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14004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380030144.9
申请日:2023-03-24
Applicant: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4R1/10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包括发声部和耳挂,所述耳挂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挂设在用户耳廓和头部之间,所述第二部分向所述耳廓的前外侧面延伸并连接所述发声部,将所述发声部佩戴于耳道附近但不堵塞耳道口的位置,所述发声部和所述耳廓在矢状面上分别具有第一投影和第二投影;其中,所述第一投影的形心与所述第二投影的最高点在垂直轴方向具有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在17mm‑43mm的范围内,所述第一投影的面积范围为202mm2‑560mm2。
-
公开(公告)号:CN118975273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380031019.X
申请日:2023-03-24
Applicant: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4R1/10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包括发声部;耳挂,被配置为将发声部佩戴于耳道附近但不堵塞耳道口的位置,发声部的至少部分伸入耳甲腔中;以及麦克风组件,至少包括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第一麦克风或第二麦克风设置于发声部或耳挂中,发声部或耳挂上开设有分别与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风对应的第一收音孔和第二收音孔;其中,第一收音孔在矢状面的投影和第二收音孔在所述矢状面的投影具有第一距离,第一距离与所述发声部在矢状面的投影在长轴方向的尺寸的比值为0.7‑1.2。
-
公开(公告)号:CN118872291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380023964.5
申请日:2023-09-08
Applicant: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4R1/10
Abstract: 一种耳机(10),包括发声部(11),包括换能器(116)和容纳换能器(116)的壳体(111),发声部(11)朝向用户耳廓(100)的内侧面(IS)上开设出声孔(112),用于将换能器(116)产生的声音导出壳体(111)后传向用户耳道;以及耳挂(12),在佩戴状态下,将发声部(11)佩戴于耳道附近但不堵塞耳道口的位置;其中,发声部(11)的至少部分插入耳甲腔(102),发声部(11)的后侧面(RS)在矢状面的投影与耳甲腔(102)的边缘在矢状面的投影的距离范围为0mm~7.25mm,出声孔(112)的中心距发声部(11)的后侧面(RS)的距离范围为8.15mm~12.25mm。
-
公开(公告)号:CN118844072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380023767.3
申请日:2023-03-24
Applicant: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4R1/10
Abstract: 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一种耳机,其包括:发声部,包括换能器和容纳换能器的壳体;耳挂,在佩戴状态下,耳挂的第一部分挂设在用户耳廓和头部之间,第二部分向耳廓背离头部的一侧延伸并连接发声部,将发声部佩戴于耳道附近但不堵塞耳道口的位置;其中,耳挂在用户的矢状面上的投影的内轮廓包括第一曲线,第一曲线在第一方向具有极值点,第一方向垂直于发声部投影的长轴方向;极值点位于耳挂上顶点在用户的矢状面上的投影点的后侧,耳挂上顶点为佩戴状态下耳挂内轮廓沿用户垂直轴的最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695154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310335025.6
申请日:2023-03-24
Applicant: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4R1/10
Abstract: 本申请主要是涉及一种耳机,包括机芯模组和钩状结构,钩状结构包括电池壳体,电池壳体内设置有与机芯模组耦接的电池,机芯模组在佩戴状态下位于耳部的前侧,其不与钩状结构连接的自由端伸入耳部的耳甲腔内,至少部分钩状结构在佩戴状态下位于耳部的后侧,机芯模组和电池壳体从耳甲腔所对应的耳部区域的前后两侧共同夹持耳部区域,以允许耳机稳定地、舒适地佩戴在耳部上,电池壳体还与耳部外围的头部皮肤接触,有利于增大电池壳体与用户的皮肤接触的接触面积,以在用户稳定地、舒适地佩戴耳机时能够意识到自己佩戴了耳机,为用户提供佩戴的稳固感,提升用户佩戴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118695153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310328675.8
