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公开(公告)号:CN108644647B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810778897.9

    申请日:2018-07-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器。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环形灯板和锥形支撑柱,锥形支撑柱设置于环形灯板的上方,锥形支撑柱为中空结构,包括内层和外层,内层和外层之间形成光源腔,内层的内表面上凸设有若干凸起,凸起能够使得光从锥形支撑柱的外层的表面以平面内360°的角度均匀出射。在不使用传统透镜和光学膜片的前提下,采用锥形支撑柱搭配环形灯板形成的光源组件,即可实现任一平面内360°均匀发光,满足光学和视效要求,解决了传统直下式背光模组存在的视效不均及支架暗影问题,简化了灯板的生产工艺及模组架构,缩短项目开发周期,节约成本。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公开(公告)号:CN108644647A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10778897.9

    申请日:2018-07-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器。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环形灯板和锥形支撑柱,锥形支撑柱设置于环形灯板的上方,锥形支撑柱为中空结构,包括内层和外层,内层和外层之间形成光源腔,内层的内表面上凸设有若干凸起,凸起能够使得光从锥形支撑柱的外层的表面以平面内360°的角度均匀出射。在不使用传统透镜和光学膜片的前提下,采用锥形支撑柱搭配环形灯板形成的光源组件,即可实现任一平面内360°均匀发光,满足光学和视效要求,解决了传统直下式背光模组存在的视效不均及支架暗影问题,简化了灯板的生产工艺及模组架构,缩短项目开发周期,节约成本。

    背光亮度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与显示面板

    公开(公告)号:CN117275424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331921.1

    申请日:2023-10-1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背光亮度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与显示面板。该方法包括:根据显示画面数据将背光区域划分为多个背光分区,且根据显示画面数据确定各背光分区的初始背光亮度;获取亮暗交替区域中的最亮位置块的初始背光亮度,其中,一个位置块中包括多个背光模组,一个背光分区中包括多个位置块;根据最亮位置块的初始背光亮度确定亮暗交替区域中,与最亮位置块相邻的第一相邻位置块的最终背光亮度,其中,第一相邻位置块的最终背光亮度低于最亮位置块的初始背光亮度,且第一相邻位置块的最终背光亮度不低于亮度下限值。本方案保证了亮度的过渡,初步防止了光晕的产生,提升了显示屏的显示画质水平。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9122545U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223363572.5

    申请日:2022-12-13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板、灯板、多个灯珠和多个透镜,所述背板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侧板围合于所述底板侧壁形成腔体,所述腔体内设有灯板,所述底板的出光侧阵列分布有多个所述灯珠,各所述灯珠的出光侧分别设置一个所述透镜,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靠近所述侧板的所述透镜为折返透镜,所述折返透镜用于使经过所述折返透镜的部分光线发生折射,其余部分光线发生反射。本申请改善了底板和侧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以后带来的显示屏周边暗影的问题,将靠近侧板的透镜设置为折返式透镜,通过反射将灯珠的光线打到有效显示区域四周边沿和角落,实现了背板斜面做大且整机侧视图薄形化的效果。

    光学组件、背光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215986827U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22639531.3

    申请日:2021-10-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光学组件、背光模组以及电子设备。其中,光学组件包括透镜主体、调整片以及光源;透镜主体的底部设有凹槽,透镜主体的顶部具有出光面,出光面具有相连接的第一出光区域和第二出光区域,第二出光区域环绕第一出光区域设置,且第二出光区域靠近透镜主体的底部设置;调整片设于第一出光区域,用于反射到达第一出光区域的部分光线;光源设于凹槽,并朝向第一出光区域设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可提升光学组件的出光均匀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