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44483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510079991.5
申请日:2025-01-19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学时钟超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表面由多个单元组成,集成在基底上;当具有初始偏振方向的入射线偏振光沿主光轴输入时,经过超表面调制,在焦平面上产生第一组非圆对称的聚焦光斑簇;将入射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旋转一定角度θ1后,形成具有新偏振方向的入射线偏振光,再经过超表面调制后,在焦平面上产生非圆对称的第二组聚焦光斑簇,其中,两组聚焦光斑簇之间的相对角度θ2与偏振方向的旋转角度θ1相对应。通过改变入射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实现输出光斑的同步旋转,达到类似时钟指针的协调运动,从而精确控制光场的旋转角度,该器件可广泛应用于光场调控、偏振检测和光学操纵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8707655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899554.3
申请日:2024-07-05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集成式光纤微透镜及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可集成式光纤微透镜包括输入光纤(1)、输出光纤(2)、光纤微透镜(3)和过渡光纤(4);由第一制备光纤(5)和第二制备光纤(6)制备的光纤微透镜(3)中的锥体(301)可对传输光进行发散、汇聚、整形等调控;一方面,通过改变第一制备光纤(5)或第二制备光纤(6)的种类,以及改变熔接、气压参数制备具有不同形状的锥体(301);另一方面,通过改变光纤微透镜(3)和过渡光纤(4)的数量及种类,制备具有不同空间分布的锥体(301);所制备的光纤微透镜均可集成于光纤中,特点是集成化、可拓展且易于制备;本发明在光场调控、光通信、光传感、微粒操控、光成像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702339B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111002439.4
申请日:2021-08-30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1N21/552 , G01N2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毛细管光纤的并联式SPR传感器。该传感器由四芯光纤1、方形毛细管光纤2以及金属薄膜3组成,将四芯光纤1与方形毛细管光纤2依次焊接在一起,形成“四芯光纤1‑方形毛细管光纤2‑四芯光纤1”结构,其中,四芯光纤的每一根纤芯以及方形毛细管光纤矩形表面所镀的金属薄膜3都可以构造一路独立的SPR传感单元。本发明所述的传感器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在SPR传感单元涂敷相应的敏感物质,可用于生物传感、化学分析、药品研发、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的多参量在线实时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687470B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111002451.5
申请日:2021-08-30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基于空气缺陷微腔的单光纤光镊。其特征是:该器件通过空气缺陷微腔2将单芯光纤3的传导模场5调制形成多级发散光束6,再经在锥形纤端4和外部溶液分界面处发生的全内反射后形成强汇聚光束7,最终在光轴上形成多个能够捕获微纳粒子12的汇聚点11,并在锥形纤端4表面形成能够持续输运微粒的倏逝场,从而将微粒输运和多微粒捕获的功能集成于单根光纤之中。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变光波长实现汇聚点11位置和数量的调节,达到对微纳粒子12捕获位置或运动状态的动态调控的目的。可用于生物或介质微纳小粒子的光操纵调控,具有集成化、微小化、稳定化等特点,在多势阱光捕获、微粒光拉伸、微粒光震荡等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146468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1910396364.9
申请日:2019-05-14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1N21/552
Abstract: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高灵敏度的圆形复合孔阵列结构的等离子体光纤传感器,主要由光纤衬底(3)和光纤端面传感体(1、2)构成。传感体包括金属膜以及设在金属薄膜上的N个圆形复合型金属孔阵列结构(1),其中单个孔的结构为上下两对称圆环,并通过中心矩形相连接。圆形复合孔阵列贯穿金属膜(2)的上下表面,并周期性的排列在金属膜(2)上,在圆形复合孔中填充待测介质。本发明的传感器结构在近红外波段内具有高灵敏度特性,可以通过改变金属孔结构的相关参数达到有效调整透射峰的位置和大小,增强了光纤传感器的适用范围以及精度。基于本发明设计可以实现适用范围广、监测精度高、可调、易加工的高灵敏的光纤传感器。
