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683572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811632950.0
申请日:2018-12-29
Applicant: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IPC: G05B19/4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B19/4185 , G05B2219/3108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加工中心作业场景检测系统及方法,包括执行负载模块、处理器、电机驱动模块和编码器,所述执行负载模块包括视觉传感器和云台,所述视觉传感器设于所述云台上;所述处理器的输入端与所述视觉传感器的输出端相连,其内部存储有巡检路径;所述电机驱动模块包含驱动电路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处理器的输出端相连,其输出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相连,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云台相连;所述编码器设于所述驱动电机上进行实时定位,并将获得的位置信息发送至处理器。本发明对驱动电机进行精准驱动并拖动负载对加工中心进行拍摄,图像处理后为用户提供较为直观的场景模型,对实现加工中心无人化、智能化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649852B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1910898880.1
申请日:2019-09-23
Applicant: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IPC: H02P21/14 , H02P21/00 , H02P29/024 , H02P25/0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滑模估计的永磁同步电机鲁棒容错控制方法,包括S1在静止参考系中建立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S2分别设计两个高阶滑模观测器和一个降维观测器来估算电压、转子角速度和定子电流;S3通过预设阈值来检测故障,如果检测到了故障,则使用与该故障传感器相应传感器的估算变量来代替该传感器;S4设计具有鲁棒性的高阶滑模控制器,通过确保误差轨迹的有限时间收敛来实现精确跟踪控制性能。本发明通过设计独立的三个观测器来生成相应的残差并进行传感器故障的检测,突破了复杂度限制,将仅限于一到两个传感器的故障诊断扩展到对任意数量的传感器故障诊断,此外,高阶滑模控制器能够确保故障重置后的误差轨迹在有限时间内收敛。
-
公开(公告)号:CN110649852A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910898880.1
申请日:2019-09-23
Applicant: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IPC: H02P21/14 , H02P21/00 , H02P29/0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滑模估计的永磁同步电机鲁棒容错控制方法,包括S1在静止参考系中建立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S2分别设计两个高阶滑模观测器和一个降维观测器来估算电压、转子角速度和定子电流;S3通过预设阈值来检测故障,如果检测到了故障,则使用与该故障传感器相应传感器的估算变量来代替该传感器;S4设计具有鲁棒性的高阶滑模控制器,通过确保误差轨迹的有限时间收敛来实现精确跟踪控制性能。本发明通过设计独立的三个观测器来生成相应的残差并进行传感器故障的检测,突破了复杂度限制,将仅限于一到两个传感器的故障诊断扩展到对任意数量的传感器故障诊断,此外,高阶滑模控制器能够确保故障重置后的误差轨迹在有限时间内收敛。
-
公开(公告)号:CN109737230B
公开(公告)日:2020-02-18
申请号:CN201910139304.9
申请日:2019-02-25
Applicant: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接触测量的智能液控系统及方法,液控系统包括电荷测量模块、距离测量模块、电磁阀控制模块、驱动模块以及微处理器模块。采用电荷测量模块采集不同间隔距离与不同待测物尺寸下的带电电荷量,基于密度聚类算法结合二元线性回归构建数学模型,获得不同待测物上表面面积与液剂用量的对偶映射,输出到电磁阀控制模块结合驱动电机控制算法调节驱动电机伸缩距离,在无需接触测量的条件下检测不同待测物上表面面积,进行不同液量输出,避免了大尺寸零件供液过少而小尺寸零件供液过多的不足,实现了给液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节约化与清洁化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9737230A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910139304.9
申请日:2019-02-25
Applicant: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接触测量的智能液控系统及方法,液控系统包括电荷测量模块、距离测量模块、电磁阀控制模块、驱动模块以及微处理器模块。采用电荷测量模块采集不同间隔距离与不同待测物尺寸下的带电电荷量,基于密度聚类算法结合二元线性回归构建数学模型,获得不同待测物上表面面积与液剂用量的对偶映射,输出到电磁阀控制模块结合驱动电机控制算法调节驱动电机伸缩距离,在无需接触测量的条件下检测不同待测物上表面面积,进行不同液量输出,避免了大尺寸零件供液过少而小尺寸零件供液过多的不足,实现了给液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节约化与清洁化运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