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动器及其制造方法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251376B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680009994.0

    申请日:2016-02-05

    Inventor: 会田聪士

    Abstract: 在通过熔融树脂MR的合流而形成的熔接线WL的部分设有从电动机收容部24向外部突出的第二加强肋24e,因此,能够使形成有熔接线WL的部分的壁厚增厚。由此,熔接线WL的部分的强度提高,进而能够使壳体21整体的强度提高。能够实现可充分耐受外部撞击的壳体21,即使是在车辆悬架系统附近等恶劣的环境下也能够充分使用,可获得高可靠性。由于在对被加载大的旋转扭矩的输出轴进行支承的制动钳固定部侧设有小凸缘部,因此能够将该小凸缘部作为熔融树脂MR的入口部分,使熔接线WL远离制动钳固定部。由此,能够抑制壳体21的制动钳固定部侧形变,能够可靠地抑制从致动器产生噪声等。

    致动器及其制造方法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251376A

    公开(公告)日:2017-10-13

    申请号:CN201680009994.0

    申请日:2016-02-05

    Inventor: 会田聪士

    Abstract: 在通过熔融树脂MR的合流而形成的熔接线WL的部分设有从电动机收容部24向外部突出的第二加强肋24e,因此,能够使形成有熔接线WL的部分的壁厚增厚。由此,熔接线WL的部分的强度提高,进而能够使壳体21整体的强度提高。能够实现可充分耐受外部撞击的壳体21,即使是在车辆悬架系统附近等恶劣的环境下也能够充分使用,可获得高可靠性。由于在对被加载大的旋转扭矩的输出轴进行支承的制动钳固定部侧设有小凸缘部,因此能够将该小凸缘部作为熔融树脂MR的入口部分,使熔接线WL远离制动钳固定部。由此,能够抑制壳体21的制动钳固定部侧形变,能够可靠地抑制从致动器产生噪声等。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