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492825B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1710851508.6
申请日:2017-09-19
Applicant: 深圳供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500KV全户内变电站以及综合楼,本发明属于变电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500KV全户内变电站包括配电装置楼,所述配电装置楼内设置有第一变电站层与第二变电站层,第一变电站层与第二变电站层之间设有第一电缆夹层,第一变电站层、第一电缆夹层、第二变电站层从下至上垂直设置,配电装置楼内还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控制层与第二控制层,第一控制层与第一变电站层位于同一层,且第一控制层位于第一变电站层其中一侧,第一控制层与第二控制层之间设置有第二电缆夹层。本发明的综合楼包括上述的500KV全户内变电站以及综合楼层。本发明的500KV全户内变电站以及综合楼大大减小了土地占用面积,提高了土地使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730027A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710823338.0
申请日:2017-09-13
Applicant: 深圳供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10/04 , G06Q10/06315 , G06Q10/06393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域建筑性质的负荷预测方法,包括:对目标区域进行分区;获取各分区电力规划预测指标,电力规划预测指标包括建筑的类型、各类建筑面积、各类建筑用电负荷强度指标和负荷同时率;根据电力规划预测指标,确定每个分区的分区远景饱和负荷预测值;根据所述分区远景饱和负荷预测值,确定目标区域总的远景饱和负荷预测值。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基于区域建筑性质的负荷预测方法及装置,将目标区域进行分区,根据建筑的类型、各类建筑面积、各类建筑用电负荷强度指标和负荷同时率,计算出分区远景饱和负荷预测值,再根据分区远景饱和负荷预测值确定目标区域总的远景饱和负荷预测值,与现有技术相比,对目标区域的负荷预测精度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5473335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1123531.0
申请日:2022-09-15
Applicant: 深圳供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变电站建设供电领域,提供一种变电站施工供电方法,本申请提供的方法,通过在第一施工阶段中引接第一施工电源独立为第一施工设备进行供电,在第一施工阶段结束后从市政电网引接运维电源独立为已安装的运维设备进行供电,并且在第二施工阶段中,引接第二施工电源独立为第二施工设备进行供电,运维电源也在为已安装的运维设备进行供电,当施工阶段结束后,将所要需要供电的设备交由变电站自身进行供电。通过阶段性相对独立的供电方法,明确供电电源管理界面,匹配开发项目建设时序,减少了管理资源浪费。
-
公开(公告)号:CN114080144A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111309183.1
申请日:2021-11-06
Applicant: 深圳供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方便检修的电力专用加密通信安全设备,包括柜体、可拆卸式顶盖、微型空调、单片机、通信装置,柜体正面下方和后侧上方均设置有出风槽,所述出风槽内通过卡扣安装有滤尘干燥棉,所述柜体内前后两侧内壁的上均对称安装有一组水平滑轨,两水平滑轨之间安装有竖直滑轨底座;柜体内顶部设置有安装架,安装架上安装有通信装置。本发明传感器与单片机连接起来,将不同的监测模块进行整合,可以实现电力柜状态的全方位监测,多维度、多状态量的综合分析评估;单片机与通信装置电性连接;且通过通信装置与远程服务器相连;动热稳定性好,电气方案灵活、组合方便、结构新颖,防护等级高,安全可靠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363057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588197.5
申请日:2021-05-28
Applicant: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 深圳供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H01F2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蒸发冷却变压器氟碳介质管理系统及方法,应用于蒸发冷却变压器内的氟碳介质的管理,其中蒸发冷却变压器氟碳介质管理系统包括监控装置、存储装置及回收装置,监控装置能够监控主变房间内的环境变化,存储装置能够进行存储,将一级存储池内暂存的泄露的氟碳介质输送至二级存储池内保存,当二级存储池内存有一定量的氟碳介质后,可开启回收装置对二级存储池内的氟碳介质进行回收。监控装置对于缓慢、少量的隐性泄露和大量泄漏均能够监测到,存储装置及回收装置能够对泄露的氟碳介质进行存储及回收再利用,能够减少氟碳介质的损耗,节约氟碳介质,提升变压器的安全性能及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9193686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1020829.2
申请日:2018-09-03
