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922210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111109.2
申请日:2021-01-27
Applicant: 江苏海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复位抗侧框架与楼板的连接装置,包括预制混凝土框架柱,所述预制混凝土框架柱内形成预制钢筋混凝土柱,所述预制混凝土框架柱上分别连接有焊接主钢梁和次钢梁,所述次钢梁和所述预制混凝土框架柱之间对称连接有强化缓冲支撑结构,有益效果:自复位框架结构在保持梁的弹性响应的情况下,通过梁柱连接接缝的打开、关闭响应产生较大的侧移,残余变形较小,震后的维修费用相对便宜,耗能装置容易替换,利用钢板屈服耗能,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控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变形,同时在地震作用下利用预应力筋的自复位能力,减小结构的残余变形,实现结构功能的迅速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11456281A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2010294448.4
申请日:2020-04-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应力自复位空心砌块砌体组合结构及施工方法。该结构包括第一竖向无粘结预应力筋、竖向耗能钢筋、圈梁、构造柱、地梁、第二竖向无粘结预应力筋、水平向无粘结预应力筋、由砌块砌成的砌体,所述构造柱安装于地梁上,所述圈梁、构造柱分别通过水平预应力筋以及第二竖向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拼接形成结构整体并且对砌体形成三向约束,所述砌块为内部具有孔洞的空心结构,所述孔洞内灌注有混凝土芯材,所述竖向耗能钢筋穿过所述孔洞且位于砌块的端部设置,所述第一竖向无粘结预应力筋穿过所述孔洞且其中心位置与砌块的孔洞中心重合。本发明可有效减小砌体结构的残余变形,提高了震后结构功能的可恢复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789911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111089652.3
申请日:2021-09-16
Applicant: 江苏海洋大学 , 江苏筑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南京工业大学
IPC: E04C3/20 , E04C3/26 , E04B2/00 , E04B1/98 , E04H9/02 , E04B1/41 , E04B1/58 , E04G21/14 , E04G2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自复位可更换剪力墙连梁及其装配方法;包括预制混凝土剪力墙、预制混凝土连梁以及用于连接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和预制混凝土连梁的墙梁连接组件;其中所述墙梁连接组件包括能耗槽钢、UHTCC填充块、后浇块、剪力墙连接板、连梁连接板、预埋矩形钢板、预埋梯形钢板、方形钢筒以及水平无粘结预应力钢筋;本发明公开的自复位可更换剪力墙连梁极大增加了剪力墙结构的耗能能力,并且震后也便于更换;另外由于使用的预制混凝土剪力墙、预制混凝土连梁均是采用预制构件,也极大提高了整个装配速率,简化了装配步骤。
-
公开(公告)号:CN113756447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1076256.7
申请日:2021-09-14
Applicant: 江苏海洋大学 , 江苏筑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预制剪力墙与连梁连接用耗能节点及其装配方法;该节点包括开缝钢板、阻尼钢板、工字钢、第一端板、第二端板、垫板以及高强摩擦型螺栓,预制连梁的端面上设置有开缝钢板,开缝钢板与预制连梁一体化预制成型,阻尼钢板呈垂直状、且通过螺栓与预制连梁进行固定连接,位于钢阻尼板与预制连梁的接触面之间设置有黄铜摩擦片,钢阻尼板的端部与端板相焊接,工字钢的另一端部与预制剪力墙一体化预制;本发明中墙体和连梁采用预制,并通过开缝钢板、阻尼钢板、工字钢、垫板等实现墙体和连梁的机械连接,并且设置的耗能节点组件能够在地震时向发生耗能组件的变形,耗散地震能量,从而具有较为优异的消能减震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922176B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110110109.0
申请日:2021-01-27
Applicant: 江苏海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复位抗侧剪力墙与楼板的连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自复位抗侧剪力墙、楼板、摩擦装置和碳纤维增强层压低阻尼橡胶轴承,所述自复位抗侧剪力墙通过所述碳纤维增强层压低阻尼橡胶轴承与所述楼板连接。有益效果:能够降低楼板加速度,并保持楼板的稳定性,通过摩擦装置中间的耗能段消耗地震能量,碳纤维增强层压低阻尼橡胶轴承固定在自复位抗侧剪力墙的两侧与楼板间隙处,此轴承在大剪切变形下具有几乎线性的弹性响应具有显著的压缩刚度,用于保持自复位抗侧剪力墙的平面外稳定性,并为变形连接提供可预测和可靠的后弹性刚度,利用碳纤维增强橡胶层防止自复位抗侧剪力墙与楼板的碰撞损坏。
-
