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雌雄大鲵亲本交配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72555B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011629317.3

    申请日:2020-12-3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雌雄大鲵亲本交配率的方法,所述方法为:在大鲵交配期前30~40天开始投喂活的抱卵青虾,抱卵青虾规格3~4cm,每天投喂1次,日投喂量占体重3%‑5%,保证大鲵摄食后抱卵青虾略有剩余,连续喂食30~40天,进入交配期,雌鲵即开始进洞交配。本发明在交配期前1个月左右投喂活的抱卵青虾,雌雄大鲵亲本交配率提升60%以上,最终交配率可提高到92.5%以上,解决了现状中大鲵亲本交配率低的瓶颈问题,大幅提升大鲵繁殖的经济效益。本发明采用活饵投喂,操作方便,且不存在鱼块等死饵残留所致的水体污染问题。

    一种稻-小龙虾-黑斑蛙综合种养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72321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011639996.2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稻‑小龙虾‑黑斑蛙综合种养的方法:选取合适的稻田,在稻田周围修建加高加宽的田埂,在田埂四周安装防逃设施;1‑2月份,在放虾苗前15~20天,选取沉水植物作为水草进行移栽;2月份放养小龙虾苗种,4‑6月,小龙虾养殖至达到商品规格轮捕上市;小龙虾收捕结束后,6月下旬至7月上旬开始种植水稻,水稻品种选用不需要晒田的品种;稻田插秧7‑10天后向稻田中放养经人工驯化、能摄食商品化人工配合饲料的黑斑蛙幼蛙,10‑11月,采用地笼对养殖至商品规格的黑斑蛙进行轮捕上市。本发明的综合种养方法不需要挖水沟,不减少稻田种植面积,发挥水稻、小龙虾连作及水稻、黑斑蛙、小龙虾共生的优势,充分利用稻田的时间和空间,提高稻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一种稻-小龙虾-日本沼虾综合种养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75661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1128261.8

    申请日:2021-09-2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稻‑小龙虾‑日本沼虾综合种养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稻田作为稻‑小龙虾‑日本沼虾共作区,在2‑3月放养小龙虾苗种,并于5‑6月收捕上市;6月中旬种植水稻,待6月下旬水稻秧苗晒田后,对稻田四周环沟进行清理、消毒,并移植部分水生植物;7月上旬放养日本沼虾苗种;10月下旬对成熟水稻进行收割;11月将日本沼虾收捕上市。本发明在不减少水稻种植面积的前提下,通过稻‑小龙虾‑日本沼虾综合种养的方式,实现稻田时间和空间有效拓展的同时,提高稻渔种养的综合效益。

    一种青蟹血细胞分群培养的方法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713969A

    公开(公告)日:2020-01-21

    申请号:CN201910978424.8

    申请日:2019-10-1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青蟹血细胞分群培养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对青蟹表面进行消毒;吸取青蟹血液,与所述抗凝剂进行混合;再将血细胞悬液加入至装有所述细胞分离液的离心管中,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得到三种细胞亚群的分层液;所述细胞分离液的配制方法为:依次向离心管中加入等体积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0%、60%和30%的Percoll细胞分离液;分别吸出三种不同细胞亚群的细胞悬液,置于不同细胞培养液中,并在28℃、无CO2添加的条件下进行原代细胞培养。本发明方法采用了特定的抗凝剂和改良的细胞分离液、细胞培养液,不仅操作简单、重复性强、细胞生长稳定,而且显著提高了三种不同细胞亚群的分离效果。

    一种促进青蟹种蟹再次抱卵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97711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1664671.9

    申请日:2022-12-23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进拟穴青蟹种蟹再次抱卵的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促进青蟹种蟹再次抱卵的方法,通过投喂鲜活缢蛏和花蛤,同时在膏蟹促产进行转池处理,使种蟹提高抱卵数量和产卵数量。可见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不仅能有效提高青蟹种蟹利用率,缓解育苗期间青蟹种蟹不足的难题,而且能有效保障青蟹苗种的数量,有利于青蟹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种提高大鲵繁殖出苗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72554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011626365.7

    申请日:2020-12-3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大鲵繁殖出苗率的方法,所述方法为:在大鲵产卵后的第35‑38天,收集洞穴内的大鲵卵,置于塑料筛中,将同一洞穴内的大鲵受精卵收集在同一塑料筛中;将塑料筛置于水温17‑18℃、溶氧5‑7mg/L、水深20‑40cm、黑暗的养殖池中;待产卵40天后,同一塑料筛内的大鲵卵有35~45%出苗时,对无法顺利出苗的大鲵卵进行人工破膜:取一无菌的探针平行于胚胎方向,在胚胎头边缘3mm处扎入卵膜,并用探针划破卵膜,胚胎即可沿卵膜破口游出,顺利孵化。本发明人工破膜操作可提升出苗率100%以上,最终出苗率可提高到98‑100%。人工破膜方法操作简单、实用,普适性广,人工破膜操作的大鲵苗后续生长正常,解决了大鲵繁殖出苗率低的关键问题,大幅提升大鲵繁殖的经济效益。

    一种青蟹杂交育种方法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860273B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210363109.2

    申请日:2012-09-2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青蟹杂交育种方法,通过青蟹种内不同地理群体杂交,培育获得人工青蟹杂交苗种。该培育方法继承了双亲的优良性状,具有抗逆性好、养殖成活率高等优点,所培育出的青蟹苗种性状一致,抗逆性状优于海区青蟹苗,可广泛用于青蟹良种培育,提高青蟹生长速度、抗逆能力和养殖成活率。本发明提供的青蟹杂交育种方法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应用于生产。

    一种提高雌雄大鲵亲本交配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72555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011629317.3

    申请日:2020-12-3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雌雄大鲵亲本交配率的方法,所述方法为:在大鲵交配期前30~40天开始投喂活的抱卵青虾,抱卵青虾规格3~4cm,每天投喂1次,日投喂量占体重3%‑5%,保证大鲵摄食后抱卵青虾略有剩余,连续喂食30~40天,进入交配期,雌鲵即开始进洞交配。本发明在交配期前1个月左右投喂活的抱卵青虾,雌雄大鲵亲本交配率提升60%以上,最终交配率可提高到92.5%以上,解决了现状中大鲵亲本交配率低的瓶颈问题,大幅提升大鲵繁殖的经济效益。本发明采用活饵投喂,操作方便,且不存在鱼块等死饵残留所致的水体污染问题。

    一种稻-小龙虾-黑斑蛙综合种养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72321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011639996.2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稻‑小龙虾‑黑斑蛙综合种养的方法:选取合适的稻田,在稻田周围修建加高加宽的田埂,在田埂四周安装防逃设施;1‑2月份,在放虾苗前15~20天,选取沉水植物作为水草进行移栽;2月份放养小龙虾苗种,4‑6月,小龙虾养殖至达到商品规格轮捕上市;小龙虾收捕结束后,6月下旬至7月上旬开始种植水稻,水稻品种选用不需要晒田的品种;稻田插秧7‑10天后向稻田中放养经人工驯化、能摄食商品化人工配合饲料的黑斑蛙幼蛙,10‑11月,采用地笼对养殖至商品规格的黑斑蛙进行轮捕上市。本发明的综合种养方法不需要挖水沟,不减少稻田种植面积,发挥水稻、小龙虾连作及水稻、黑斑蛙、小龙虾共生的优势,充分利用稻田的时间和空间,提高稻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