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661665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570398.3
申请日:2022-12-08
IPC: G06V20/10 , G06V20/69 , G06V10/74 , G06V10/764 , G06V10/77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端到端的方向性花生(Arachis hypogaea L.)叶片气孔表型实时智能检测方法及系统—PeanutNet。本发明的核心是端到端的方向性花生叶片气孔表型实时智能检测方法。该方法针对有损或者无损方式获取的花生叶片表皮气孔图像数据,通过构建一种端到端的方向性目标检测网络,一站式实现实时的花生叶片气孔定位,密度和开度等表型信息全自动获取。本发明的PeanutNet主要包括如下模块:花生叶片图像导入模块、花生叶片气孔智能检测模块、批量处理与显示模块、模型参数调整模块、保存检测与识别详细信息模块等。该系统具有实时性,极大地方便了用户对花生气孔表型性状进行分析,还能通过参数调整模块最大限度地提高识别的准确性和可扩展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351116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486577.8
申请日:2024-10-23
IPC: C09K17/40 , E02D3/12 , C09K103/00 , C09K10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脲酶碱渣改良膨胀土的方法及其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氧化钙、氧化镁、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二氧化钛和氧化锰进行混合,得到碱渣混合物;b,对碱渣混合物进行颗粒筛分,保留粒径为0.075mm~10mm之间的碱渣颗粒;c,对碱渣进行预处理,包括水洗、酸洗和中和处理,并进行干燥处理;d,使用混合设备将预处理后的碱渣与膨胀土按质量比5%~20%混合,调节含水量至最佳含水量。通过对碱渣进行预处理,包括水洗、酸洗和中和处理,有效去除了碱渣中的重金属杂质与溶解性盐,并使土壤的pH值趋于中性,避免导致的土壤酸化或碱化问题,进一步改善了土壤的化学性质,达到减少了土壤的污染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763499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311838303.6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河南大学 ,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IPC: G06F18/25 , G06F18/2135 , G06F18/2136 , G06F18/2413 , G06N3/0464 , G06N3/0499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卷积稀疏编码和最优传输的多模态数据整合方法,该方法利用卷积稀疏编码协同地学习两个多模态输入特征的潜在表示,从方法论的角度缓解了神经网络的可解释性问题。在生成潜在空间时,为了更好地学习数据的分布情况,采用了最优传输理论,以解决真实分布和生成分布可能没有重叠的问题。进而基于多模态数据之间的相关矩阵进行对齐,在对齐点对两个模态的潜在空间组合,引导相似样本在不同模态之间有相似表达,最终实现多模态数据的整合。本发明使得整合后的潜在空间分类精度显著提升,适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单细胞测序数据和影像数据等多组学数据整合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8405900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580042.0
申请日:2024-0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改良红黏土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路基材料技术领域。微生物改良红黏土,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红黏土100份、石膏1~1.2份、铝酸钠0.3~0.5份、微生物复合颗粒0.3~0.5份、脲酶溶液5~8份、尿素1~1.5份、氯化钙1~1.5份、碱性外掺剂1~2份和秸秆生物炭4~5份。本发明的微生物改良红黏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了1.27~1.29MPa,可以作为路基材料使用,克服了红黏土不能应用于公路工程中的技术偏见。
-
公开(公告)号:CN116935182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598706.1
申请日:2023-05-20
Applicant: 河南大学
IPC: G06V10/82 , G06V10/764 , G06N3/0464 , G06N3/0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智慧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RepCSC‑Net的乳腺肿瘤良恶性识别方法,包括:获取乳腺钼靶影像数据集,对乳腺钼靶影像数据集进行图像增强处理,并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构建具有结构重参数化策略的RepCSC模块,获得RepCSC‑Net模型;获得训练后的RepCSC‑Net模型,进而获得验证后的RepCSC‑Net模型;将测试集输入到验证后的RepCSC‑Net模型,输出乳腺肿瘤的识别结果。本发明通过构建RepCSC‑Net模型,有效提高了乳腺肿瘤良恶性识别精度,可以应用于肿瘤良恶性识别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8880855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294822.5
