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形宽波束收发天线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879089B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1810510358.7

    申请日:2018-05-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扇形宽波束收发天线,包括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所述发射天线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发射反射层和发射辐射层;发射反射层由发射反射介质基板、发射引向金属贴片阵列和发射反射金属带条所构成;发射辐射层由发射金属地板、发射辐射介质基板和发射辐射单元所构成。所述接收天线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接收反射层和接收辐射层;接收反射层由接收反射介质基板和接收反射金属带条所构成;接收辐射层由接收金属地板、接收辐射介质基板和接收辐射单元所构成。本发明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实现了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在水平面扇形宽波束,俯仰面实现窄波束,增益及波束宽度均满足车载角雷达的需求,适用于车载角雷达。

    一种层映射光空间分集联合调制激光通信编解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46560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110891742.8

    申请日:2021-08-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层映射光空间分集联合调制激光通信编解码方法,解决的是频谱效率以及传输速率低的技术问题,通过采用激光通信技术构建空间多发多收传输机制,在空域上,通过光空间映射提高空间复用增益,在时域上,通过结合PAM的高频谱效率与PPM的高能量利用率,实现PPAM来共同传递信息的技术方案,较好的解决了该问题;在无线传输方式上以激光器索引号来完成,采用不同组合的激光器实现并行数据发送,克服了调制阶数升高对硬件设备的分辨率要求高的问题。同时利用多种调制技术组合复用有利于信息的安全传输,降低通信第三方对信息截获破译概率,采用字节组帧可缩短同步时间,进一步提高了信息传输可靠性和有效性。

    基于声光互作用动量匹配的光学滤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00027B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610538627.1

    申请日:2016-0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声光互作用动量匹配的光学滤波方法,通过分析稳定光栅的建立与衍射效率关系,从耦合波理论证明光栅矢量特征与动量匹配条件。利用声光偏转器的工作机理,从超声光栅出发来分析和研究出空间滤波的机理,得出相位确定信号能够建立稳定光栅获得高衍射效率,而相位随机信号不能建立稳定光栅衍射效率降低。本发明能有效抑制带内噪声,能够有条件的选择信号和衍射效率有效的控制,明显改善系统信噪比。同时本发明通过实验测试验证了声光偏转器对带内噪声的滤波作用,充分体现了利用声光信号处理在通信接收系统应用方面的优势,促进了声光器件在未来光通信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一种双层多频带四臂螺旋天线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20016136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140722.5

    申请日:2025-02-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圆极化天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层多频带四臂螺旋天线,包括外层介质层、外层辐射组件、内层介质层、内层辐射组件、地板、介质基板和馈电网络,外层辐射组件和内层辐射组件上分别设置有对应排布且长度不同的辐射臂,内层辐射组件可通过馈电探针和馈电网络连接,直接馈电的内层辐射组件通过电磁耦合给不直接馈电的外层辐射组件馈入激励信号,通过四个馈电点的信号幅度相等且相位依次滞后90°,辐射圆极化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多频带四臂螺旋天线拥有可独立调整的工作频率,其波束宽度也可独立调节,且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可满足两组不同频率的收发系统同时工作,符合当前通信系统集成化、小型化的发展趋势。

    激光注入光纤与相干探测的激光超声无损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91877A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710280511.7

    申请日:2017-04-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9/048 G01N29/2418 G01N2291/0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光注入光纤与相干探测的激光超声无损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YAG脉冲激光器发出脉冲激光经光学系统聚焦后作用于被检测金属工件表面,产生在工件内部及表面传输的激光超声信号;(2)单频激光器发出的激光信号经分光棱镜分成信号光和参考光;(3)信号光经被探测物反射后与参考光分别进入不同的光纤注入器后进入光纤耦合器进行相干;(4)平衡探测器对相干后的信号进行混频及光电转换;(5)数据采集装置对超声信号检测处理;(6)上位机对超声信号检测处理进行监测分析,得出检测结果。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检测灵敏度更高、实用性更强、使用范围更广的效果。

    语音信号字符化编码控制的可变重频激光调制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788762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145301.9

