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738614B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1910097280.5
申请日:2019-01-31
Applicant: 浙江农林大学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壤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中的土壤呼吸组分测定领域,公开了一种毛竹林土壤异养呼吸和自养呼吸速率的间接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样地;(2)土壤呼吸速率测定;(3)采集土壤样品和测定土壤样品参数;(4)建立线性关系;(5)测定土壤相关参数,计算毛竹林土壤异养呼吸和自养呼吸速率。本发明选取5个因素建立了土壤异养呼吸和自养呼吸速率的间接测定方法,与目前常用的利用LI‑8100碳通量测量系统直接测定土壤呼吸组分的方法相比,数值偏差范围较小(正负偏差在10%之内),且此间接测定方法具有野外工作量较少,测定成本较低,对仪器配置和操作技术要求较低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307361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503224.8
申请日:2024-04-25
Applicant: 浙江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业肥料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沸石耦合生物炭基缓释磷肥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通过将纳米沸石改性生物炭与高岭土、过磷酸钙共同混合造粒,有利于提高生物炭基缓释磷肥的养分缓释性能,进而有利于减少养分磷在应用中的淋失,满足农业的要求,本发明制备的纳米沸石耦合生物炭基缓释磷肥,经过40天的土壤掩埋,该缓释肥的磷累积释放百分比仅为32.63%,远低于传统磷肥,大大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降低肥料的使用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420401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523969.0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浙江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缓释肥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炭包膜缓释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以生物炭和淀粉为原料基底与通用型复合肥进行混合造粒制备肥芯,并以淀粉和聚乙烯醇为包膜材料对肥芯进行包膜,结合本发明中的制备顺序和步骤得到包膜缓释肥,与常规包膜缓释肥相比,所述包膜缓释肥缓释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对果蔬的品质和产量均具有较好的提升效果。同时,生物炭原料的来源广泛,如以秸秆等农林废弃物即可加工获得,对土壤结构具有改善作用;淀粉和聚乙烯醇等低价易得,且能够降解,对环境无污染,进而使得本发明中的包膜缓释肥能够大规模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
公开(公告)号:CN117362134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576341.9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浙江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业肥料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炭基包膜肥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通过将氯化铁、氯化亚铁和淀粉溶液混合,有利于对淀粉进行纳米铁改性;通过将淀粉基四氧化三铁溶液与聚乙烯醇混合后有利于提升包膜液的溶胀性和保水性,将得到的包膜液包裹在肥芯外层后4,有利于生物炭基包膜肥缓释性能的提升。实验证明,本发明制备的包膜材料,其溶胀性高达189.91%;将其用于制备生物炭基包膜肥后,30天累积氮、磷、钾的释放率达22.87%,34.93%和84.08%,且33天后土壤的保水性达38.46%。
-
公开(公告)号:CN117362133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576312.2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浙江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业肥料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耦合生物炭基包膜肥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通过将金属改性后的生物炭加入到壳聚糖中,有利于提高壳聚糖的抗压能力,进而有利于应对较差的储运过程,满足工业的要求。实验证明,本发明制备的金属耦合生物炭基包膜液成膜后可以膨胀为原来的16.91倍,且经过30d的土壤掩埋,该生物炭基膜的降解率为57.61%,将其用于制备包膜缓释肥后,该包膜缓释肥33d内氮,磷,钾累计释放百分比仅为8.46%,17.99%和77.01%,远低于传统化肥,大大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降低肥料的使用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580118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694045.7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浙江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温室气体增汇减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纳米沸石耦合生物质炭基缓释肥在促进经济林土壤甲烷吸收能力上的应用。本发明发现了纳米沸石耦合生物质炭基缓释肥在促进经济林土壤甲烷吸收能力上的应用,能有效缓解温室效应,并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利于推广实施。
-
公开(公告)号:CN109738614A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910097280.5
申请日:2019-01-31
Applicant: 浙江农林大学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壤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中的土壤呼吸组分测定领域,公开了一种毛竹林土壤异养呼吸和自养呼吸速率的间接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样地;(2)土壤呼吸速率测定;(3)采集土壤样品和测定土壤样品参数;(4)建立线性关系;(5)测定土壤相关参数,计算毛竹林土壤异养呼吸和自养呼吸速率。本发明选取5个因素建立了土壤异养呼吸和自养呼吸速率的间接测定方法,与目前常用的利用LI-8100碳通量测量系统直接测定土壤呼吸组分的方法相比,数值偏差范围较小(正负偏差在10%之内),且此间接测定方法具有野外工作量较少,测定成本较低,对仪器配置和操作技术要求较低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529995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304202.6
申请日:2022-10-24
Applicant: 浙江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杨梅人工林的固碳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固定连接有推料机构,驱动机构内有所述车体,补料机构由下料室固定连接在所述车体上,出料机构固定连接在所述下料室内,所述车体上安装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由柴油机驱动,所述柴油机固定连接在所述车体上,所述柴油机的一侧有驾驶位,所述驾驶位固定连接在所述车体上,所述车体的前进端固定连接有清理铲,该装置解决了传统的铺设机械在铺设地衣时,每使用完一个地衣卷后需要行驶到旁边夹取地衣卷,来回行驶效率低,或者人工更换地衣卷时,机械需要停机,耽误工作的时间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396708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672589.X
申请日:2021-06-17
Applicant: 浙江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人工林固碳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提高杨梅人工林的固碳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对称设置的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之间活动连接的活动框,所述活动框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处理盒,所述处理盒的内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固定连接有破碎刀,所述转动杆的两端穿过处理盒的侧壁并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处理盒的下端开设有出孔,所述活动框内传动连接有皮带,所述皮带位于处理盒的外侧,本发明提高了杨梅林草本层生物量碳和土壤有机碳贮量,同时也明显提高了杨梅果实的品质,杨梅林植被层的固碳能力明显提高,有效防止土壤有机碳流失。
-
公开(公告)号:CN109566217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811282916.5
申请日:2018-10-31
Applicant: 浙江农林大学
IPC: A01G17/00 , A01B79/02 , C09K17/00 , C09K10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温室气体减排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利用竹叶生物质炭增加亚热带人工林土壤甲烷吸收的方法,包括(1)竹叶用水洗涤后,取含水量为20%的竹叶粉碎得到竹叶粉末,竹叶粉末密封保存;(2)竹叶粉末在封闭的限氧热裂解炭化炉中,500-550℃条件下,热裂解炭化得到竹叶生物质炭,竹叶生物质炭经磨碎、过筛后,得到竹叶生物质炭颗粒;(3)将竹叶生物质炭颗粒施加到亚热带人工林土壤表面,通过人工或机械翻耕的方式翻耕,使竹叶生物质炭颗粒混合于0-20cm的土层;测试土壤CH4吸收通量,周期为一年。与未施用竹叶生物质炭颗粒的土壤相比,本发明可以使亚热带板栗人工林土壤CH4的吸收能力至少提升29.7%。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