-
公开(公告)号:CN111007593B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1910391341.9
申请日:2019-05-12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基于热扩散融嵌芯毛细管光纤微小粒子输运装置。所述的装置主要由输入光纤1和一段融嵌芯毛细管光纤2组成,融嵌芯毛细管光纤2经过局部加热后形成热扩散纤芯3,而在纤芯中传输的传导光7会在中空毛细管203的内表面形成倏逝场8。这样,储存在中空毛细管203中的微小粒子6在倏逝场8提供的辐射压力10作用下沿着中空毛细管203内表面向光波传输方向移动,实现微小粒子的输运功能。相对于热扩散前的纤芯202,热扩散纤芯3的倏逝场得到了显著的增强,因此其微小粒子的输运功能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本发明可用于微流芯片、细胞或药物颗粒等微小颗粒的输运和转移以及光纤集成器件应用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0244402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1910340650.3
申请日:2019-04-25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低损耗大有效面积单模光纤设计及其制造方法,光纤剖面由里到外分别包含高纯二氧化硅少量掺Cl和K芯层,F、Ge共掺包层、高掺F下凹包层和纯二氧化硅包层。这种光纤采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制造,是因为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方法非常适合制造复杂剖面结构的光纤。本发明的光纤截止波长控制在1520nm以下,但是光纤的有效面积可达145~155μm2,采用本发明的设计方案可以有效地降低光纤衰耗,光纤在1550nm波长的衰耗小于或等于0.160dB/km,同时光纤具有较小的弯曲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13687470A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11002451.5
申请日:2021-08-30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基于空气缺陷微腔的单光纤光镊。其特征是:该器件通过空气缺陷微腔2将单芯光纤3的传导模场5调制形成多级发散光束6,再经在锥形纤端4和外部溶液分界面处发生的全内反射后形成强汇聚光束7,最终在光轴上形成多个能够捕获微纳粒子12的汇聚点11,并在锥形纤端4表面形成能够持续输运微粒的倏逝场,从而将微粒输运和多微粒捕获的功能集成于单根光纤之中。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变光波长实现汇聚点11位置和数量的调节,达到对微纳粒子12捕获位置或运动状态的动态调控的目的。可用于生物或介质微纳小粒子的光操纵调控,具有集成化、微小化、稳定化等特点,在多势阱光捕获、微粒光拉伸、微粒光震荡等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752830B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1811520166.0
申请日:2018-12-12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2B2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全光纤STED超分辨显微照明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激光器1、延时单元2、光束生成器3组成。其中,光束生成器3主要由一段双包层光纤4和偏振控制器5构成。光束生成器3可以把由激光器1发出的短波激光6和长波激光7分别转化为高斯形激发光8和中空环形损耗光9,由于生成的这两束光的光斑中心完全重合,并且后者经过延时单元2的延时后,这两束光先后照射到荧光样品10上,发生受激发射损耗(STED),激发出光斑极小的荧光11,最终分辨率不再受光的衍射所限制,从而打破衍射极限,实现全光纤STED超分辨显微照明。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光束生成器的高度集成化,使得设备更加灵活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0112635B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1810099565.8
申请日:2018-02-01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1S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芯光纤产生可切换输出多频微波信号的方法及装置,将窄线宽激光器(1)输出的激光经光放大器(2)放大后用作布里渊泵浦光,布里渊泵浦光通过三端口光环形器(3),星形光纤耦合器(4),扇入扇出器件(5)后被注入单模多芯光纤(6),单模多芯光纤的纤芯经过特殊设计,调节布里渊泵浦光功率,在单模多芯光纤的不同纤芯中可先后依次发生受激布里渊散射产生各一阶斯托克斯光,一阶斯托克斯光和由光纤镜(7)反射回来的其余纤芯中传输的布里渊泵浦光一起输入到光电探测器(8)进行拍频,拍频后可得到频带可切换的多频带微波信号。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