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959561B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280057532.8
申请日:2012-11-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子接头,所述端子接头消除芯体电线破损并且受回弹影响较小。所述端子接头(20)被压接至具有芯体电线(12)的铝导体电线,通过组合多个单根电线(11)来产生所述芯体电线。所述端子接头(20)设置有:承载所述芯体电线(12)的底板部(22);和一对筒件(25L、25R),所述一对筒件(25L、25R)被以围绕在所述底板部(22)处承载的所述芯体电线(12)的方式压接至所述芯体电线(12)并连接至所述底板部(22)。在所述筒件(25L、25R)的端部处,分别形成有重叠部(24L、24R),在所述重叠部处,形成所述筒件(25L、25R)的板构件被向后折叠并且被重叠。当所述筒件(25L、25R)被铆接/压接至所述芯体电线(12)时,所述重叠部(24L、24R)彼此接触而不进入所述单根电线(11)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08432063A
公开(公告)日:2018-08-21
申请号:CN201680074955.9
申请日:2016-12-13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R13/645 , H01R13/641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容易一并管理各个连接器的嵌合状态的车辆用布线系统以及用于管理各个连接器的嵌合状态的方法。布线系统具备多个连接器(C1-C9),各个连接器包括第1连接器壳体(10)、第2连接器壳体(20)以及连接器识别部件(30)。第1连接器壳体(10)具有识别部件保持部,识别部件保持部对连接器识别部件(30)进行限制。第2连接器壳体(20)具有限制解除部,限制解除部只有在连接器壳体(10、20)彼此正常地嵌合时解除对连接器识别部件(30)的限制。各个连接器识别部件(30)保持有用于将其所属的连接器与其他连接器进行识别的识别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03947045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280057509.9
申请日:2012-11-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5227 , H01R4/185 , H01R4/62 , H01R4/72 , H01R13/5221
Abstract: 在本发明中,通过将端子(15)连接至电线(11)的端子部并用热缩管(33)密封的所述端子部而形成的安装有端子的电线(10)的端子(15)设有:被连接至相应端子的端子连接部(16);被连接至所述电线(11)的端子部的电线连接部(18);和连接所述端子连接部(16)和所述电线连接部(18)的连接部(22)。在所述连接部(22)中,所述热缩管(33)的开口端(33A)被覆盖,并且向所述开口端(33A)的所述端子连接部(16)侧设置水疏散部(32),所述水疏散部(32)防止附着的水行进至所述开口端(33A)。
-
公开(公告)号:CN103947045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280057509.9
申请日:2012-11-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5227 , H01R4/185 , H01R4/62 , H01R4/72 , H01R13/5221
Abstract: 在本发明中,通过将端子(15)连接至电线(11)的端子部并用热缩管(33)密封的所述端子部而形成的安装有端子的电线(10)的端子(15)设有:被连接至相应端子的端子连接部(16);被连接至所述电线(11)的端子部的电线连接部(18);和连接所述端子连接部(16)和所述电线连接部(18)的连接部(22)。在所述连接部(22)中,所述热缩管(33)的开口端(33A)被覆盖,并且向所述开口端(33A)的所述端子连接部(16)侧设置水疏散部(32),所述水疏散部(32)防止附着的水行进至所述开口端(33A)。
-
公开(公告)号:CN108432063B
公开(公告)日:2020-03-13
申请号:CN201680074955.9
申请日:2016-12-13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R13/645 , H01R13/641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容易一并管理各个连接器的嵌合状态的车辆用布线系统以及用于管理各个连接器的嵌合状态的方法。布线系统具备多个连接器(C1‑C9),各个连接器包括第1连接器壳体(10)、第2连接器壳体(20)以及连接器识别部件(30)。第1连接器壳体(10)具有识别部件保持部,识别部件保持部对连接器识别部件(30)进行限制。第2连接器壳体(20)具有限制解除部,限制解除部只有在连接器壳体(10、20)彼此正常地嵌合时解除对连接器识别部件(30)的限制。各个连接器识别部件(30)保持有用于将其所属的连接器与其他连接器进行识别的识别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07851934B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680046293.4
