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891685A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780067388.9
申请日:2017-10-02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Abstract: L型同轴连接器(100)连接于具有中心导体(51)和外导体(52)的同轴电缆(50),具备壳体(10)、衬套(20)以及插口(30)。壳体(10)具有壳体主体(11)、背面部(12)以及铆接部(14)。壳体主体(11)形成有第一切口部(17)。背面部(12)具有盖部(12a)、以及从盖部(12a)延伸并载置有外导体(52)的延伸部(12b)。铆接部(14)从延伸部(12b)延伸,且前端部被折弯为隔着同轴电缆(50)与延伸部(12b)对置。在延伸部(12b)形成有第二切口部(18),并在第二切口部(18)内存在将外导体(52)与延伸部(12b)接合的接合部件(19)。
-
公开(公告)号:CN110663143A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880034023.0
申请日:2018-05-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Abstract: 带同轴线缆的L型同轴连接器具备:同轴线缆,其具有中心导体部和在中心导体部四周配置的外部导体部;内部端子,其与同轴线缆的中心导体部连接;外部端子,其与同轴线缆的外部导体部连接;以及绝缘性构件,其配置于内部端子与外部端子之间,在上述带同轴线缆的L型同轴连接器中,外部端子具备:保持部,其沿着同轴线缆和绝缘性构件延伸并对上述同轴线缆和绝缘性构件进行保持;和铆接卡合部,其从保持部朝向同轴线缆铆接,铆接卡合部具有:第1爪部,其在同轴线缆的中心导体部与内部端子连接的部分的周围,与绝缘性构件卡合;和第2爪部,其与同轴线缆的外部导体部卡合,第1爪部形成为延伸至在同轴线缆的轴向上与同轴线缆的外部导体部卡合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电气特性的劣化。
-
公开(公告)号:CN101926044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0880125370.0
申请日:2008-12-10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天线结构以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在具有接地区域的基板(10)的非接地区域Zp配置天线元件(1)。在天线元件(1),以通过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电介质基体(8)的上面(4)与侧面(6a)、(6b)的环路状,形成进行天线动作的供电辐射电极(2)与无供电辐射电极(3)。使各电极(2)、(3)的环路顶端侧构成开放端(5)、(7)。天线元件(1)以选择的安装方式安装于基板(10),所述安装方式分别是:向上安装方式,使开放端(5)、(7)成为电介质基体(8)的上面(4),以此来配置天线元件(1);横向安装方式,使电介质基体(8)从该向上安装方式以箭头R所示那样倾斜,从而所述开放端(5)、(7)位于侧面,以此来配置天线元件(1)。通过这种安装方式的选择,使天线动作谐振频率的电压为最大的区域,在向上安装方式中从非接地区域向上侧分离,在横向安装方式中从非接地区域向横向侧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01926044A
公开(公告)日:2010-12-22
申请号:CN200880125370.0
申请日:2008-12-10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天线结构以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在具有接地区域的基板(10)的非接地区域Zp配置天线元件(1)。在天线元件(1),以通过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电介质基体(8)的上面(4)与侧面(6a)、(6b)的环路状,形成进行天线动作的供电辐射电极(2)与无供电辐射电极(3)。使各电极(2)、(3)的环路顶端侧构成开放端(5)、(7)。天线元件(1)以选择的安装方式安装于基板(10),所述安装方式分别是:向上安装方式,使开放端(5)、(7)成为电介质基体(8)的上面(4),以此来配置天线元件(1);横向安装方式,使电介质基体(8)从该向上安装方式以箭头R所示那样倾斜,从而所述开放端(5)、(7)位于侧面,以此来配置天线元件(1)。通过这种安装方式的选择,使天线动作谐振频率的电压为最大的区域,在向上安装方式中从非接地区域向上侧分离,在横向安装方式中从非接地区域向横向侧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10914927A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880047490.7
申请日:2018-06-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PC: H01B11/18 , H01B7/18 , H01B13/016 , H01R24/38
