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446867A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710902706.0
申请日:2017-09-29
申请人: 江西省红壤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壤旱地非共生固氮菌及其培养方法和应用,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固氮菌命名为NM2,分类名为稳定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stabilis),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菌种保藏编号为:CGMCC No.14500。本发明固氮菌可在红壤旱地环境中有效固定氮素,并促进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以及固氮菌在花生栽培上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418461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2010306205.8
申请日:2020-04-17
申请人: 江西省红壤研究所
IPC分类号: A01G22/2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壤稻田周年二种四收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10月下旬播种油菜,其中结合播种施基肥,在12月下旬或次年1月上旬第一次施追肥,在次年1月下旬采摘油菜苔,采苔后即时第二次追施氮肥;并在5月中旬机械收获油菜籽;(2)在5月中旬大田抛栽中稻,其中结合大田机械整地施基肥,分蘖期全田撒施第一次追肥,抽穗期继续撒施第二次追肥,最后在收获前5-7天撒施第三次追肥;在8月下旬机械收获中稻稻谷;在10月下旬再次机械收获再生稻。本发明中利用周年稻油轮作的方式,种植两次并收获四次;实现了水旱轮作,增加了农产品的种类、数量、品质,从而提高了粮、油自给的保障并丰富、优化了农产品供给。
-
公开(公告)号:CN110972850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304770.4
申请日:2019-12-17
申请人: 江西省红壤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壤稻田用养型三熟制农作模式种植方法,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红壤稻田用养型三熟制农作模式种植方法,于10月中下旬播种油菜,施肥2次,于4月中下旬收获油菜籽;机械耕耙轮作接茬于4月下旬抛栽早稻,施肥3次,于7月中旬收获早稻;早稻机收后机械旋耕耙平后接茬于7月中下旬抛栽晚稻,施肥3次,晚稻于10月中下旬机械收获。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红壤稻田用养型三熟制农作模式种植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单位红壤稻田的粮油产量和质量,提高红壤稻田的光温水热土等资源利用率,还能不断培肥稻田,实现可持续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892182A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910278753.1
申请日:2019-04-09
申请人: 江西省红壤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红壤稻田周年两种三收蔬油稻的种植方法。一种红壤稻田周年两种三收蔬油稻的种植方法,采用蔬油两用的油菜和水稻周年两种三收;所述的周年两种三收是指:在单位面积红壤稻田上,一个可循环生产周年里,种植2次作物,分别为1次油菜和1次水稻;收获3种农产品,分别为油菜苔、油菜籽和稻谷。本发明适应了新常态下不与水稻种植争耕地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直接有效提高单位红壤稻田的农产品种类、数量和质量,提高了红壤稻田的光温水热土等资源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956868A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510299460.3
申请日:2015-06-04
申请人: 江西省红壤研究所
IPC分类号: A01G1/00
CPC分类号: A01G22/00
摘要: 一种红壤缓坡旱地花生与黄花菜间作方法,设置至少一个间作单元,控制间作单元内的花生与黄花菜间作时黄花菜的宽窄行尺寸和安全距离:黄花菜窄行尺寸0.40~0.90米,种植行数2~3行,宽行尺寸10.00~13.92米,宽行内种植花生,种植行数30~42行,黄花菜与花生的安全距离为0.36~0.40米。本发明增产效果显著,阻控水土流失以改良红壤缓坡旱地效果显著。田间试验表明,花生增产10.57~12.82%,黄花菜增产2.36~4.87%,产值显著增加372.14~402.58元/亩,明显增加农民收入。可作为在红壤缓坡旱地推广植物篱-农作物种植的技术支撑,适宜在中国南方红壤缓坡旱地大面积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446867B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710902706.0
申请日:2017-09-29
申请人: 江西省红壤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壤旱地非共生固氮菌及其培养方法和应用,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固氮菌命名为NM2,分类名为稳定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stabilis),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菌种保藏编号为:CGMCC No.14500。本发明固氮菌可在红壤旱地环境中有效固定氮素,并促进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以及固氮菌在花生栽培上的应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