申请日:2023-03-24
Applicant: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4R1/10
Abstract: 本申请主要是涉及一种耳机,包括机芯模组和钩状结构,机芯模组在佩戴状态下位于耳部的前侧,至少部分钩状结构在佩戴状态下位于耳部的后侧,在非佩戴状态下,且在厚度方向上,钩状结构先朝机芯模组的内侧面背离外侧面的一侧延伸,使得钩状结构的一部分在垂直于厚度方向的方向上与机芯模组投影错开,以在佩戴状态下,耳部的上耳根能够对耳机提供较少的支撑力,有利于改善耳机的舒适度,再延伸至内侧面朝向外侧面的另一侧,使得钩状结构的另一部分在垂直于厚度方向的方向上与机芯模组投影重叠,以在佩戴状态下,耳部除上耳根之外的其他生理部分能够对耳机提供较多的支撑力,有利于改善耳机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614081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380017644.9
申请日:2023-10-23
Applicant: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4R1/10
Abstract: 一种开放式耳机(10),包括:发声部(11);以及耳挂,耳挂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121)和第二部分(122),第一部分(121)挂设在用户耳廓和头部之间,第二部分(122)向耳廓的前外侧面延伸并连接发声部,将发声部佩戴于耳道附近但不堵塞耳道口的位置;其中,开放式耳机和耳廓在矢状面上分别具有第一投影和第八投影,第一投影中发声部(11)的形心与第八投影的最高点在垂直轴方向具有第一距离,第一距离与第八投影在垂直轴方向的高度之比在0.35‑0.6之间;在非佩戴状态下,发声部(11)在第一平面投影的形心与耳挂的第一部分(121)在第一平面的投影的距离范围为13mm‑38mm。
-
公开(公告)号:CN118525525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380016773.6
申请日:2023-03-02
Applicant: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4R1/10
Abstract: 本说明书涉及一种开放式耳机,包括:发声部。发声部包括:换能器,包括振膜,用于在激励信号的作用下产生声音;以及壳体,壳体形成用于容纳换能器的腔体,其中,壳体朝向用户耳廓的内侧面上开设出声孔,用于将振膜前侧产生的声音导出壳体后传向耳道,壳体的其它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两个泄压孔,至少两个泄压孔包括远离耳道的第一泄压孔和靠近耳道的第二泄压孔,第一泄压孔处的声压大于第二泄压孔处的声压。
-
公开(公告)号:CN118509759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536666.2
申请日:2022-08-31
Applicant: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4R1/10
Abstract: 本申请主要是涉及一种耳机,包括钩状部和与钩状部连接的保持部,至少部分钩状部用于挂设在用户的耳部的后侧与头部之间,保持部用于接触耳部的前侧。保持部具有不与钩状部连接的自由端以及与钩状部连接的连接端。耳机还包括设置于保持部内的机芯和电池,电池相较于机芯更靠近保持部的自由端。这样有利于增大保持部的重心与耳部的上耳根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善耳机在佩戴方面的稳定性,并有利于增加用户听到的机芯发出的声音的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266233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380011367.0
申请日:2023-03-24
Applicant: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4R1/1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耳机,包括:发声部,包括换能器和容纳换能器的壳体;耳挂,耳挂的第一部分挂设在用户耳廓和头部之间,耳挂的第二部分向耳廓背离头部的一侧延伸并连接发声部;在非佩戴状态下,耳挂和发声部在第一平面形成第一投影;佩戴状态下,耳挂和发声部在人体矢状面形成第二投影,第一投影和第二投影分别包括外轮廓、第一端部轮廓、内轮廓和第二端部轮廓,且外轮廓、第一端部轮廓、第二端部轮廓以及连接第一端部轮廓和第二端部轮廓的切线段共同界定出第一封闭曲线和第二封闭曲线;第一封闭曲线具有第一面积,第二封闭曲线具有第二面积,第一面积小于第二面积;佩戴状态下,壳体和第一部分夹持用户耳廓,并向用户耳廓提供0.03N~1N的夹紧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