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086588A
公开(公告)日:2017-08-22
申请号:CN201710388733.0
申请日:2017-05-2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J3/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24 , H02J2003/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电子系统的次同步/超同步振荡分析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电力电子系统的等值次同步和超同步耦合阻抗矩阵;根据所述等值次同步和超同步耦合阻抗矩阵获取行列式判据;根据所述行列式判据,检测所述电力电子系统的稳定性,并分析次同步/超同步振荡对应的频率和阻尼。本发明根据次同步和超同步耦合阻抗矩阵获取行列式判据,并以行列式判据判断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并分析次同步/超同步振荡对应的频率和阻尼,实现了量化分析电力电子系统振荡的主要因素。
-
公开(公告)号:CN104979834A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申请号:CN201510483565.4
申请日:2015-08-07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 , 清华大学
IPC: H02J3/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网广域电压控制方法、系统及设备。电网广域电压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多条母线的同步电压值;选取出多个同步电压值中的最小电压值,并计算预设阈值与最小电压值的差值;根据预设阈值与最小电压值的差值获取附加电压值;根据附加电压值和发电机的原电压参考值获取调整后的电压参考值,并发送至发电机的励磁系统,以调整发电机的机端电压和输出无功。通过将附加电压值作为反馈对发电机的励磁系统的电压参考值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电压参考值并发送到发电机的励磁系统,发电机可以感受母线的电压并在电压较低时增大输出无功,实现电网广域电压的连续控制,从而提高电网的暂态电压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452104B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610821935.5
申请日:2016-09-1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的单极电流交错连接三电平子模块,属于电力电子技术和电力输配电领域,所述子模块包括第一、第二直流电容器、第一、第二全控电力电子开关器件、全控电力电子开关单元、第一、第二二极管以及二极管单元;根据正向电流方向的不同有正向电流流出的单极电流交错连接三电平子模块和正向电流流入的单极电流交错连接三电平子模块两种结构。本发明的单极电流交错连接三电平子模块在实现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直流故障穿越的同时,可以提高子模块输出电平数,增加子模块的功率密度,不仅降低成本,而且节省辅助驱动设备和空间体积。
-
公开(公告)号:CN104967151B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510481745.9
申请日:2015-08-07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 ,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系统PMU布点方法,包括:设置离线仿真所用的故障集;利用故障集对应的多个故障对待检测故障母线进行离线仿真,得到故障集对应的各个故障下的各条待检测故障母线的仿真电压值;根据故障集和仿真电压值,分别计算各条待检测故障母线在故障集对应的多个故障下的仿真电压值的加权和;根据电力系统的暂态电压值低于预设值的时间、仿真故障开始时刻、离线仿真时长、预设低压值、预设高压值和仿真电压值的加权和,分别计算各条待检测故障母线的暂态电压失稳风险指标值;根据暂态电压失稳风险指标值和可用PMU数量选取待检测故障母线,作为PMU布点母线。上述电力系统PMU布点方法实现了PMU的合理配置,提高对电力系统的监测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979834B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510483565.4
申请日:2015-08-07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 , 清华大学
IPC: H02J3/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网广域电压控制方法、系统及设备。电网广域电压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多条母线的同步电压值;选取出多个同步电压值中的最小电压值,并计算预设阈值与最小电压值的差值;根据预设阈值与最小电压值的差值获取附加电压值;根据附加电压值和发电机的原电压参考值获取调整后的电压参考值,并发送至发电机的励磁系统,以调整发电机的机端电压和输出无功。通过将附加电压值作为反馈对发电机的励磁系统的电压参考值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电压参考值并发送到发电机的励磁系统,发电机可以感受母线的电压并在电压较低时增大输出无功,实现电网广域电压的连续控制,从而提高电网的暂态电压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967151A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510481745.9
申请日:2015-08-07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 ,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系统PMU布点方法,包括:设置离线仿真所用的故障集;利用故障集对应的多个故障对待检测故障母线进行离线仿真,得到故障集对应的各个故障下的各条待检测故障母线的仿真电压值;根据故障集和仿真电压值,分别计算各条待检测故障母线在故障集对应的多个故障下的仿真电压值的加权和;根据电力系统的暂态电压值低于预设值的时间、仿真故障开始时刻、离线仿真时长、预设低压值、预设高压值和仿真电压值的加权和,分别计算各条待检测故障母线的暂态电压失稳风险指标值;根据暂态电压失稳风险指标值和可用PMU数量选取待检测故障母线,作为PMU布点母线。上述电力系统PMU布点方法实现了PMU的合理配置,提高对电力系统的监测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891230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100447.4
申请日:2025-01-2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北分部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高电力系统暂态电压波动的抑制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在检测到电力系统中风电机组额定出力下的并网点电压小于或等于预设电压时,激活电力系统的暂态电压波动抑制策略,然后计算风电机组满足抑制电压波动条件所输出的最大有功功率和最小无功功率,进而确定风电机组的桨距角调整值和发电机转速参考值,以利用桨距角调整值调整风电机组的桨距角,并基于发电机转速参考值,将风电机组的网侧变流器由定功率控制模式切换至直流电压控制模式,以抑制电力系统暂态电压波动。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法抑制由反复低穿引起的电压波动,具有引发脱网的风险,危害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552599B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210038387.4
申请日:2022-01-1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聚合阻抗行列式对数导数计算的振荡稳定性分析方法,方法包括:计算电力系统的聚合阻抗行列式;对聚合阻抗行列式进行求导或差分,得到聚合阻抗行列式的对数导数;基于对数导数的实部极值,获取各极值点频率,并由各极值点频率分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生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结果。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计算量大,或者难以准确获得阻尼等定量分析结果的问题,能够准确定量分析振荡稳定性,并且满足易于建模和计算复杂度低的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19742822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510182971.0
申请日:2025-02-1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量子退火算法的新型振荡阻尼优化控制装置及方法,本发明的装置包括:模拟量采集模块与母线、模数转换模块相连,完成交流母线的电压模拟量的采集,并完成模数转换。带阻滤波器、带通滤波器、比例移相模块和限幅模块构成多通道阻尼控制器。量子退火智能优化模块完成比例和补偿参数的优化,为附加并联变流器补偿电流。最后,将附加并联变流器的输出抑制电流注入母线中,完成新型振荡抑制。本发明能充分发挥多通道阻尼控制器的协调控制作用,通过设置不同的动态阻尼比阈值来实现多通道阻尼控制器参数的协调优化,实现多模态振荡的最优抑制。
-
公开(公告)号:CN118970940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129872.8
申请日:2024-08-16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力系统运行和稳定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宽频振荡多阻尼控制器的配置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采集电力系统的目标参数,并基于目标参数建立电力系统的阻抗网络模型;基于阻抗网络模型,建立多阻尼控制器的第一优化模型;结合阻抗网络模型和第一优化模型,建立多阻尼控制器的第二优化模型,并根据第一优化模型和第二优化模型得到多阻尼控制器的期望参数,以基于期望参数生成满足一定现实条件和/或目标情景的多阻尼控制器的配置参数。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单机等值模型无法精确刻画系统动态行为的缺陷,和多机系统中若不采用协调设计方法由相互作用诱发的新的振荡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