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520363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211156493.9
申请日:2022-09-22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自储能能力的潜器型数据回收艇,包括壳体、数据采集仪、推进机构、卫星定位器、电源、太阳能发电机构及升降机构;所述壳体内具有一密闭的容纳腔,所述壳体的两端均固定有水平翼;所述数据采集仪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并用于采集主船的数据;所述推进机构包括主推进器及两个全回转推进器,所述主推进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一端,两个所述全回转推进器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水平翼上。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推进机构,使潜器型数据回收艇具备短距离独立航行的能力,解决了现有的船用数据回收装置不具备自航能力、数据回收装置受风浪的影响而快速飘动,不便于进行回收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311753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1090157.9
申请日:2022-09-07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传感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烟雾报警器;包括壳体、过滤网、控制板遮挡单元和驱动单元,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安装腔,壳体的底面和壳体的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烟雾进入口和第二烟雾进入口,过滤网固定于安装腔内并将安装腔分隔形成隔离腔和感应腔;当发生火灾产生烟雾时,烟雾仅能从第一烟雾进入口进入隔离腔,再通过过滤网进入感应腔,烟雾感应单元感应到烟雾时,驱动单元驱动遮挡单元移动,以第二烟雾进入口打开,以使大量烟雾能够从第二烟雾进入口进入感应腔内,使得烟雾感应单元能有效对烟雾的浓度进行感应,在防止粉尘和积灰进入感应腔内部的同时,不会对传感器的灵敏度造成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4867323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630745.0
申请日:2022-06-06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H05K7/20 , F16M11/04 , F16F15/06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冲击型温控设备,其包括外壳、换热组件以及防护组件,所述外壳内具有一安装空腔;所述换热组件包括固定箱、活动箱以及滑动部,所述固定箱经由所述滑动部的内部的通道与所述活动箱相连通,所述滑动部的一端与所述活动箱连接,所述滑动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箱滑动密封连接,所述活动箱可滑进或滑出所述安装空腔;所述防护组件包括防护环和活塞件,所述防护环套设于所述活动箱的外部,所述活塞件的一端与所述防护环连接,所述活塞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箱滑动密封连接,所述防护环可滑进或滑出所述安装空腔、且其滑动方向与所述活动箱的滑动方向相反;解决现有的温控设备不具备抗冲击性能,以致于难以适应恶劣的工作环境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022307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211090741.4
申请日:2022-09-07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信息存储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上自动飘浮船用信号回收舱;包括壳体、信息存储模块、气囊模块和充气装置,壳体的内部设置有信号腔,信息存储模块固定于信号腔内,壳体的圆周方向开设有气囊安装腔,壳体的表面开设有与气囊安装腔连通的气囊弹出口,气囊模块包括环形浮力气囊和若干柱形气囊,环形浮力气囊和柱形气囊处于压缩状态时,环形浮力气囊和柱形气囊均位于气囊安装腔内,当船体发生事故,以致回收舱脱离船体时,充气装置对各柱形气囊进行充气,将环形浮力气囊从气囊弹出口弹出使得回收舱可通过环形浮力气囊带动回收舱漂浮于水面;通过将环形浮力气囊设置于气囊安装腔,可有避免环形浮力气囊在外部冲击下发生损毁。
-
公开(公告)号:CN115402484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1156468.0
申请日:2022-09-22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B63B49/00 , H02J7/35 , F16F15/067 ,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自航及储能能力的船式数据回收舱,包括壳体、数据采集仪、推进机构、卫星定位器、电源及太阳能发电机构;所述推进机构包括螺旋桨及推进电机;所述卫星定位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上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卫星定位器获取数据回收舱的实时位置,并启动推进电机使螺旋桨转动,从而使船式数据回收舱主动航行至预设位置或预设搜寻路径上,从而便于搜救队搜寻,同时,太阳能发电板可为电源补充电能,从而可提高电源的续航能力;本发明通过设置推进电机及螺旋桨,使船式数据回收舱具备短距离独立航行的能力,解决了现有的船用回收舱不具备自航能力、回收舱受风浪的影响而快速飘动,不便于进行回收舱的回收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402484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211156468.0
