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190201B
公开(公告)日:2017-07-04
申请号:CN201480026337.8
申请日:2014-05-09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39/028 , F28D1/05325 , F28D1/05333 , F28D1/05391 , F28D2021/0071 , F28F9/0265 , F28F9/0268
Abstract: 制冷剂蒸发器(1)具有调换部(30)。调换部(30)连结第2下游罐部(23)的第1集合部(23a)与第2上游罐部(13)的第2分配部(13b)。调换部(30)连结第2下游罐部(23)的第2集合部(23b)与第2上游罐部(13)的第1分配部(13a)。调换部(30)在芯宽度方向上调换制冷剂。与调换部(30)相关的制冷剂的流路被设定成改善制冷剂的分配。分配是通过设定多个流路及/或流路的扭转而改善的。
-
公开(公告)号:CN104769383A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380057468.8
申请日:2013-09-26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nventor: 马场则昌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39/02 , F25B39/028 , F28D1/05391 , F28F9/0273 , F28F9/028 , F28F9/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媒蒸发器,其在下风侧蒸发部(10)的第二下风侧箱部(13)的内部设置有冷媒流变更部(13c、13d),该冷媒流变更部(13c、13d)将第一冷媒集合部(13a)的冷媒向第二冷媒分配部(23b)引导,并且将第二冷媒集合部(13b)的冷媒向第一冷媒分配部(23a)引导,冷媒流变更部(13c、13d)构成为,使得在从管(111、222)的长度方向观察时,将来自第一冷媒集合部(13a)的冷媒向第二冷媒分配部(23b)引导的冷媒流、以及将来自第二冷媒集合部(13b)的冷媒向第一冷媒分配部(23a)引导的冷媒流成为非交叉状态。由此,能够在抑制冷媒封入量的增加的同时在芯部的宽度方向上调换冷媒流,并且还能够提高被冷却流体的冷却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247315B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480029765.6
申请日:2014-05-16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nventor: 马场则昌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39/00 , F25B39/02 , F28D1/05391 , F28D2021/0071 , F28D2021/0085 , F28F9/0212 , F28F9/0265 , F28F2009/0285 , F28F2009/029
Abstract: 制冷剂蒸发器具有相对于被冷却流体的流向串联配置的第1蒸发部(20)及第2蒸发部(10)。所述第1蒸发部及所述第2蒸发部经由第1连通部(33)及第2连通部(34)连结。在所述第1蒸发部的一方的罐部(23)的外表面及所述第2蒸发部的一方的罐部(13)的外表面接合有在内部流通制冷剂的中间罐部(33)。通过所述第1蒸发部的所述一方的罐部的外壁、所述第2蒸发部的所述一方的罐部的外壁及所述中间罐部的外壁形成流通制冷剂的罐外制冷剂空间(34)。所述中间罐部构成所述第1连通部,且所述罐外制冷剂空间构成所述第2连通部。
-
公开(公告)号:CN105190201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480026337.8
申请日:2014-05-09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39/028 , F28D1/05325 , F28D1/05333 , F28D1/05391 , F28D2021/0071 , F28F9/0265 , F28F9/0268
Abstract: 制冷剂蒸发器(1)具有调换部(30)。调换部(30)连结第2下游罐部(23)的第1集合部(23a)与第2上游罐部(13)的第2分配部(13b)。调换部(30)连结第2下游罐部(23)的第2集合部(23b)与第2上游罐部(13)的第1分配部(13a)。调换部(30)在芯宽度方向上调换制冷剂。与调换部(30)相关的制冷剂的流路被设定成改善制冷剂的分配。分配是通过设定多个流路及/或流路的扭转而改善的。
-
公开(公告)号:CN104769383B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380057468.8
申请日:2013-09-26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nventor: 马场则昌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39/02 , F25B39/028 , F28D1/05391 , F28F9/0273 , F28F9/028 , F28F9/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媒蒸发器,其在下风侧蒸发部(10)的第二下风侧箱部(13)的内部设置有冷媒流变更部(13c、13d),该冷媒流变更部(13c、13d)将第一冷媒集合部(13a)的冷媒向第二冷媒分配部(23b)引导,并且将第二冷媒集合部(13b)的冷媒向第一冷媒分配部(23a)引导,冷媒流变更部(13c、13d)构成为,使得在从管(111、211)的长度方向观察时,将来自第一冷媒集合部(13a)的冷媒向第二冷媒分配部(23b)引导的冷媒流、以及将来自第二冷媒集合部(13b)的冷媒向第一冷媒分配部(23a)引导的冷媒流成为非交叉状态。由此,能够在抑制冷媒封入量的增加的同时在芯部的宽度方向上调换冷媒流,并且还能够提高被冷却流体的冷却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4160234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380012862.X