    申请日:2016-1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语音信号字符化编码控制的可变重频激光调制方法和系统,语音信号识别与字符化处理模块采集语音信息,并对语音信息进行语意特征识别、相似度匹配和字符化编码;可变重频编码模块对语音信息进行分帧处理,并将语音信息字符化代码分插到不同重频组成串行帧结构;码型转换与激光驱动模块将语音信息从不归零码转换为归零码,并驱动激光器;调Q脉冲激光器受控于可变重频串行输出脉冲信号,并以ASK激光调制方式发射激光。本发明能够降低语音信号识别及数字化处理的复杂过程,减少带宽资源占用,实现低速编码以获得较高的激光脉冲能量,具有保密性好、实时性高、通信链路简单的特点。

    光纤延迟线相位控制的相干光探测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75408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310524083.X

    申请日:2013-10-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光纤延迟线相位控制的相干光探测系统及方法,其光纤激光器的输出端与光纤分路器的输入端相连;光纤分路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调制器的一个输入端,该调制器的另一个输入端与外部的RF信号发生器相连,该调制器的输出端连接光纤合路器的一个输入端;光纤分路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光纤合路器的另一个输入端;光纤延迟线串接在调制器的输出端和光纤合路器的一个输入端之间或光纤延迟线串接在光纤分路器的第二输出端和光纤合路器的另一个输入端之间;光纤合路器的输出端连接光电探测器的输入端。本发明能够通过光纤延迟线实现相位控制,补偿参考光与信号光支路间的相位差来提高接收灵敏度、信噪比及系统输出稳定性。

    激光跳频水下致声数字通信系统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52772A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10214601.7

    申请日:2015-04-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激光跳频水下致声数字通信系统与方法,其针对通信环境的信道特点,并保障通信双方在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本发明将大气光通信与水下声通信相结合,利用激光跳频技术,通过信息加载于不同重频帧组成的编码来控制激光器进行激光发射,经大气传输使激光能量到达水面后以汽化或击穿方式与水介质发生互作用,从而把光波能量转化为声波能量在水下各异方向传播,通过水下一定范围内任何位置放置的水声采集器接收,可完成空中到水下的非视距数据通信,只要通信双方按照约定的激光跳频通信协议,通信双方的信息安全和保密性即可得到一定的保障,使开放信道环境下的通信方法更具实用价值。

    激光同源共束相干探测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07717A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210042864.0

    申请日:2012-02-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激光同源共束相干探测系统和方法,激光器产生连续的激光光束在光斑均匀化器件中进行均匀化,让其光斑的大小和形状符合声光调制器的有效光孔以及功率分布的均匀性;均匀化后的激光光束和外部输入的射频电信号在声光调制器中相互作用实现布拉格衍射,保证声光调制器的入射光与衍射光的偏振态一致,光调制后形成的0级光斑和1级衍射光斑分别构成相干光通信的参考光和信号光;参考光和信号光经过光学透镜的聚焦和光束准直器处理后,将两束光斑进行平行传输合路送到光电探测器中完成光电信号变换。本发明能够简化系统光路结构、提高激光利用率、以及增强光学匹配性能。

    一种用于空中-水下通信的光声效应固态冰移动声源

    公开(公告)号:CN116248180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268214.6

    申请日:2023-03-20

    Inventor: 蒋红艳 何宁 廖欣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洋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空中‑水下通信的光声效应固态冰移动声源,利用激光通信与水声通信技术相结合构建跨冰层介质的空中到水下信号传输机制,通过覆盖于海面上的固体冰层介质的光声效应作用而实现,具体通过在大气空间信道,采用机载激光入射到海面冰层介质,通过激光脉冲与固体冰的相互作用产生激光超声源,并迅速穿透冰层传导到下方的水体中的通信目标,最后通过建立跨冰层介质的光/声通信链路,实现空中到水下的信息传递。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在极寒地区和极地区域海面受冰层覆盖的阻隔环境条件,传统单一的无线电波、光波和声波信号采用非接触方式将无法穿透冰层介质,而难以实现空中与水下的通信联络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