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接头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959561B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280057532.8

    申请日:2012-11-2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子接头,所述端子接头消除芯体电线破损并且受回弹影响较小。所述端子接头(20)被压接至具有芯体电线(12)的铝导体电线,通过组合多个单根电线(11)来产生所述芯体电线。所述端子接头(20)设置有:承载所述芯体电线(12)的底板部(22);和一对筒件(25L、25R),所述一对筒件(25L、25R)被以围绕在所述底板部(22)处承载的所述芯体电线(12)的方式压接至所述芯体电线(12)并连接至所述底板部(22)。在所述筒件(25L、25R)的端部处,分别形成有重叠部(24L、24R),在所述重叠部处,形成所述筒件(25L、25R)的板构件被向后折叠并且被重叠。当所述筒件(25L、25R)被铆接/压接至所述芯体电线(12)时,所述重叠部(24L、24R)彼此接触而不进入所述单根电线(11)之间。

    车辆用布线系统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432063A

    公开(公告)日:2018-08-21

    申请号:CN201680074955.9

    申请日:2016-12-13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容易一并管理各个连接器的嵌合状态的车辆用布线系统以及用于管理各个连接器的嵌合状态的方法。布线系统具备多个连接器(C1-C9),各个连接器包括第1连接器壳体(10)、第2连接器壳体(20)以及连接器识别部件(30)。第1连接器壳体(10)具有识别部件保持部,识别部件保持部对连接器识别部件(30)进行限制。第2连接器壳体(20)具有限制解除部,限制解除部只有在连接器壳体(10、20)彼此正常地嵌合时解除对连接器识别部件(30)的限制。各个连接器识别部件(30)保持有用于将其所属的连接器与其他连接器进行识别的识别信息。

    车辆用布线系统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432063B

    公开(公告)日:2020-03-13

    申请号:CN201680074955.9

    申请日:2016-12-13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容易一并管理各个连接器的嵌合状态的车辆用布线系统以及用于管理各个连接器的嵌合状态的方法。布线系统具备多个连接器(C1‑C9),各个连接器包括第1连接器壳体(10)、第2连接器壳体(20)以及连接器识别部件(30)。第1连接器壳体(10)具有识别部件保持部,识别部件保持部对连接器识别部件(30)进行限制。第2连接器壳体(20)具有限制解除部,限制解除部只有在连接器壳体(10、20)彼此正常地嵌合时解除对连接器识别部件(30)的限制。各个连接器识别部件(30)保持有用于将其所属的连接器与其他连接器进行识别的识别信息。

    端子接头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959561A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280057532.8

    申请日:2012-11-2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子接头,所述端子接头消除芯体电线破损并且受回弹影响较小。所述端子接头(20)被压接至具有芯体电线(12)的铝导体电线,通过组合多个单根电线(11)来产生所述芯体电线。所述端子接头(20)设置有:承载所述芯体电线(12)的底板部(22);和一对筒件(25L、25R),所述一对筒件(25L、25R)被以围绕在所述底板部(22)处承载的所述芯体电线(12)的方式压接至所述芯体电线(12)并连接至所述底板部(22)。在所述筒件(25L、25R)的端部处,分别形成有重叠部(24L、24R),在所述重叠部处,形成所述筒件(25L、25R)的板构件被向后折叠并且被重叠。当所述筒件(25L、25R)被铆接/压接至所述芯体电线(12)时,所述重叠部(24L、24R)彼此接触而不进入所述单根电线(11)之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