申请日:2013-03-04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5/00 , F25B39/02 , F28D1/05308 , F28D1/05391
Abstract: 冷媒蒸发器具有四个芯部。冷媒的一部分通过第一芯部(1021a)和第四芯部(1011b)。冷媒的其余部分通过第二芯部(1021b)和第三芯部(1011a)。改换部(1030)改换冷媒流动的位置。将第二芯部与第三芯部连通的通路(1033b)在中间箱部(1033)内经由节流通路(1033k)。节流通路和中间箱部的端部使得冷媒的流动以朝向分隔构件(1013c)的方式反转。将中间箱部与分配部(1013a、1013b)连通的连通部(1032a、1032b)具有细长的开口。利用节流通路来调节液相冷媒的分布,因此能够抑制液相冷媒向第三芯部的出口(1012a)的附近的集中。由此,抑制位于冷媒的流动的下游的芯部处的液相冷媒的集中。
-
公开(公告)号:CN104160234A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申请号:CN201380012862.X
申请日:2013-03-04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5/00 , F25B39/02 , F28D1/05308 , F28D1/05391
Abstract: 冷媒蒸发器具有四个芯部。冷媒的一部分通过第一芯部(1021a)和第四芯部(1011b)。冷媒的其余部分通过第二芯部(1021b)和第三芯部(1011a)。改换部(1030)改换冷媒流动的位置。将第二芯部与第三芯部连通的通路(1033b)在中间箱部(1033)内经由节流通路(1033k)。节流通路和中间箱部的端部使得冷媒的流动以朝向分隔构件(1013c)的方式反转。将中间箱部与分配部(1013a、1013b)连通的连通部(1032a、1032b)具有细长的开口。利用节流通路来调节液相冷媒的分布,因此能够抑制液相冷媒向第三芯部的出口(1012a)的附近的集中。由此,抑制位于冷媒的流动的下游的芯部处的液相冷媒的集中。
-
公开(公告)号:CN105247315A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480029765.6
申请日:2014-05-16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nventor: 马场则昌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39/00 , F25B39/02 , F28D1/05391 , F28D2021/0071 , F28D2021/0085 , F28F9/0212 , F28F9/0265 , F28F2009/0285 , F28F2009/029
Abstract: 在制冷剂蒸发器(1)中,连结形成于罐部(23)的内部的第1制冷剂集合部(23a)与形成于罐部(13)的内部的第2制冷剂分配部(13b),且连结形成于罐部(23)的内部的第2制冷剂集合部(23b)与形成于罐部(13)的内部的第1制冷剂分配部(13a)。在罐部(23)的外表面及罐部(13)的外表面接合有在内部流通制冷剂的中间罐部(33)。通过罐部(23)的外壁、罐部(13)的外壁及中间罐部(33)的外壁形成流通制冷剂的罐外制冷剂空间(34)。
-
公开(公告)号:CN103201582A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180054021.6
申请日:2011-11-04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3/086 , B21C37/14 , B21C37/151 , B23K1/0012 , F28D1/0391 , F28D1/05366 , F28D2021/0094 , F28F2275/04
Abstract: 构成用于热交换器的管的筒状构件(20)包括一对平板部(21,22)和一对弯曲部(23,24),所述一对平板部沿通道横截面的短轴方向平行对准以彼此面对,所述一对弯曲部沿通道横截面的长轴方向彼此面对并使一对平板部(21,22)相互连接。弯曲部(23,24)中的一个构成接合部,在所述接合部处,从一对平板部(21,22)的端部延伸并构成筒状构件(20)的外壁的部分的外壁部(241)和从一对平板部(21,22)的端部延伸并构成筒状构件(20)的内壁的部分的内壁部(242)重叠并通过钎焊接合。内壁部(242)被接合使得面对外壁部(241)的部分与外壁部(241)紧密接触,并且面对外壁部(241)的末端部(244)与平板部(21)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01315231A
公开(公告)日:2008-12-03
申请号:CN200810109579.X
申请日:2008-06-02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39/022 , F25B2500/01 , F28D1/05391 , F28F1/128 , F28F2225/00 , F28F2265/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交换器芯,包括第一管道(2、3),第二管道(4、5),第一散热片(19),第二散热片(20)和连接部件(40)。第二管道(4、5),在空气流动的方向上,设置到第一管道(2、3)的上游。第一散热片(19)连接到第一管道(2、3)外表面,用于促进第一管道(2、3)的热交换。第二散热片(20)连接到第二管道(4、5)外表面,用于促进第二管道(4、5)的热交换。第二散热片(20)定位于第一散热片(19)的上游,以限定其间的间隙(50)。连接部件(40)连接第一和第二散热片(19、20)的波峰(31)或者连接第一和第二散热片(19、20)的波谷(30)。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