申请日:2024-0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和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加固深厚软黏土的微生物注浆装置及施工方法,包括:注浆机构,用于进入软黏土层,并向软黏土层中注入混合的微生物浆液;伸缩机构,其设置在所述注浆机构的中部,用于调节注浆机构进入软黏土层的深度,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压强组件,所述压强组件和所述注浆机构相连接,在注浆机构旋转的同时能够通过带动压强组件来调节注浆机构的深度,使注浆机构平稳进入黏土层中。本发明通过精确控制注浆深度和角度,并集成高效搅拌及滤清系统,显著提升土壤加固均匀性和效果。这些改进优化了材料利用,降低维护成本,并增强了施工安全和环保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763499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838303.6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河南大学 ,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IPC: G06F18/25 , G06F18/2135 , G06F18/2136 , G06F18/2413 , G06N3/0464 , G06N3/0499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卷积稀疏编码和最优传输的多模态数据整合方法,该方法利用卷积稀疏编码协同地学习两个多模态输入特征的潜在表示,从方法论的角度缓解了神经网络的可解释性问题。在生成潜在空间时,为了更好地学习数据的分布情况,采用了最优传输理论,以解决真实分布和生成分布可能没有重叠的问题。进而基于多模态数据之间的相关矩阵进行对齐,在对齐点对两个模态的潜在空间组合,引导相似样本在不同模态之间有相似表达,最终实现多模态数据的整合。本发明使得整合后的潜在空间分类精度显著提升,适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单细胞测序数据和影像数据等多组学数据整合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9478494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420466.7
申请日:2024-10-12
Applicant: 河南大学
IPC: G06V10/764 , G06V10/44 , G06V10/774 , G06N3/0464 , G06N3/048 , G06V10/82 , G06V10/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SC和提示学习的零样本图像描述生成方法,该方法基于卷积稀疏编码思想,构造两层图像稀疏特征提取模型,通过提取稀疏特征减少干扰特征然后导入图像编码器进一步提取特征,再将得到的图像的特征经过文本解码器得到图像的类别硬提示,最后将图像的类别硬提示和图像特征输入大语言模型进行图像描述生成。该方法通过图像稀疏特征提取和加入类别硬提示使大语言模型在生成图像描述时可以充分利用到原图像中的关键信息,减少图像中背景特征的干扰,减轻大模型幻觉问题,可以在开放世界环境中得到更好的图像描述生成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935182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310598706.1
申请日:2023-05-20
Applicant: 河南大学
IPC: G06V10/82 , G06V10/764 , G06N3/0464 , G06N3/0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智慧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RepCSC‑Net的乳腺肿瘤良恶性识别方法,包括:获取乳腺钼靶影像数据集,对乳腺钼靶影像数据集进行图像增强处理,并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构建具有结构重参数化策略的RepCSC模块,获得RepCSC‑Net模型;获得训练后的RepCSC‑Net模型,进而获得验证后的RepCSC‑Net模型;将测试集输入到验证后的RepCSC‑Net模型,输出乳腺肿瘤的识别结果。本发明通过构建RepCSC‑Net模型,有效提高了乳腺肿瘤良恶性识别精度,可以应用于肿瘤良恶性识别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7845879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112484.2
申请日:2024-01-26
IPC: E02D3/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多维度联合注浆模具及装置,包括内筒,外壁上开始有若干侧注浆孔;外筒,套设在所述内筒的外部、且所述外筒内壁与所述内筒外壁之间留有环状间隙;两套环,分别设置在所述环状间隙的两端,以使得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之间形成渗浆腔、且所述渗浆腔通过所述侧注浆孔与所述内筒内腔连通,其中一所述套环的外壁上开设有侧进浆孔、且与所述渗浆孔连通;限位件,所述套设在所述外筒的两端,以使得对所述内筒、所述外筒和所述套环进行定位,所述限位件上与所述侧进浆孔同侧端开设有主灌浆孔和侧灌浆孔、且与所述内筒内腔连通设置。本发明可解决MICP加固不均问题,完善注浆流程,便于进行注浆和后续试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