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221649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410338389.0
申请日:2014-07-16
申请人: 游建华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发明人: 游建华 , 谭宏伟 , 刘红坚 , 李松 , 莫磊兴 , 刘丽敏 , 吴凯朝 , 何为中 , 王维赞 , 樊保宁 , 翁梦苓 , 高轶净 , 淡明 , 刘俊仙 , 卢曼曼 , 何毅波 , 余坤兴 , 杨柳
IPC分类号: A01G1/00
摘要: 一种延长甘蔗宿根的方法,涉及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包括补种调查、不能萌动发芽或腐烂废弃的蔗篼清除、开好补种的植蔗沟、施基肥、种茎的处理、补种的种茎下种、防治地下害虫、覆土盖种和除草,利用前期生长优势强于宿根蔗的其它品种的种茎按照新植蔗的种植方法直接补种。本发明方法使宿根蔗达到齐苗、壮苗,达到目标产量所要求的有效茎数来延长宿根年限,增加蔗农收入,提高植蔗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4221649B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410338389.0
申请日:2014-07-16
申请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 游建华
发明人: 游建华 , 谭宏伟 , 梁阗 , 吴凯朝 , 刘红坚 , 韦贵剑 , 李松 , 莫磊兴 , 廖庆才 , 刘丽敏 , 何为中 , 王维赞 , 樊保宁 , 翁梦苓 , 高轶静 , 淡明 , 刘俊仙 , 卢曼曼 , 何毅波 , 余坤兴 , 杨柳
IPC分类号: A01G1/00
摘要: 一种延长甘蔗宿根的方法,涉及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包括补种调查、不能萌动发芽或腐烂废弃的蔗篼清除、开好补种的植蔗沟、施基肥、种茎的处理、补种的种茎下种、防治地下害虫、覆土盖种和除草,利用前期生长优势强于宿根蔗的其它品种的种茎按照新植蔗的种植方法直接补种。本发明方法使宿根蔗达到齐苗、壮苗,达到目标产量所要求的有效茎数来延长宿根年限,增加蔗农收入,提高植蔗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2746038A
公开(公告)日:2012-10-24
申请号:CN201210248036.2
申请日:2012-07-18
申请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CPC分类号: Y02W30/43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蔗糖滤泥发酵的腐熟有机物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下列质量比的组分:滤泥︰蔗髓︰花生麸︰统糠︰麦皮︰菌粉为1︰0.1~0.15︰0.025~0.04︰0.05~0.08︰0.025~0.04︰0.003~0.004。将菌粉与统糠混合均匀,再依次加入麦皮、花生麸后混合均匀,最后加入蔗髓混匀,得到母料;将滤泥与母料充分搅拌混匀,最后将混合物堆成长方梯形垛体,升温维持数天后,再进行翻堆,待数天降到常温,即得腐熟有机物料。不仅能为作物提供养分,且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作物生长,可提高农作物产量及产品品质。本发明的工艺简单,成本低;发酵耗能低、发酵时间短。
-
公开(公告)号:CN106879468A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710160507.7
申请日:2017-03-17
申请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IPC分类号: A01H4/00
CPC分类号: A01H4/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甘蔗茎尖培养成活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挑选生长健康的大田甘蔗植株尾梢为外植体;剥去外层叶鞘,切取茎尖;放入MS培养液内浸泡10~30min;置于配方为MS+BA1.0mg/L+NAA0.1mg/L+白糖30g/L+抗坏血酸5~15mg/L+核黄素10~20mg/L并垫有滤纸的培养基上培养;每天摇动培养瓶一次,使甘蔗茎尖改变位置;每星期更换一次培养基。这个方法增强了茎尖的生长活力,降低酚害物质的影响,缩短茎尖萌发时间,显著的提高甘蔗茎尖培养成活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081808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310052521.7
申请日:2013-02-18
申请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IPC分类号: A01H4/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植物组培快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采用瓶外生根的甘蔗组培快繁生产方法。其生产步骤包括无菌甘蔗丛生芽的制备、增殖扩繁和无根试管苗的苗圃生根栽培,所述步骤增殖扩繁共进行8~10个增殖培养周期的培养。本发明的技术要点是在步骤增殖扩繁的最后一个增殖培养周期采用增殖培养基MS+6-BA0.1~0.5mg/L+GA31.5mg/L+蔗糖30g/L培养处理。上述方法克服了现有甘蔗瓶外生根技术中试管苗增殖系数低和试管苗素质低,以及试管苗苗圃生根栽培时生长速度慢等不足,是一种更加高效、低成本的甘蔗组培快繁生产方法,经济效益显著,与传统甘蔗组培快繁技术比优势明显。
