1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垃圾渗滤液经调节池后进入低温等离子体反应器放电处理;(2)经低温等离子体反应器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进入电絮凝反应器中,絮凝沉淀从下层污泥排出口排出,上清液进入固液分离装置;(3)固液分离出水进入碟管式反渗透系统进行过滤和浓缩,过滤液回用或达标排放,浓缩液则回灌至垃圾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将等离子体氧化与电絮凝结合,能够有效降低垃圾渗滤液中的COD和NH3‑N,减缓后续碟管式反渗透系统中的膜污染,延长膜的使用寿命,提高回收率,简化了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步骤。

    一种移动式DTRO膜柱装卸助力设备

    公开(公告)号:CN221314042U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323181040.4

    申请日:2023-11-24

    Abstract: 一种移动式DTRO膜柱装卸助力设备,其主轴本体连接在固定底座的上端,立柱连接在主轴本体的顶端;举升驱动件连接在立柱的一侧;限位基座连接在立柱的顶端;摆动臂一端和限位基座铰接,摆动臂另外一端铰接在转动轴机头的侧部;支撑臂一端和举升驱动件的驱动端铰接,支撑臂的另外一端铰接在转动轴机头的侧部;前臂的一端和转动轴机头的驱动部连接,前臂的另外一端连接在垂直力臂的上部,垂直力臂的下部连接支撑框;夹爪组件连接支撑框。本实用新型能够满足现场对膜柱的拆除与安装的需求,大大减轻了工人的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极高的机动性,可以轻松应对各种复杂的工作环境,消除了运作死角,操作变得更为方便,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

    一种旋流式平板膜高效饮用水处理设备

    公开(公告)号:CN217127179U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20626218.8

    申请日:2022-03-22

    Abstract: 一种旋流式平板膜高效饮用水处理设备,预过滤单元中PPF过滤组件对自来水输入管路输送的自来水进行预过滤;PPF过滤组件的出水端连接有第一输送管路;PPF过滤组件通过第一输送管路连接UDF过滤组件的进水端,UDF过滤组件的出水端经第二输送管路连接CTO过滤组件的进水端;深度过滤单元中,UDF过滤组件配合CTO过滤组件对PPF过滤组件预过滤后的自来水进行双重过滤;CTO过滤组件的出水端经第三输送管路连接CDRO反渗透组件,CDRO反渗透组件对深度过滤单元双重过滤后的自来水进行反渗透过滤。本实用新型降低了滤芯的更换频率,保证饮用水质量;回收率高,过滤速度快,装机功率小,成本低。

    一种紧凑式圆筒形高密度沉淀设备

    公开(公告)号:CN222631171U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20860316.7

    申请日:2024-04-24

    Abstract: 一种紧凑式圆筒形高密度沉淀设备,其圆筒形混凝絮凝池的内部设有第一反应区、第二反应区和絮凝区,圆筒形混凝絮凝池的侧部设有混凝絮凝池进水口、混凝絮凝池出水口和加药口;混凝絮凝池进水口连通第一反应区,第一反应区连通第二反应区;絮凝区设有进水组件、导流筒和投加环;进水组件一端连通第二反应区,进水组件连通导流筒;混凝絮凝池出水口连通絮凝区,加药口通过管路连通投加环;圆筒形沉淀池的内部设有清水区、斜管区、沉淀区和排泥区,圆筒形沉淀池的外侧设有沉淀池进水口和沉淀池出水口;混凝絮凝池出水口连通沉淀区的内部。本实用新型解决传统结构受运输和池体结构的限制,导致缓冲能力差、制造成本高、占地面积大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