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179434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518947.0
申请日:2016-07-05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B01J27/185 , B01J35/10 , C02F1/32 , C01B25/08 , C02F101/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7/1853 , B01J35/004 , B01J35/023 , B01J35/026 , B01J35/1071 , B01J35/1076 , C01B25/08 , C01P2002/72 , C01P2004/03 , C01P2004/61 , C01P2006/16 , C02F1/32 , C02F2101/308 , C02F2101/40 , C02F2305/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孔Ni–P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镍磷化合物的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多孔Ni–P系化合物,Ni与P的摩尔比为2-2.7:1;是一种海绵状颗粒,粒径为10-50μm,孔径为0.6-3.5μm。具备独特的“海绵状”形貌,其中的孔不是通孔,其比表面积明显提高。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采用金属熔体作为反应环境,使用常规的金属熔炼设备实现对金属磷化物的可控制备,且通过调整合金体系内镍/磷原子比例,可实现对镍–磷系化合物产物的设计,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大简化了生成工序、缩短了生产时间、提高了产率。同时也避免了有毒磷源、高压等苛刻的反应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