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器底座及接触器
    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851342U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421720791.0

    申请日:2024-07-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接触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接触器底座及接触器。该接触器底座包括底板、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其中,底板上设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座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安装部,第一安装座用于安装接触器的电磁系统;第二安装座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座用于安装接触器的电路结构和/或附件。该接触器底座通过拼装而成,在保证强度的同时,能够降低模具成本,便于加工,且结构简单,便于装配。

    触头的安装结构及接触器

    公开(公告)号:CN222168277U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20081689.4

    申请日:2024-01-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触头的安装结构及接触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头的安装结构,触头支持置于基座的第一容置腔内,与触头支持连接的滑块穿设插接口滑动设置于防尘通道内,触头支持在防尘通道的导向下在第一容置腔内滑动;滑块的外侧面设有联动腔体,防尘通道上设有运动窗口,联动腔体与运动窗口对应设置,侧挂附件的悬臂可穿过运动窗口与联动腔体连接,实现了辅助触头与动触头组件的联动;运动窗口与插接口错位设置,动触头组件分断时产生的电弧不会通过运动窗口向外喷出、飞溅,提高了接触器的介电性能和使用的安全系数,外界的异物也不会通过运动窗口进入接触器内部,进而提高了接触器实用的可靠性。

    线圈与线路板组件的装配结构及接触器

    公开(公告)号:CN222168273U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20081686.0

    申请日:2024-01-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线圈与线路板组件的装配结构及接触器。线圈缠绕于线圈骨架,该线圈与线路板组件的装配结构包括装配主体和上盖,沿装配主体的长度方向,于装配主体上并列设有用于安装线圈骨架的线圈安装腔和用于安装线路板组件的线路板安装腔,线圈安装腔和线路板安装腔使线圈骨架的轴线与线路板组件的中心线平行,装配主体上还设有锁舌;上盖盖设于线路板安装腔的开口处,上盖上设有锁扣,锁扣用于与锁舌卡接。该线圈与线路板组件的装配结构,将线圈与线路板组件集成在一起,降低了线圈与线路板组件之间的安装难度,且纵向尺寸较小,适用于接触器外壳内空间较小的情况。

    一种触头结构及接触器
    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0439506U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21984143.1

    申请日:2023-07-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触头结构及接触器,触头结构包括触头组件,触头组件包括触头和引弧件。其中,触头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触头段,多个触头段围合成容纳槽;引弧件包括导磁部和引弧部,导磁部包括多个与触头段一一对应的导磁段,位于导磁部的第一端的导磁段延伸形成引弧部,且导磁部设置于容纳槽内,引弧部设置于容纳槽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头结构,当电流依次经过多个触头段时会产生磁场,导磁部能够增加磁吹力,进而使触头产生的电弧更加快速地转移至引弧部上,有效提高电弧的移动速度,延长触头结构的使用寿命。

    接触器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966863U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721715131.3

    申请日:2017-12-11

    Abstract: 一种接触器,包括壳体、电磁系统、主接触系统和辅助接触系统,主接触系统包括主静触头、主动触头和触头支持,主动触头设置在触头支持上,触头支持与电磁系统配合,电磁系统能够驱动触头支持带动主动触头与主静触头接触,辅助接触系统上设有塑料摇臂,塑料摇臂和触头支持通过金属驱动轴连接,在塑料摇臂上设有与金属驱动轴滑动配合的驱动滑槽,通过利用金属驱动轴耐磨损且与塑料间滑动摩擦系数小的特点,能够有效降低金属驱动轴与驱动滑槽之间的摩擦力,减少零件之间的磨损,避免金属驱动轴由于磨损而导致无法带动辅助触头动作,而且金属驱动轴的硬度也比较高,有效地延长了接触器的使用寿命。

    灭弧结构及接触器
    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813442U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421560117.0

    申请日:2024-07-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公开了灭弧结构及接触器。灭弧结构包括灭弧栅片和引弧件;引弧件包括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第二延伸部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延伸部包括间隔设置且分别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第二分部的第一端与第二延伸部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分部的第二端与第一分部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分部的第二端与第二延伸部的中部连接,且第一分部的第二端高于第一端设置,灭弧栅片置于第一分部的上方。该灭弧结构通过设置第二端高于第一端的第一分部,以能够有利于引导静触头与动触头分离时所产生的电弧进入灭弧栅片,减小了电弧的燃弧时间,以能够提高静触头和动触头的使用寿命,保证接触器的分断能力较好。

    一种接触器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168270U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20081682.2

    申请日:2024-01-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接触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触器包括电磁系统、触头系统和侧盖,该接触器优化了电磁单元与侧盖的装配结构,使电磁单元置于开口处的端部、基座的端部和侧盖的外表面平齐设置,电磁单元和侧盖都不凸出于基座的端部设置,不占用额外的空间,接触器整体宽度的尺寸与触头系统的宽度相同,使整个接触器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减小,进而减小了占用电气柜的空间,满足安装和接线的要求。

    一种接触器底座结构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168266U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20081677.1

    申请日:2024-01-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接触器底座结构,接触器底座结构包括支撑座、接线单元、线圈单元、线路板和第一线缆,至少两个线圈单元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支撑座上;至少两个线路板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支撑座上,每个线路板电连接至少一个线圈单元,至少部分线路板电连接有接线单元,线路板上设置有第一插接端子;相邻的两个线路板之间设有第一线缆,第一线缆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插接端子,第二插接端子与对应的第一插接端子插接以实现全部的线圈单元之间的串联以及接线单元和全部的线圈单元之间的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触器底座结构,有效提高接线效率,降低接错线的风险。

    触头支持机构及接触器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573820U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20081684.1

    申请日:2024-01-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触头支持机构技术领域,公开了触头支持机构及接触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头支持机构,包括触头支持、封盖和滑块,封盖装配于触头支持远离动触头的一端,触头支持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滑块,滑块与触头支持和/或封盖插接连接,提高了触头支持运动时的稳定性,同时简化了触头支持机构的装配过程,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该接触器包括上述的触头支持机构,简化了接触器的装配过程,可实现自动化生产装配,降低了接触器的制造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浪涌抑制组件及接触器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9321254U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20691256.6

    申请日:2023-03-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浪涌抑制组件及接触器,接触器包括线圈和浪涌抑制组件,线圈上设置有接线端子,浪涌抑制组件固定于线圈上且与接线端子电连接。浪涌抑制组件包括支架和浪涌元件,支架与线圈可拆卸连接,浪涌元件固定于支架上,浪涌元件与线圈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浪涌抑制组件,当接触器回路中因外界的干扰产生尖峰电流或电压时,在不外接浪涌抑制器的情况下,浪涌元件与线圈导通并分流,有效避免浪涌对接触器造成损坏,提高接触器的可靠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