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783782B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210464730.1
申请日:2022-04-25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化学储能材料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D打印的三维石墨烯‑金属有机框架电极、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原料包括复合导电剂材料和金属有机框架;所述复合导电剂材料为还原氧化石墨烯与碳纳米管或氮掺杂碳纳米管的混合物。采用氮掺杂的碳纳米管作为导电剂之一,通过氮原子替代碳原子进入碳材料可以显著增强其电子导电率以及增加更多的缺陷从而使其无定形程度增加,无定形程度高,可以促进电子的分布,使电极拥有更高的导电能力,同时具有更好的循环特性。采用一维的氮掺杂碳纳米管和二维的还原氧化石墨烯,再复合三维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得到一种三维网状结构的复合材
-
公开(公告)号:CN114864294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210597297.9
申请日:2022-05-30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H01G11/30 , H01G11/26 , H01G11/24 , H01G11/32 , H01G11/36 , H01G11/86 , H01M4/90 , B33Y70/10 , B33Y8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化学储能材料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D打印的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碳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3D打印的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碳材料的原料包括碳源,金属有机框架和粘结剂;所述金属有机框架为ZIF‑67或ZIF‑8或ZIF‑7。本发明通过采用碳源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复合,碳源作为导电剂材料,利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替代分散剂,增大导电剂材料的分散率。金属有机框架模板使得到的电极达到纳米结构,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大大改善电解液与电极材料的接触,进一步提高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和功率密度。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电极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有望成为一种有商业前景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4864294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597297.9
申请日:2022-05-30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H01G11/30 , H01G11/26 , H01G11/24 , H01G11/32 , H01G11/36 , H01G11/86 , H01M4/90 , B33Y70/10 , B33Y8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化学储能材料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D打印的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碳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3D打印的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碳材料的原料包括碳源,金属有机框架和粘结剂;所述金属有机框架为ZIF‑67或ZIF‑8或ZIF‑7。本发明通过采用碳源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复合,碳源作为导电剂材料,利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替代分散剂,增大导电剂材料的分散率。金属有机框架模板使得到的电极达到纳米结构,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大大改善电解液与电极材料的接触,进一步提高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和功率密度。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电极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有望成为一种有商业前景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4864293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440050.6
申请日:2022-04-25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化学储能材料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维CNTs/RGO‑金属有机框架水凝胶电极、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原料包括复合导电剂材料和金属有机框架,所述复合导电剂材料为碳纳米管与氧化石墨烯或还原氧化石墨烯组成的混合物。采用一维的碳纳米管和二维的氧化石墨烯或还原氧化石墨烯,再复合三维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得到一种三维网状结构的复合材料,利用它们之间的协同效应,使其表现出比任意一种单一材料更加优异的性能,具有优异的各向同性导热性和各向同性导电性。本发明的水凝胶电极在超级电容器、太阳能电池、显示器、生物检测、燃料电池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783782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464730.1
申请日:2022-04-25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化学储能材料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D打印的三维石墨烯‑金属有机框架电极、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原料包括复合导电剂材料和金属有机框架;所述复合导电剂材料为还原氧化石墨烯与碳纳米管或氮掺杂碳纳米管的混合物。采用氮掺杂的碳纳米管作为导电剂之一,通过氮原子替代碳原子进入碳材料可以显著增强其电子导电率以及增加更多的缺陷从而使其无定形程度增加,无定形程度高,可以促进电子的分布,使电极拥有更高的导电能力,同时具有更好的循环特性。采用一维的氮掺杂碳纳米管和二维的还原氧化石墨烯,再复合三维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得到一种三维网状结构的复合材料,具有更加优异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290234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0947512.3
申请日:2022-08-09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光波导及微波光子测量和空气隙型结构的压力传感系统。该光波导位于硅基底上,所述光波导包括依次叠置的SiO2层、PMMA层和NOA层。光波导采用NOA‑PMMA‑SiO2结构,具有成本低、易于制造的优点。硅基底采用空气隙型结构,能避免膜层塌陷现象,保持较高机械强度。这种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自身无需电源、防爆、成本低和可靠性高等优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