申请日:2016-07-22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641 , H01R13/6272 , H01R43/26
Abstract: 提供一种具备能够相互嵌合的第1以及第2连接器且能确实地检测该第1以及第2连接器彼此的嵌合状态的电气连接装置。电气连接装置具备第1连接器(C1)、第2连接器(C2)以及嵌合检测用治具(30),第1连接器(C1)具有第1壳体(10),第2连接器(C2)具有第2壳体(20),第2壳体(20)接受第1壳体(10)的插入。第1壳体(10)具有:壳体主体(12);锁定部(14),其具有治具限制部(14d);以及移位限制部(16),其阻止锁定部(14)的插入允许移位。嵌合检测用治具(30)被保持于以允许插入允许移位的方式使移位限制部(16)弹性变形的操作位置。治具限制部(14d)在其处于插入允许移位时将嵌合检测用治具(30)不能脱离地限制于操作位置,另一方面伴随锁定部(14)向锁定位置的弹性复原而允许嵌合检测用治具(30)从操作位置脱离。
-
公开(公告)号:CN107851934A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680046293.4
申请日:2016-07-22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641 , H01R13/6272 , H01R43/26
Abstract: 提供一种具备能够相互嵌合的第1以及第2连接器且能确实地检测该第1以及第2连接器彼此的嵌合状态的电气连接装置。电气连接装置具备第1连接器(C1)、第2连接器(C2)以及嵌合检测用治具(30),第1连接器(C1)具有第1壳体(10),第2连接器(C2)具有第2壳体(20),第2壳体(20)接受第1壳体(10)的插入。第1壳体(10)具有:壳体主体(12);锁定部(14),其具有治具限制部(14d);以及移位限制部(16),其阻止锁定部(14)的插入允许移位。嵌合检测用治具(30)被保持于以允许插入允许移位的方式使移位限制部(16)弹性变形的操作位置。治具限制部(14d)在其处于插入允许移位时将嵌合检测用治具(30)不能脱离地限制于操作位置,另一方面伴随锁定部(14)向锁定位置的弹性复原而允许嵌合检测用治具(30)从操作位置脱离。
-
公开(公告)号:CN103959561A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280057532.8
申请日:2012-11-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子接头,所述端子接头消除芯体电线破损并且受回弹影响较小。所述端子接头(20)被压接至具有芯体电线(12)的铝导体电线,通过组合多个单根电线(11)来产生所述芯体电线。所述端子接头(20)设置有:承载所述芯体电线(12)的底板部(22);和一对筒件(25L、25R),所述一对筒件(25L、25R)被以围绕在所述底板部(22)处承载的所述芯体电线(12)的方式压接至所述芯体电线(12)并连接至所述底板部(22)。在所述筒件(25L、25R)的端部处,分别形成有重叠部(24L、24R),在所述重叠部处,形成所述筒件(25L、25R)的板构件被向后折叠并且被重叠。当所述筒件(25L、25R)被铆接/压接至所述芯体电线(12)时,所述重叠部(24L、24R)彼此接触而不进入所述单根电线(11)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04067446B
公开(公告)日:2017-07-18
申请号:CN201280067633.3
申请日:2012-12-12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被压接到电线上的阴性端子接头(20),所述电线包括通过将多条绞线(11)合在一起而形成的芯线(12),所述端子接头设置有:底板部(22),芯线(12)能够被布置在所述底板部上;和成对的筒件(25L、25R),所述成对的筒件与底板部(22)互连,以便缠绕被布置在底板部(22)上的芯线(12),所述筒件被压接到所述芯线(12)上。在筒件(25L、25R)的邻接部分上形成有薄部(27),当压接件(25L、25R)被压接至芯线(12)上时,所述薄部(27)发生变形,从而形成角部(30)。由于薄部(27)优选地在压接后变形,并且因此形成角部(30),所以与不存在薄部(27)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筒件(25L、25R)的邻接部分处形成的间隙更小。
-
公开(公告)号:CN104067446A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280067633.3
申请日:2012-12-12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被压接到电线上的阴性端子接头(20),所述电线包括通过将多条绞线(11)合在一起而形成的芯线(12),所述端子接头设置有:底板部(22),芯线(12)能够被布置在所述底板部上;和成对的筒件(25L、25R),所述成对的筒件与底板部(22)互连,以便缠绕被布置在底板部(22)上的芯线(12),所述筒件被压接到所述芯线(12)上。在筒件(25L、25R)的邻接部分上形成有薄部(27),当压接件(25L、25R)被压接至芯线(12)上时,所述薄部(27)发生变形,从而形成角部(30)。由于薄部(27)优选地在压接后变形,并且因此形成角部(30),所以与不存在薄部(27)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筒件(25L、25R)的邻接部分处形成的间隙更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