申请日:2022-09-22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B63B49/00 , H02J7/35 , F16F15/067 ,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自航及储能能力的船式数据回收舱,包括壳体、数据采集仪、推进机构、卫星定位器、电源及太阳能发电机构;所述推进机构包括螺旋桨及推进电机;所述卫星定位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上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卫星定位器获取数据回收舱的实时位置,并启动推进电机使螺旋桨转动,从而使船式数据回收舱主动航行至预设位置或预设搜寻路径上,从而便于搜救队搜寻,同时,太阳能发电板可为电源补充电能,从而可提高电源的续航能力;本发明通过设置推进电机及螺旋桨,使船式数据回收舱具备短距离独立航行的能力,解决了现有的船用回收舱不具备自航能力、回收舱受风浪的影响而快速飘动,不便于进行回收舱的回收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235540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789993.X
申请日:2022-07-06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信息采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采集装置及采集系统;采集装置包括外壳和控制板,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安装腔,外壳的表面设置有电源输入接口、温度传感器接口、烟雾传感器接口和网线接口,控制板上设置有整合单元、以及与整合单元连接的采集单元,采集单元与温度传感器接口和存储单元电连接,使用时,电源输入接口与外部电源连接,对控制板进行供电,网线接口与网线连接,实现控制板的通网,温度传感器接口与船舶的温度传感器连接,烟雾传感器接口与船舶的烟雾浓度传感器连接,实现度船舶的空气温度和烟雾浓度的监控,有效减少采集装置的安装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15027611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820765.4
申请日:2022-07-13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信号回收舱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船舶信号回收舱用高效隔振装置;包括底座、支撑台、固定单元、支撑单元和缓冲单元,底座的下表面设置有固定单元,支撑台位于底座的上方,支撑单元的上端与支撑台铰接,支撑单元的下端穿过底座并与底座滑动连接,支撑单元远离支撑台的一端与船体相抵,缓冲单元包括若干拉伸弹簧,若干拉伸弹簧均围合于支撑单元的周侧,各拉伸弹簧的下端与底座连接,各拉伸弹簧的上端与支撑台连接,产生作用于支撑台朝底座方向的拉力,固定单元包括若干第一支撑板和若干第一支撑弹簧,通过以上设置,可有效增大拉伸弹簧和第一支撑弹簧的压缩行程和拉伸行程,实现对回收舱的有效防护。
-
公开(公告)号:CN116022307B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211090741.4
申请日:2022-09-07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信息存储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上自动飘浮船用信号回收舱;包括壳体、信息存储模块、气囊模块和充气装置,壳体的内部设置有信号腔,信息存储模块固定于信号腔内,壳体的圆周方向开设有气囊安装腔,壳体的表面开设有与气囊安装腔连通的气囊弹出口,气囊模块包括环形浮力气囊和若干柱形气囊,环形浮力气囊和柱形气囊处于压缩状态时,环形浮力气囊和柱形气囊均位于气囊安装腔内,当船体发生事故,以致回收舱脱离船体时,充气装置对各柱形气囊进行充气,将环形浮力气囊从气囊弹出口弹出使得回收舱可通过环形浮力气囊带动回收舱漂浮于水面;通过将环形浮力气囊设置于气囊安装腔,可有避免环形浮力气囊在外部冲击下发生损毁。
-
公开(公告)号:CN114867323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210630745.0
申请日:2022-06-06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H05K7/20 , F16M11/04 , F16F15/06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冲击型温控设备,其包括外壳、换热组件以及防护组件,所述外壳内具有一安装空腔;所述换热组件包括固定箱、活动箱以及滑动部,所述固定箱经由所述滑动部的内部的通道与所述活动箱相连通,所述滑动部的一端与所述活动箱连接,所述滑动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箱滑动密封连接,所述活动箱可滑进或滑出所述安装空腔;所述防护组件包括防护环和活塞件,所述防护环套设于所述活动箱的外部,所述活塞件的一端与所述防护环连接,所述活塞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箱滑动密封连接,所述防护环可滑进或滑出所述安装空腔、且其滑动方向与所述活动箱的滑动方向相反;解决现有的温控设备不具备抗冲击性能,以致于难以适应恶劣的工作环境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