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621852B
公开(公告)日:2023-02-17
申请号:CN202110789409.6
申请日:2021-07-13
Applicant: 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锌铝镁涂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涂镀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先将锌铝熔化后升温至480‑490℃,分批加入镁锭,待前次添加镁锭熔化后再次加入,全部镁锭熔化后搅拌均匀。再取样检测铝、镁及杂质元素,合格后采用一次性浇铸,温度控制在510℃±5℃。浇铸完成后,表面中部立即采用盖板遮盖,至表面冷却,然后采取水冷却。本发明使得Mg直收率明显上升,偏析较小,材料内缩孔消除,材料共晶组织达到8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6752067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924563.9
申请日:2023-07-26
Applicant: 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湖南株冶火炬新材料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锌浴控铁热镀用锌合金,以该锌浴控铁热镀用锌合金的总质量为基准,含有0.005‑0.02wt.%的Ga、0.01‑1.2wt.%的Si,余量为Zn、Al及不可避免的杂质。通过在锌铝合金的锌浴中添加适量的Ga、Si,微量的Ga促进Si与锌浴中游离的Fe更好的结合进入渣相,进而达到锌浴控铁的目的,本锌浴控铁热镀用锌合金适用于各种复杂成分以及复杂形状的钢材材质,在其热镀过程中均能有效控制锌浴中铁含量保持在较低水平,进而改善锌浴流动性,降低镀层厚度,同时还能增加镀层附着力,具有较高的镀层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846256A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2110936347.7
申请日:2021-08-16
Applicant: 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铝热镀锌多元合金,以高铝热镀锌多元合金的总质量为基准,所述高铝热镀锌多元合金中含有15‑60wt%的Al、0.3‑2.0wt%的Si、0.01‑0.2wt%的Se、0.05‑2.0wt%的Mg、0.005‑0.2wt%的Ti,余量为Zn及锌合金所带的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提供的高铝热镀锌多元合金,适用于各种规格的带钢热镀锌工艺,可以降低或维持镀锌锅锌液有害杂质铁元素含量在较低范围,减少镀锌产生的锌渣量,减薄镀层,同时减少镀锌色差和提高镀层耐腐蚀性能,热镀后形成的合金镀层较薄,厚度均匀,无色差具有优良的镀层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107738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111463396.X
申请日:2021-12-03
Applicant: 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锌铝硅镁钼热镀合金,包括25~40wt%的Al、0.3~1.8wt%的Si、0.05~1.8wt%的Mg、0.005~0.1wt%的Mo,余量为Zn及锌合金所带的不可避免的杂质,热镀合金组织呈“田”字型短轴晶,合金晶粒尺寸5~12μm,初生η‑Zn相占比小于20%,共晶组织和共析组织数量达到70%以上。本发明的热镀合金不仅能提高流动性,减薄镀层,降低镀锌成本,而且能够消除镀层色差,镀层光亮光洁,同时还能显著提高抗刮伤和抗再结晶性能,具有优良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107738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463396.X
申请日:2021-12-03
Applicant: 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锌铝硅镁钼热镀合金,包括25~40wt%的Al、0.3~1.8wt%的Si、0.05~1.8wt%的Mg、0.005~0.1wt%的Mo,余量为Zn及锌合金所带的不可避免的杂质,热镀合金组织呈“田”字型短轴晶,合金晶粒尺寸5~12μm,初生η‑Zn相占比小于20%,共晶组织和共析组织数量达到70%以上。本发明的热镀合金不仅能提高流动性,减薄镀层,降低镀锌成本,而且能够消除镀层色差,镀层光亮光洁,同时还能显著提高抗刮伤和抗再结晶性能,具有优良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621852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10789409.6
申请日:2021-07-13
Applicant: 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锌铝镁涂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涂镀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先将锌铝熔化后升温至480‑490℃,分批加入镁锭,待前次添加镁锭熔化后再次加入,全部镁锭熔化后搅拌均匀。再取样检测铝、镁及杂质元素,合格后采用一次性浇铸,温度控制在510℃±5℃。浇铸完成后,表面中部立即采用盖板遮盖,至表面冷却,然后采取水冷却。本发明使得Mg直收率明显上升,偏析较小,材料内缩孔消除,材料共晶组织达到80%以上。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