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31379A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210423201.7
申请日:2022-04-21
Applicant: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神经外科脑血管分析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箱体,箱体内部分别设置有采样平台和存储槽,箱体侧表面设置有夹持口,采样平台与夹持口位置相适应,采样平台底端连接有伸缩支杆,伸缩支杆与箱体螺纹连接,夹持口两相对侧表面均连接有夹持杆,夹持杆的输出端连接有夹持板,存储槽下方设置有水槽,水槽上端连接有导流管,导流管的输出端与存储槽连接,箱体内部还设置有空腔,空腔设置于采样平台和存储槽一侧,空腔内部安装有主控制器;本发明分析装置包括采样机构、存储机构和控制显示机构,采样机构设置采样平台,采样样本放置于存储槽,用于进行检测存储,经主控制器运算后,将检测结果发送至显示屏进行显示。
-
公开(公告)号:CN119818808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063852.3
申请日:2025-01-15
Applicant: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第一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血管内分流以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系统,所述系统由分流装置和跨血管工作装置组成;所述分流装置包括分流管和管鞘;所述分流管部分或整体置于管鞘中;所述分流管包括头部、体部和尾部,所述头部底端有短管插入体部;所述跨血管工作装置包括外套管、内套管、穿刺工具。本申请通过血管内介入方式植入人体,模拟蛛网膜颗粒的功能,依靠颅内压和静脉压的压力梯度差来调节脑脊液的流量,或通过电控阀门调节流量,从而达到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5227418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870204.5
申请日:2022-07-22
Applicant: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脑动脉瘤血管内成形修复支架及其输送装置,包括外壳与修复支架,所述外壳内部底部的左端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注水管,所述外壳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注水口,所述外壳内部上端的右端固定安装有清洗仓,所述清洗仓内部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清洗管。本发明通过设置有水泵、清洗管与喷头等达到了导管清洗的目的,通过卷筒对导管进行收卷的同时将启动水泵将蓄水箱内部的水通过注水管注入清洗管的内部,在经过初次清洗的导管将进入清洗仓的内部,通过清洗管内侧的喷头对导管的表面进行二次的清洗,清洗的污水将通过清洗仓的引导落入收集箱的内部,使其达到了导管清洗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887119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499224.6
申请日:2022-05-09
Applicant: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Inventor: 潘剑威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抗感染能力的高分子人工硬脑膜及其制备方法,该人工硬脑膜由双层膨化聚四氟乙烯膜和聚乳酸-抗生素药物涂层构成,所述的双层膨化聚四氟乙烯膜包括防粘连层、细胞附着层:所述的防粘连层朝内,孔径为3微米以下;所述的细胞附着层朝外,孔径为10微米以上,所述聚乳酸-抗生素药物涂层附着于双层膨化聚四氟乙烯膜内外表面。该人工硬脑膜具有与硬脑膜近似的厚度、弹性及抗张能力,能防止脑脊液渗漏和皮层粘连,同时有无毒、无免疫原性、生物相容性好以及不会传染疾病的特点。该人工硬脑膜除表面抗生素的短期快速释放以外,也在聚乳酸分解过程中缓慢释放抗生素,形成持久的膜周抗生素微环境,可降低脑膜修补术后感染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4874970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532787.0
申请日:2022-05-10
Applicant: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Inventor: 潘剑威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分子三维支架及其制备方法,支架包括一层或多层人工合成的高分子三维纤维网格,纤维直径在50纳米‑2000纳米之间,单层纤维网格的厚度为100纳米到2000纳米之间,纤维间空隙在10纳米到25纳米之间,纤维实体成分占支架总空间的30%‑70%,支架表面通过化学修饰成能有效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组织的建构,支架承载添加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聚合物溶液;(2)采用静电纺丝制备单层纤维网格;(3)将单层纤维网格拼接成多层高分子三维支架。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分子三维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引进了无毒和生物相容的材料构建三维空间,提供了一个模拟体内组织细胞生长的微环境或纳米环境,促进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受损结构再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