-
公开(公告)号:CN106963226B
公开(公告)日:2019-02-12
申请号:CN201710332517.4
申请日:2017-05-12
申请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IPC分类号: A47J17/14
摘要: 本发明属于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果蔗去皮装置,包括去皮箱体、削皮刀组,去皮箱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中空的旋转安装轴,旋转安装轴通过轴承、轴承座活动连接在固定架上,其中一端传动安装有转动轮;去皮箱体的中部设有去皮通道,去皮通道的两侧设有削皮刀组,削皮刀组通过导向组件弹性活动连接在去皮箱体内部的支架上,所述削皮刀组沿整条去皮通道交错布置,旋转削皮时,相邻削皮刀组旋转覆盖区域存在重叠部分。本发明能够实现对不同直径的果蔗进行削皮,削皮完整彻底,削皮刀组间不存在削皮盲区。
-
公开(公告)号:CN106688580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611240949.4
申请日:2016-12-28
申请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CPC分类号: A01C21/00 , A01G13/0275 , A01G22/00
摘要: 本发明属于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宿根蔗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清理蔗地;(2)对蔗蔸破垄松蔸;(3)一次性施农药施肥;(4)蔗垄上喷除草剂;(5)覆膜;(6)甘蔗砍收。本发明对宿根蔗一次性施药施肥后进行黑白间隔条纹状地膜全覆盖栽培,使宿根蔗从出苗直至砍收,都无需追肥、撒播杀虫剂,减省宿根蔗后期田间生产管理环节,节省用工量,简化生产程序,减少生产成本,实现宿根蔗种植的精简栽培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05850243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359857.1
申请日:2016-05-27
申请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发明人: 余坤兴 , 刘丽敏 , 刘红坚 , 蓝桃菊 , 卢曼曼 , 淡明 , 游建华 , 刘欣 , 何毅波 , 李松 , 刘俊仙 , 许树宁 , 李毅杰 , 何为中 , 张伟珍 , 唐莉 , 陈科义
CPC分类号: A01B33/103 , A01B33/082
摘要: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卧式钻头整地碎土机,包括悬挂机架、传动机构和行走轮,所述传动机构安装在悬挂机架上;传动机构的输出端安装有碎土钻;所述行走轮安装在悬挂机架上;所述碎土钻的钻头朝前,呈卧式布置。本发明结构简单可靠,通过卧式布置的碎土钻行进中的转动松土碎土功能,来代替传统耕作方式的犁地、耙地,减少工序,有效的提升劳动效率;同时,卧式布置的碎土钻平行于前进方向,相对基本垂直于地面的粉垄机钻头来说,机具行进速度可以设置的更快,钻头更不易受外力损坏。
-
公开(公告)号:CN104737769A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510185708.3
申请日:2015-04-17
申请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IPC分类号: A01G1/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甘蔗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行距1.20米至1.40米开行,每隔10至15米沿种植沟垂直方向开挖排水沟;(2)施肥:长效尿素、氯化钾、混合有机堆肥,三者混合拌匀施放于种植沟;(3)在种植沟底摆放甘蔗种茎,施放杀虫药剂,盖碎土形成龟背形土垄;(4)喷施芽前除草剂,覆盖新型地膜;(5)行间垄坡覆盖可伸缩塑料盖;(6)每段种植沟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小坝蓄水,土壤不缺水时则打开小坝排水;(7)甘蔗生长至拔节期,需要培土时先将塑料盖移出蔗田,剥除地膜,培土完成后再把塑料盖盖回甘蔗行间;甘蔗封行后,可将塑料盖回收存放。本方法集雨控草,可灌可排,合理利用降雨,不缺水不渍水,不误农时,省工增产。
-
公开(公告)号:CN105850243B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610359857.1
申请日:2016-05-27
申请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发明人: 余坤兴 , 刘丽敏 , 刘红坚 , 蓝桃菊 , 卢曼曼 , 淡明 , 游建华 , 刘欣 , 何毅波 , 李松 , 刘俊仙 , 许树宁 , 李毅杰 , 何为中 , 张伟珍 , 唐莉 , 陈科义
摘要: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卧式钻头整地碎土机,包括悬挂机架、传动机构和行走轮,所述传动机构安装在悬挂机架上;传动机构的输出端安装有碎土钻;所述行走轮安装在悬挂机架上;所述碎土钻的钻头朝前,呈卧式布置。本发明结构简单可靠,通过卧式布置的碎土钻行进中的转动松土碎土功能,来代替传统耕作方式的犁地、耙地,减少工序,有效的提升劳动效率;同时,卧式布置的碎土钻平行于前进方向,相对基本垂直于地面的粉垄机钻头来说,机具行进速度可以设置的更快,钻头更不易受外力损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