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水收集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614461A

    公开(公告)日:2009-12-30

    申请号:CN200810126122.X

    申请日:2008-06-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风冷式三温区电冰箱的冷凝水收集装置,该风冷式三温区电冰箱包括冷藏室(2)、变温室(3)和冷冻室(4),其中,在冷冻室的后部设置有蒸发器(5),并设置有冷冻风道,变温室(3)内设置有变温室风道盖板(13)、变温室出风口(14)和变温室回风口(15),且在冷冻室(4)和变温室(3)的后部设置有变温室回风道(17),变温室回风口(15)与变温室回风道(17)相连,其中,变温室风道盖板(13)的表面设置有导水条(16)。变温室风道盖板上产生的冷凝水被导水条(16)引导。

    间冷式三门三温区电冰箱的变温室

    公开(公告)号:CN101571337B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0810094430.9

    申请日:2008-04-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间冷式三门三温区电冰箱,包括控制器、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风机、箱门及箱体,箱体内分为冷藏室、变温室和冷冻室,其中,冷藏室、变温室和冷冻室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压缩机、冷凝器和一个蒸发器构成制冷循环系统,由一个风机和通向冷藏室、变温室、冷冻室的循环风道构成冷风循环系统。采用单风机配合多路循环风道,提高了风机效率,简化了送风机构设置;采用可控制风门,控制冷风的循环量,兼顾系统平衡,满足多温区分别控制的要求。

    一种多变温室冰箱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706189A

    公开(公告)日:2010-05-12

    申请号:CN200910211775.2

    申请日:2009-1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变温室冰箱,包括箱体及设置于该箱体内起冷却作用的蒸发器;其中,所述箱体围成的空腔分隔出冷冻室及冷藏室,所述空腔又进一步分隔出至少两个变温室,所述变温室中设置用以感知温度并将获得的温度信息传送至所述冰箱的控制器的温度传感器。本发明中,由于设置了至少两个变温室,因而使得对物品的储藏方式更加多样化。另外,当设有两个变温室时能够在不过大的增加系统制冷负荷的前提下使得物品的储藏方式较多,并且,当所述两个变温室的容积不等,特别是一个是另一个的两倍时,在用户的实际生活中,更加能够满足储藏物品方式的多样化及其储藏容量的需求。

    间冷式三门三温区电冰箱的变温室

    公开(公告)号:CN101571337A

    公开(公告)日:2009-11-04

    申请号:CN200810094430.9

    申请日:2008-04-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间冷式三门三温区电冰箱,包括控制器、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风机、箱门及箱体,箱体内分为冷藏室、变温室和冷冻室,其中,冷藏室、变温室和冷冻室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压缩机、冷凝器和一个蒸发器构成制冷循环系统,由一个风机和通向冷藏室、变温室、冷冻室的循环风道构成冷风循环系统。采用单风机配合多路循环风道,提高了风机效率,简化了送风机构设置;采用可控制风门,控制冷风的循环量,兼顾系统平衡,满足多温区分别控制的要求。

    利于水蒸发的冰箱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609642B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1910142782.5

    申请日:2019-02-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于水蒸发的冰箱,包括:至少一个内胆,其包括处于最下方的第一内胆;排水管,从第一内胆的底部向下延伸出,用于引出第一内胆中的液态水;底仓,其位于第一内胆下方,其底壁包括前后间隔设置的前底板和后底板,两者之间的间隔用于连通底仓内部空间与底仓下方空间,底仓顶壁的后部高于前部,以在底仓内的后部空间容纳压缩机,底仓的横向两侧壁分别具有连通底仓内外空间的通风口;和接水盘,安装于前底板上表面,以使气流从两个通风口进入底仓冷却压缩机,然后流向接水盘以促进液态水的蒸发。本发明的冰箱能够使接水盘的液态水更快地蒸发。

    冰箱
    9.
    发明公开
    冰箱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111947368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1910398699.4

    申请日:2019-05-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冰箱,包括:箱体,其内限定有第一冷却室、第二冷却室、第一储物间室、第二储物间室和第三储物间室;第一储物间室和第二储物间室间隔并列设置于第一冷却室上方;第二冷却室设置于第三储物间室的上侧;第一蒸发器,设置于第一冷却室内;第二蒸发器,设置于第二冷却室内;第一储物间室在其左侧壁形成有与第一冷却室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一回风口,以使得第一储物间室的回风气流通过第一回风口进入第一冷却室中进行冷却;第二储物间室在其右侧壁形成有与第一冷却室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二回风口,以使得第二储物间室的回风气流通过第二回风口进入第一冷却室中进行冷却;第二冷却室的下表面设置有与第三储物间室连通的第三回风口。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