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用渔线轮的防水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8064815B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1710943848.1

    申请日:2017-10-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钓鱼用渔线轮的防水结构,用于阻挡海水等向支承手柄轴的轴承部件的内部侵入。防水结构(5)具有凸缘部(15b)、环状的固定板(19)、密封部件(21)和止水部(20)。凸缘部(15b)形成于手柄轴(15)的一端的附近。环状的固定板(19)固定于渔线轮主体(1),其内周部在凸缘部(15b)与轴承部件(22)之间以能够与轴承部件(22)的侧面抵接的方式配置,以限制轴承部件(22)在轴向上的移动。密封部件(21)密封渔线轮主体(1)与固定板(19)之间。止水部(20)防止水浸入凸缘部(15b)与固定板(19)之间。

    双轴承渔线轮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064816B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1711042487.X

    申请日:2017-10-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轴承渔线轮,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抑制水向轴承部件的内部浸入。双轴承渔线轮具有渔线轮主体(1)、卷线筒(2)和防水部件(5)。渔线轮主体(1)具有:第1侧板(6a);和与第1侧板(6a)在轴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第2侧板(6b)。卷线筒(2)具有卷线筒主体部(12)、第1凸缘部(13)和第2凸缘部(14)。防水部件被配置于渔线轮主体的第1侧板侧。第1凸缘部(13)具有环状的肋(13b),该肋(13b)从第1凸缘部(13)向轴向外方延伸,并且其直径比第1凸缘部(13)的最外径部的直径小。防水部件(5)被配置为,与第1凸缘部(13)的肋(13b)的内周面相向且接近。

    钓鱼用绕线轮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005978B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010476628.4

    申请日:2020-05-29

    Inventor: 武智邦生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具备仅将手柄的线卷绕方向的旋转向驱动轴传递的单向离合器的钓鱼用绕线轮中,抑制水向单向离合器侵入。本发明具备绕线轮主体(2)、驱动轴(4)、手柄(5)、第2滚子离合器(22)、密封机构(31、32)。驱动轴(4)被能够旋转地支承于绕线轮主体(2)。手柄(5)具有沿与驱动轴(4)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手柄臂5a)、及容纳驱动轴(4)的一部分的手柄侧容纳部(5b)。第2滚子离合器(22)配置于手柄侧容纳部(5b),仅将手柄(5)的线卷绕方向的旋转向驱动轴(4)传递。密封机构(31、32)防止水从外部侵入手柄侧容纳部(5b)内。

    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158412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211481577.X

    申请日:2022-11-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相对于卷筒适当地作用制动力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卷筒制动装置(13)具备制动鼓(51)和旋转构造(53)。旋转构造(53)在轴向上配置于卷筒(5)及制动鼓(51)之间。旋转构造(53)具有支承部(65)、制动蹄(67)、施力部件(69)。支承部(65)与卷筒轴(11)联动地旋转。制动蹄(67)与制动鼓(51)的锥面(58)接触。施力部件(69)对支承部(65)及制动鼓(51)的某一方向支承部(65)及制动鼓(51)的某另一方施力。支承部(65)及制动鼓(51)的某一方配置成能够相对于支承部(65)及制动鼓(51)的某另一方在轴向上移动。

    双轴承卷线器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012885B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1811612276.X

    申请日:2018-12-27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防止由卷线筒轴与小齿轮的碰撞所致的异响的产生,并且即便在小齿轮上施加有负载的情况下,也可使小齿轮与驱动齿轮的啮合稳定。双轴承卷线器(100)具备手柄(5)、卷线筒(3)、卷线筒轴(4)、离合器机构(20)、小齿轮(15)、及弹性部件(30)。卷线筒轴(4)能够一体旋转地连结于卷线筒(3),且具有第一抵接部(4d)。小齿轮(15)具有能够在内周部与第一抵接部(4d)在轴向抵接的第二抵接部(15c),且能够在可一体旋转地连结于卷线筒轴(4)的连结位置与解除连结的解除位置之间沿轴向移动。当小齿轮(15)位于连结位置时,弹性部件(30)与小齿轮(15)的前端接触,将第一抵接部(4d)与第二抵接部(15c)向相互分离的方向施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