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格栅的设计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558042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550410.3

    申请日:2024-11-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格栅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来流速度场的分布情况,选择采用直线型辐条和/或弧形辐条;对二维的辐条截面、辐条的安装角与气流的来流角度进行匹配设计,以阻力系数和气流偏转角度作为评价指标,再将得到的辐条截面复刻到三维模型;根据风道内流场的分布情况,设计辐条的间距,判断风道内流场的分布情况,当风道内上下侧气流速度有差异,则横向辐条采用密集布置,当风道内左右侧气流速度有差异,则纵向辐条采用密集布置;在三维模型中按设计的辐条间距进行布置,完成整个格栅形状的优化设计。根据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当气流的来流速度分布不均匀时,格栅的整流效果的技术问题。

    柜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36274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890992.X

    申请日:2024-12-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柜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其中柜式空调器包括整机外壳,沿整机外壳的高度方向上由低到高依次设置有下风口、进风口以及上风口,整机外壳具有的内部容置空间内组装有上轴流风机、下轴流风机以及室内换热器,其中,室内换热器处于进风口的内侧,上轴流风机处于上风口与室内换热器的顶端之间,下轴流风机处于下风口与室内换热器的底端之间,上轴流风机及下轴流风机皆为双向旋转风机。本发明实现柜式空调器的上下同时送风的环抱送风、全上送风的淋浴式送风、全下送风的地毯式送风的多种送风模式、提高用户舒适性的同时,还能够显著提升进风面积,进而提升进风量及出风量,能够促使气流在调温空间内的大循环流动,有利于温度的快速调整。

    一种导风结构及立式空调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3626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860997.8

    申请日:2024-12-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风结构及立式空调,导风结构应用于立式空调,立式空调包括出风口,导风结构包括至少一层圆柱导风件组,圆柱导风件组包括至少一对圆柱导风件,一对圆柱导风件包括可转动的设置于出风口的两个圆柱导风件,两个圆柱导风件用于在朝指定转动方向转动时实现压风、聚风或散风。本发明实施例不仅解决了现有立式空调导风结构单一,容易使用户产生审美疲劳,同时出风口存在黑洞,影响产品外观的问题;还解决了出风口送风形式单一,无法根据用户需求选择不同的送风形式,导致制冷或制热舒适性差的问题,提升了用户体验。

    一种柜式空调及控制方法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022368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000342.3

    申请日:2024-07-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柜式空调及控制方法,柜式空调包括机壳和风道组件,机壳形成有顶出风口、前上出风口和前下出风口;风道组件形成有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出风道、风叶腔和下出风道;风叶腔进口和进风口通过安装腔连通,上出风道连通风叶腔上出口和顶出风口及风叶腔上出口和前上出风口,下出风道连通风叶腔下出口和前下出风口;每个出风口处均设置有一导风机构;控制导风机构可打开或关闭对应的出风口,或调整对应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实现仅有顶出风口出风、仅有前上出风口出风、仅有顶出风口和前下出风口出风、仅有前上出风口和前下出风口出风及三个出风口同时出风;具有多种出风方式,可实现多方位和多维度送风,提高了送风量,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

    空调器、空调柜机及其送风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08886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904745.0

    申请日:2024-12-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空调柜机及其送风控制方法,空调柜机包括蒸发器、风道、上风叶、下风叶和隔板结构,隔板结构包括移动控制机构、移动框、隔风板和转动控制机构,移动框可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地位于入风腔内,且移动框的外周面抵接在入风腔的内周面之间以将入风腔分隔成上风腔和下风腔,移动控制机构可控制移动框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移动框在竖直方向上贯穿开设有通风孔,隔风板可转动地支撑在移动框上,转动控制机构可控制隔风板转动以将通风孔打开或关闭。本发明空调柜机在提升送风风量的同时,能够降低异常噪音和运行能耗,从而提升送风舒适性以及换热效率,进而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气流输送装置、空调及控制方法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123531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438857.1

    申请日:2024-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流输送装置、空调及控制方法,气流输送装置包括壳体,内中空形成相连通的上格栅腔及下格栅腔;在壳体远离下格栅腔的一端设有与上格栅腔相连通的上进风口和上出风口,在靠近壳体底部的侧面上设有与下格栅腔相连通的下进风口和下出风口;两个送风组件均设置于上格栅腔与下格栅腔之间的气流通道内;各送风组件均包括第一风扇和设置于第一风扇的出风方向一侧且与第一风扇同轴设置的第二风扇;蒸发器,设置于两个送风组件之间。与现有的部分空调机内的气流输送装置相比,提高了整体的出风风量,同时,产生的噪音相同或更小,实现温度分布均匀和快速温升/温降的效果。

    可逆送风的空调及控制方法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103605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438850.X

    申请日:2024-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逆送风的空调及控制方法,可逆送风的空调包括壳体、第一风口、第二风口、风道、对旋风机组件以及换热器;风道设置在壳体内,并且风道连通第一风口与第二风口;对旋风机组件设置在风道内,对旋风机组件包括第一组对旋风机以及第二组对旋风机,换热器设置在第一组对旋风机与第二组对旋风机之间;第一组对旋风机包括第一风机以及第二风机,第二组对旋风机包括第三风机以及第四风机,第一风机的尺寸大于第三风机的尺寸,第四风机的尺寸大于第二风机的尺寸。与现有的部分空调相比,提高了整体的出风量,通过设置大小尺寸不同的风机,在保证出风量的同时,产生的噪音更小。

    双风机并联可逆送风组件及空调柜机

    公开(公告)号:CN119103608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438854.8

    申请日:2024-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风机并联可逆送风组件及空调柜机,双风机并联可逆送风组件包括蒸发器壳体、分别设置于蒸发器壳体两端的第一风机及第二风机;蒸发器壳体内部中空形成中空通道,蒸发器隔板将中空通道分隔为并排设置的第一风道及第二风道;第一风道内及第二风道内均设置蒸发器;第一风机设置于第一风道中截面积较大的一个通风口处;第二风机设置于第二风道中截面积较大的一个通风口处。蒸发器壳体内部设置蒸发器隔板以分隔形成第一风道及第二风道,两个风机分别作用于两个风道,从而避免两股气流串流而影响内部流场、造成气流损失;两个风道的两股气流独立流通并于出风口汇合送出,以提升输送的风量,有效提升了可逆送风空调的送风风量。

    一种风道装置及柜式空调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042704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239881.2

    申请日:2024-09-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道装置及柜式空调,属于空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风道装置包括风道壳,风道壳形成有并排设置的主风道和副风道;主风道包括上送风道、风叶腔和下送风道,风叶腔形成有风叶腔A出口、风叶腔B出口和风叶腔进口;上送风道的下部和风叶腔A出口连通,下送风道的上部和风叶腔B出口连通;副风道形成有副风道上出口和副风道下出口;上送风道和副风道之间形成有上连通口,下送风道和副风道之间形成有下连通口;上连通口和下连通口均被封闭时,上送风道和下送风道均与副风道不连通;可实现上下同时出风;上连通口被打开且下连通口均被封闭时,可实现下出风;上连通口被封闭且下连通口被打开时,可实现上出风;送风量大和送风量均匀。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