公开(公告)号:CN111622348B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2010516200.8
申请日:2020-06-09
Applicant: 江苏海洋大学 , 江苏筑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桁架装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应力自复位混凝土桁架结构及装配方法及其装配方法,包括预制混凝土框架柱、角钢和预制混凝土桁架;下弦杆的左、右端头均通过一截钢箱梁内灌微膨胀混凝土进行封锚,两个截钢箱梁的外端均通过高强摩擦型螺栓与软钢耗能装置进行固定,两个软钢耗能装置的外端均通过预埋螺栓分别与两个预制混凝土框架柱进行固定连接;本发明采用预应力筋以及高强螺栓的干连接技术,以及利用软钢耗能装置进行缓冲耗能,增强桁架结构与主体构件的连接性能,利用耗能元件增强结构的耗能能力,改善抗震性能,控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变形,同时在地震作用下利用预应力筋的自复位能力,减小结构的残余变形,实现结构功能的迅速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18425012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553734.6
申请日:2024-05-07
Applicant: 江苏海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混凝土干湿循环耐久性试验设备,包括:桶体用于各组件的安装;搅拌组件设置于桶体内,搅拌组件对桶体内的混合溶液进行搅拌并保证所述桶体内的溶液浓度均一稳定,且所述搅拌组件呈间歇性运转;检测组件设置于桶体内,检测组件用于对桶体内的混合溶液的温度以及浓度参数进行实时检测并对桶体内空气的温度与湿度进行实时检测;双向抽水装置设置于两桶体之间,双向抽水装置用于实现两桶体内的干湿循环,并保证混凝土试块的干湿循环试验;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连接搅拌组件与检测组件,控制系统用于对混凝土干湿耐久性的全流程进行把控并监督,具有对混凝土干湿耐久试验进行全流程把控并智能化监管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737988B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111043936.9
申请日:2021-09-07
Applicant: 江苏海洋大学
IPC: E04B2/58 , E04C5/01 , E04C5/08 , E04C3/20 , E04B1/38 , E04B1/58 , E04B1/98 , E04H9/02 , E04G21/14 , E04G2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竖向预应力装配耗能联肢墙结构及其装配方法,包括竖向节段预制墙肢总成、钢筋混凝土连梁、竖向无粘结预应力筋、预应力钢棒、连梁端部耗能连接接头总成以及竖向墙肢耗能连接接头,所述竖向节段预制墙肢总成包括底层竖向节段预制墙肢和若干加接层竖向节段预制墙肢,述竖向耗能墙肢耗能连接接头包括多个设置在墙肢前后侧面的第一耗能垫板以及设置在墙肢左右两端面的第二耗能垫板;本发明提联肢墙结构无需现场湿作业,属于干式连接,且震后利用竖向预应力筋的回弹作用使结构复位,残余变形很小,损伤集中在节点连接处,主要集中可更换的耗能元件上,震后修复简单快捷,可实现震后结构功能的迅速恢复。
-
公开(公告)号:CN113737988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1043936.9
申请日:2021-09-07
Applicant: 江苏海洋大学
IPC: E04B2/58 , E04C5/01 , E04C5/08 , E04C3/20 , E04B1/38 , E04B1/58 , E04B1/98 , E04H9/02 , E04G21/14 , E04G2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竖向预应力装配耗能联肢墙结构及其装配方法,包括竖向节段预制墙肢总成、钢筋混凝土连梁、竖向无粘结预应力筋、预应力钢棒、连梁端部耗能连接接头总成以及竖向墙肢耗能连接接头,所述竖向节段预制墙肢总成包括底层竖向节段预制墙肢和若干加接层竖向节段预制墙肢,述竖向耗能墙肢耗能连接接头包括多个设置在墙肢前后侧面的第一耗能垫板以及设置在墙肢左右两端面的第二耗能垫板;本发明提联肢墙结构无需现场湿作业,属于干式连接,且震后利用竖向预应力筋的回弹作用使结构复位,残余变形很小,损伤集中在节点连接处,主要集中可更换的耗能元件上,震后修复简单快捷,可实现震后结构功能的迅速恢复。
-
公开(公告)号:CN118425012B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0553734.6
申请日:2024-05-07
Applicant: 江苏海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混凝土干湿循环耐久性试验设备,包括:桶体用于各组件的安装;搅拌组件设置于桶体内,搅拌组件对桶体内的混合溶液进行搅拌并保证所述桶体内的溶液浓度均一稳定,且所述搅拌组件呈间歇性运转;检测组件设置于桶体内,检测组件用于对桶体内的混合溶液的温度以及浓度参数进行实时检测并对桶体内空气的温度与湿度进行实时检测;双向抽水装置设置于两桶体之间,双向抽水装置用于实现两桶体内的干湿循环,并保证混凝土试块的干湿循环试验;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连接搅拌组件与检测组件,控制系统用于对混凝土干湿耐久性的全流程进行把控并监督,具有对混凝土干湿耐久试验进行全流程把控并智能化监管的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