Abstract: 同轴电缆(2,30)具备:中心导体层(4);绝缘体层(6),其覆从四周盖中心导体层;外部导体层(8),其从四周覆盖绝缘体层;隔离层(10)(32),其从四周覆盖外部导体层;电波吸收树脂层(12),其覆盖隔离层从四周;以及外皮(14),其覆盖电波吸收树脂层四周,电波吸收树脂层(12)由在树脂中混合了磁性体得到的材料形成,隔离层(10,32)是在外部导体层从四周将带状的部件卷绕得无间隙重叠而形成的。
-
公开(公告)号:CN104767099B
公开(公告)日:2017-09-26
申请号:CN201410592515.5
申请日:2014-10-29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PC: H01R43/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容易地保持插头的夹具。所述夹具的特征在于,具备:第1部件,其在使用时沿第1方向延伸,并具有该第1方向的一侧的端部亦即一端部;和第2部件,其在使用时沿所述第1部件延伸,并具有该第1方向的一侧的端部亦即一端部,在所述第1部件的一端部以及所述第2部件的一端部分别设置有第1凹部以及第2凹部,所述第1凹部以及第2凹部在使用时朝向与所述第1方向以及所述第2方向正交的第3方向的一侧凹陷,在从所述插座安装所述插头时,所述筒状部被所述第1部件的一端部与所述第2部件的一端部夹住,从而所述第1凸缘部位于所述第1凹部内,所述第2凸缘部位于所述第2凹部内。
-
公开(公告)号:CN1860641A
公开(公告)日:2006-11-08
申请号:CN200480027973.9
申请日:2004-09-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PC: H01P1/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P7/10 , H05K1/0243 , H05K3/305
Abstract: 一种介质谐振器、振荡器和传送器/接收器,具有稳定的特性,其制造成本可降低。在电路板(1)的前表面(1A)上形成有传输线(2),并且在后表面(1B)上形成有接地电极(3)。在介电基质(5)的每个表面(5A,5B)上形成具有圆形开口(7)的电极(6),藉此构成了TE010模式谐振器(4)。绝缘层(8)设置在电路板(1)的接地电极(3)和TE010模式谐振器(4)的电极(6)之间,然后用绝缘黏合剂(9)将该谐振器(4)固定到电路板(1)上。由于具有该结构,即便当电路板(1)和TE010模式谐振器(4)之间发生部分的分离时,电流通道也不会变化,藉此稳定了各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914927B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1880047490.7
申请日:2018-06-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PC: H01B11/18 , H01B7/18 , H01B13/016 , H01R24/38
Abstract: 同轴电缆(2,30)具备:中心导体层(4);绝缘体层(6),其覆从四周盖中心导体层;外部导体层(8),其从四周覆盖绝缘体层;隔离层(10)(32),其从四周覆盖外部导体层;电波吸收树脂层(12),其覆盖隔离层从四周;以及外皮(14),其覆盖电波吸收树脂层四周,电波吸收树脂层(12)由在树脂中混合了磁性体得到的材料形成,隔离层(10,32)是在外部导体层从四周将带状的部件卷绕得无间隙重叠而形成的。
-
公开(公告)号:CN110663143B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1880034023.0
申请日:2018-05-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Abstract: 带同轴线缆的L型同轴连接器具备:同轴线缆,其具有中心导体部和在中心导体部四周配置的外部导体部;内部端子,其与同轴线缆的中心导体部连接;外部端子,其与同轴线缆的外部导体部连接;以及绝缘性构件,其配置于内部端子与外部端子之间,在上述带同轴线缆的L型同轴连接器中,外部端子具备:保持部,其沿着同轴线缆和绝缘性构件延伸并对上述同轴线缆和绝缘性构件进行保持;和铆接卡合部,其从保持部朝向同轴线缆铆接,铆接卡合部具有:第1爪部,其在同轴线缆的中心导体部与内部端子连接的部分的周围,与绝缘性构件卡合;和第2爪部,其与同轴线缆的外部导体部卡合,第1爪部形成为延伸至在同轴线缆的轴向上与同轴线缆的外部导体部卡合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电气特性的劣化。
-
公开(公告)号:CN104767099A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410592515.5
申请日:2014-10-29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PC: H01R43/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容易地保持插头的夹具。所述夹具的特征在于,具备:第1部件,其在使用时沿第1方向延伸,并具有该第1方向的一侧的端部亦即一端部;和第2部件,其在使用时沿所述第1部件延伸,并具有该第1方向的一侧的端部亦即一端部,在所述第1部件的一端部以及所述第2部件的一端部分别设置有第1凹部以及第2凹部,所述第1凹部以及第2凹部在使用时朝向与所述第1方向以及所述第2方向正交的第3方向的一侧凹陷,在从所述插座安装所述插头时,所述筒状部被所述第1部件的一端部与所述第2部件的一端部夹住,从而所述第1凸缘部位于所述第1凹部内,所述第2凸缘部位于所述第2凹部内。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