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片、锂电池及极片的制造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059733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0962962.4

    申请日:2023-08-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片,并公开了具有极片的锂电池和极片的制造方法,其中极片包括极片本体、第一活性层及第二活性层,极片本体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设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沿极片本体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第一活性层设于第一区域,第二活性层设于第二区域,第一活性层的厚度大于第二活性层的厚度,其中,极片本体卷绕成型时,第一区域位于极片本体的内圈,第二区域位于极片本体的外圈,通过增加第一活性层的厚度,能够增加第一区域的拐角处的CB值,使得第一区域的拐角处的CB值与第二区域的拐角处的CB值一致或者接近一致,能够减少锂电池出现析锂现象,以提高锂电池的使用寿命。

    一种阴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二次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8867121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753616.X

    申请日:2024-06-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阴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二次电池,该阴极极片包括第一极片,所述第一极片的阴极集流体的单面设置有阴极活性材料涂层;所述阴极活性材料涂层的表面喷洒有用于起到释放应力及钝化作用的混合溶剂。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中的混合溶剂,能对第一极片上的阴极活性材料涂层进行应力释放及弱化其动力学处理,消除辊压后,因延展差异引起的应力,减缓锂离子的脱出速率,避免在阳极片表面堆积析锂。同时,应力释放能够降低极片的卷曲度,有利于极片在堆叠过程的加工以及极片间的贴合,极片贴合紧密有利于缩短锂离子的传输距离,提升锂离子的嵌入速率。

    电池
    3.
    发明公开
    电池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008847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176834.8

    申请日:2024-08-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包括:电芯,通过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层叠后卷绕形成,所述第一极片包括多个第一平直部和多个第一圆弧部,沿所述第一极片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平直部和所述第一圆弧部交替设置,沿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多个所述第一平直部层叠设置,所述第一平直部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一主体,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且所述第一连接件凸出于所述第一主体,多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互相连接;第一极耳,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第二部连接,所述第一部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所述第二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极耳,连接于所述第二极片。本发明的电池,能够具有充电速度较快的特点。

    一种复合集流体、复合极片及电化学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825282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809258.X

    申请日:2024-06-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集流体、复合极片及电化学装置。本发明的复合集流体,包括多孔基膜,所述多孔基膜两侧分别设有阳极多孔聚合物层和阴极多孔聚合物层,所述阳极多孔聚合物层和阴极多孔聚合物层中填充有导热材料,所述阳极多孔聚合物层表面设有多孔负极集流体,所述阴极多孔聚合物层表面设有多孔正极集流体,减少了辅材的空间占用率,提升了电池能量密度,缩短了锂离子的传输距离,加快了锂离子的脱嵌。本发明还提供了复合极片及电化学装置。

    一种隔膜及二次电池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381700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552663.4

    申请日:2024-11-0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二次电池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隔膜,适用于卷绕式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具有呈弯曲状态的拐角区,隔膜包括:基膜,在展平状态,沿基膜的长度方向,基膜包括依次交替连接的平直段和待弯曲段,待弯曲段对应于拐角区;第一涂层,分别设置在基膜沿其厚度方向的两表面;第二涂层,设置在基膜沿其厚度方向的至少一面,第二涂层设置在基膜与第一涂层之间;第二涂层包括多个聚合物层,多个聚合物层沿基膜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聚合物层与待弯曲段对应设置;其中,至少一个聚合物层设有至少两个凹槽;本申请通过对聚合物层进行间歇性涂覆,缓解了隔膜受到的挤压力;此外,本申请设计了一种包含上述隔膜的二次电池,进一步提高了二次电池的稳定性。

    厚电极负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8610356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656205.9

    申请日:2024-05-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厚电极负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极片包括集流体,以及设置于集流体至少一侧表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其中,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纳米管导电剂;纳米管导电剂与负极活性物质层满足关系式:0.3≤H*S/(M*(L/D))≤5.1,H为负极活性物质层厚度;S为纳米管导电剂横截面积,D为纳米管导电剂外径;L为纳米管导电剂长度;M为纳米管导电剂在负极活性物质层中质量分数。本发明通过在负极极片中加入纳米管导电剂,可以利用纳米管导电剂的中空结构增强电解液的浸润能力,提升负极极片的保液系数,并且,纳米管导电剂的中空结构还可以为离子传输提供快捷通道,减小离子扩散的阻力,从而降低电子、离子阻抗,提高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

    极片制备方法、电池制备方法及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7673270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529196.9

    申请日:2023-11-1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极片制备方法、电池制备方法及电池,应用于电池技术领域,包括:获取待处理极片和电芯参数;根据电芯参数将待处理极片划分为极片头部和极片尾部;根据电芯参数确定第一控制表和第二控制表,第一控制表用于表征极片头部的头部厚度与头部压实密度之间的关系,第二控制表用于表征极片尾部的尾部厚度与尾部压实密度之间的的关系;根据第一控制表、第二控制表对待处理极片依次进行涂布和辊压,得到目标极片。本申请根据第一控制表和第二控制表对待处理极片进行涂布和辊压,以调整头部厚度和尾部厚度,降低了卷绕过程中极片头部和极片尾部的间距差异,使得电芯的电流分布更加均匀,改善了化成界面和循环过程,提高了电池性能。

    电芯、电池及电芯制备方法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352820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293954.1

    申请日:2023-10-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电芯、电池及电芯制备方法,所述电芯包括:负极片,所述负极片上设置有阳极材料;正极片,所述正极片上设置有阴极材料;隔膜,所述隔膜设置在所述负极片和所述正极片之间,所述隔膜用于隔绝所述负极片和所述正极片之间的反应;所述负极片上被裁切的位置和\或所述正极片上被裁切出的截面为毛刺面,所述毛刺面上设置有保护胶,所述保护胶用于将所述毛刺面上的毛刺固定在所述保护胶内。对于本发明的电芯和电池及电芯制备方法增强了电池的安全性,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

    负极浆料、负极极片、锂离子电池及用电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553910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656197.8

    申请日:2024-05-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负极浆料,按照质量百分数计包括:95.6%‑97.6%的活性物质、0.8%‑1.8%的粘结剂、0.5%‑1%的造孔剂和1%‑2%的含磷导电剂。本发明还公开一种负极极片、锂离子电池及用电设备。本发明所提供的负极浆料,因其含有0.5%‑1%的造孔剂和1%‑2%的含磷导电剂,将其涂覆于集流体上经烘干后能够在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竖向造出多个孔道,提升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孔隙率,缩短锂离子在负极活性物质层传输的迂回曲度;同时由于负极活性物质层中添加有含磷导电剂,使得负极活性物质层具有良好的亲锂性和导电性,能够使锂离子电池保证倍率性能前提下,通过增加负极极片中负极活性物质层厚度的方式提升能量密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