Applicant: 深圳供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H02J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功设备的控制方法及系统、设备、存储介质,通过获取体现连续无功储备价值的连续无功储备效益系数IndexQ,以根据线路输送功率的不同衡量连续无功储备的价值;并利用包含连续无功储备效益系数IndexQ的连续-离散无功补偿协调优化模型对连续、离散无功补偿进行协调优化,实现对连续无功设备和离散无功设备的控制,并实现了电网经济性和安全性的协调,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克服了现有连续无功设备和离散无功设备的协调方法大多没有考虑连续无功储备容量,或者是考虑了连续无功储备容量,但没有考虑不同运行情况下连续无功储备容量的效益差别,导致无功补偿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066716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1007788.3
申请日:2018-08-31
Applicant: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 深圳供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H02J3/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10kV变电站无功补偿单组容量选择和分组方法,包括步骤:步骤S1,获取110kV变电站的主变压器的特征参数;步骤S2,构建所述110kV变电站的电网等值电路模型,根据主变压器的特征参数获得其低压侧以及高压侧的等值参数;步骤S3,分别对所述110kV变电站所采用的各类主变压器处于不同负荷水平、主变档位下的运行情况进行无功优化求解;步骤S4,在母线电压波动值不越限的情况下,确定各类主变压器处于不同负荷水平、主变档位下的无功补偿单组容量上限值;步骤S5,根据主变压器的无功补偿需求容量及步骤S4所获得的无功补偿单组容量上限值,结合10kV母线间隔可使用情况,获得对应于各类主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分组配置表。实施本发明,可以方便且准确地确定各类主变压器的无功补偿的分组信息以及单组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07492825A
公开(公告)日:2017-12-19
申请号:CN201710851508.6
申请日:2017-09-19
Applicant: 深圳供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500KV全户内变电站以及综合楼,本发明属于变电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500KV全户内变电站包括配电装置楼,所述配电装置楼内设置有第一变电站层与第二变电站层,第一变电站层与第二变电站层之间设有第一电缆夹层,第一变电站层、第一电缆夹层、第二变电站层从下至上垂直设置,配电装置楼内还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控制层与第二控制层,第一控制层与第一变电站层位于同一层,且第一控制层位于第一变电站层其中一侧,第一控制层与第二控制层之间设置有第二电缆夹层。本发明的综合楼包括上述的500KV全户内变电站以及综合楼层。本发明的500KV全户内变电站以及综合楼大大减小了土地占用面积,提高了土地使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334836A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申请号:CN201510909334.5
申请日:2015-12-09
Applicant: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 深圳供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5B19/4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90/02 , G05B19/418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人值守变电站GIS室通风控制系统,包括用于检测GIS室内安全参数的检测模块、与所述检测模块连接的处理模块、与所述检测模块连接的风机以及与所述处理模块通信连接的远程监控中心;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SF6气体传感器以及粉尘感器中的一种或者两种及以上的组合;所述处理模块根据各传感器检测参数控制风机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能够及时有效的排除室内变电站内对供电设备安全运行产生影响的有害气体,而且排除对人体有害的气体,从而确保室内变电站的整体安全运行,而且还能够降低运行成本,节约能源。
-
公开(公告)号:CN119312696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745896.6
申请日:2024-12-02
Applicant: 深圳供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低碳为导向的变电站通风散热优化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收集变电站建筑的各项信息;S2建立碳排放计算模型;S3基于碳排放计算模型进行低碳优化计算,本发明适用于变电站改造技术领域,充分考虑建筑方案优化、表皮功能优化、内部功能优化以及气象条件等多个因素,提出优化设计,减少通风阻力,提高散热效率,降低通风散热系统的能耗,从而降低碳排,降低变电站电力设备房间的温度,可以减少因温度过高导致设备过热、性能下降甚至损坏,实现通风散热系统的高效运行,降低能耗和碳排放,达到低碳环保的目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