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615530B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1680030998.7
申请日:2016-06-02
Applicant: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株式会社田中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至少含有镍、钴和锰,并具有层状结构,满足下述要件(1)~(3)。(1)由组成式Li[Lix(NiαCoβMnγMδ)1‑x]O2表示。[结构式(1)中,0≤x≤0.10,0.30<α≤0.34,0.30<β≤0.34,0.32≤γ<0.40,0≤δ≤0.10,β<γ,δ+α+β+γ=1,M表示选自Fe、Cu、Ti、Mg、Al、W、Zn、Sn、Zr、Ga和V中的1种以上的金属。](2)二次粒径为2μm~10μm。(3)在利用压汞法得到的细孔分布中,在细孔直径为90nm~150nm的范围具有细孔峰的极大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829511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180089879.X
申请日:2021-11-09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田中化学研究所
IPC: C01G5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得到具有优异的首次充放电效率和高体积容量密度的正极活性物质的含镍氢氧化物。所述含镍氢氧化物为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的前体,其中,当将在使用CuKα射线的粉末X射线衍射测定中出现在2θ=19.2±1的范围的衍射峰的峰强度设为α,将在使用CuKα射线的粉末X射线衍射测定中出现在2θ=38.5±1的范围的衍射峰的峰强度设为β时,α/β的峰强比为0.80以上且1.38以下,一次粒子的平均长径为290nm以上且425nm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7615530A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680030998.7
申请日:2016-06-02
Applicant: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株式会社田中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至少含有镍、钴和锰,并具有层状结构,满足下述要件(1)~(3)。(1)由组成式Li[Lix(NiαCoβMnγMδ)1-x]O2表示。[结构式(1)中,0≤x≤0.10,0.30<α≤0.34,0.30<β≤0.34,0.32≤γ<0.40,0≤δ≤0.10,β<γ,δ+α+β+γ=1,M表示选自Fe、Cu、Ti、Mg、Al、W、Zn、Sn、Zr、Ga和V中的1种以上的金属。](2)二次粒径为2μm~10μm。(3)在利用压汞法得到的细孔分布中,在细孔直径为90nm~150nm的范围具有细孔峰的极大值。
-
公开(公告)号:CN105378987B
公开(公告)日:2018-06-12
申请号:CN201480038864.0
申请日:2014-07-01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田中化学研究所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25 , C01G53/50 , C01P2002/20 , C01P2002/60 , C01P2002/72 , C01P2002/76 , C01P2004/53 , C01P2004/61 , C01P2004/62 , C01P2006/10 , C01P2006/12 , C01P2006/14 , C01P2006/16 , C01P2006/17 , C01P2006/40 , H01M4/366 , H01M4/505 , H01M10/0525 , H01M2004/0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在冰点下与现有产品相比显示低电池电阻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含有由镍、钴、锰组成的组所构成的至少1种元素,具有层状结构,所述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满足下述要件(1)~(3)。(1)一次粒径为0.1~1μm,二次粒径为1~10μm,(2)使用CuKα射线的粉末X射线衍射测定中,在2θ=18.7±1°的范围内的峰处的微晶尺寸为并且,在2θ=44.6±1°的范围内的峰处的微晶尺寸为(3)在通过压汞法得到的细孔分布中,在细孔径为10~200nm的范围内具有细孔峰,并且,该范围内的细孔容积为0.01~0.05cm3/g。
-
公开(公告)号:CN105378987A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480038864.0
申请日:2014-07-01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田中化学研究所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25 , C01G53/50 , C01P2002/20 , C01P2002/60 , C01P2002/72 , C01P2002/76 , C01P2004/53 , C01P2004/61 , C01P2004/62 , C01P2006/10 , C01P2006/12 , C01P2006/14 , C01P2006/16 , C01P2006/17 , C01P2006/40 , H01M4/366 , H01M4/505 , H01M10/0525 , H01M2004/0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在冰点下与现有产品相比显示低电池电阻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含有由镍、钴、锰组成的组所构成的至少1种元素,具有层状结构,所述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满足下述要件(1)~(3)。(1)一次粒径为0.1~1μm,二次粒径为1~10μm,(2)使用CuKα射线的粉末X射线衍射测定中,在2θ=18.7±1°的范围内的峰处的微晶尺寸为100~1200?,并且,在2θ=44.6±1°的范围内的峰处的微晶尺寸为100~700?,(3)在通过压汞法得到的细孔分布中,在细孔径为10~200nm的范围内具有细孔峰,并且,该范围内的细孔容积为0.01~0.05cm3/g。
-
公开(公告)号:CN113329976A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1980089905.1
申请日:2019-12-04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田中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氢氧化物,其与锂化合物的反应性与粒径大的其他复合氢氧化物同等。一种复合氢氧化物,其是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的前体,且含有选自由镍、钴及锰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金属,其中,累计体积百分率为50体积%的二次粒径(D50)为4.0μm以下,振实密度(g/ml)/累计体积百分率为50体积%的二次粒径(D50)(μm)为0.60g/ml·μm以上,通过BET法测定的比表面积为15.0m2/g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6463721B
公开(公告)日:2020-03-03
申请号:CN201580027925.8
申请日:2015-05-27
Applicant: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株式会社田中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对显示高充放电循环特性、且显示高放电容量的锂二次电池有用的正极活性物质。本发明为至少包含镍、钴和锰,具有层状结构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其满足下述的(1)~(3)。(1)一次粒径为0.1μm以上且1μm以下,50%累积体积粒度为1μm以上且10μm以下(2)90%累积体积粒度D90与10%累积体积粒度D10的比率D90/D10为2以上且6以下(3)通过中和滴定测定的粒子表面残留的碱中包含的碳酸锂量为0.1质量%以上且0.8质量%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13329976B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1980089905.1
申请日:2019-12-04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田中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氢氧化物,其与锂化合物的反应性与粒径大的其他复合氢氧化物同等。一种复合氢氧化物,其是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的前体,且含有选自由镍、钴及锰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金属,其中,累计体积百分率为50体积%的二次粒径(D50)为4.0μm以下,振实密度(g/ml)/累计体积百分率为50体积%的二次粒径(D50)(μm)为0.60g/ml·μm以上,通过BET法测定的比表面积为15.0m2/g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14207874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080055885.9
申请日:2020-08-06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田中化学研究所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获得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活性物质的前体、由该前体获得的正极活性物质、以及该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所述正极活性物质通过搭载于利用了非水电解质的二次电池而能够发挥高放电容量以及高充放电效率。一种镍复合氢氧化物粒子,其为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的前体,所述镍复合氢氧化物粒子的空隙率为45.0%以上且55.0%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6463721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580027925.8
申请日:2015-05-27
Applicant: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株式会社田中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对显示高充放电循环特性、且显示高放电容量的锂二次电池有用的正极活性物质。本发明为至少包含镍、钴和锰,具有层状结构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其满足下述的(1)~(3)。(1)一次粒径为0.1μm以上且1μm以下,50%累积体积粒度为1μm以上且10μm以下(2)90%累积体积粒度D90与10%累积体积粒度D10的比率D90/D10为2以上且6以下(3)通过中和滴定测定的粒子表面残留的碱中包含的碳酸锂量为0.1质量%以上且0.8质量%以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