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734008A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1210086353.9
申请日:2012-03-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京浜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02M35/10 , F02M35/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内燃机的进气歧管,该进气歧管(10)配备有多个第一至第四支管(12a至12d)。在第一支管(12a)和第二支管(12b)之间,形成桥接部(26a),该桥接部使安装在所述第一支管(12a)和所述第二支管(12b)的主体部(20)上的支管盖(22)的盖部(24)相互连接。能够保持管(30)的保持件(32)安装在桥接部(26a)上。另外,所述管(30)由所述保持件(32)的保持部(44)保持,并且布置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管(12a)和所述第二支管(12b)之间的空间(52)中。
-
公开(公告)号:CN102734008B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210086353.9
申请日:2012-03-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京浜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02M35/10 , F02M35/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内燃机的进气歧管,该进气歧管(10)配备有多个第一至第四支管(12a至12d)。在第一支管(12a)和第二支管(12b)之间,形成桥接部(26a),该桥接部使安装在所述第一支管(12a)和所述第二支管(12b)的主体部(20)上的支管盖(22)的盖部(24)相互连接。能够保持管(30)的保持件(32)安装在桥接部(26a)上。另外,所述管(30)由所述保持件(32)的保持部(44)保持,并且布置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管(12a)和所述第二支管(12b)之间的空间(52)中。
-
公开(公告)号:CN113494381B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110218202.3
申请日:2021-02-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增压压力控制装置,可抑制由大量冷凝水的产生引起的内燃机的失火及中间冷却器的冻结,并且可在不易发生如上所述的不良情况的条件下抑制增压响应性的降低。本发明的内燃机的增压压力控制装置包括:增压器(涡轮增压器(12));中间冷却器(3);增压压力控制单元(ECU(20)),基于目标增压压力(PBCMD)控制增压压力(PB);以及进气温度获取单元(进气温度传感器(23)),获取进气的温度作为进气温度(TI),在进气温度为规定的第一阈值温度(TTHR1)以上或为低于所述第一阈值温度的规定的第二阈值温度(TTHR2)以下的情况下,增压压力控制单元执行降低增压压力的增压压力降低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3494381A
公开(公告)日:2021-10-12
申请号:CN202110218202.3
申请日:2021-02-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增压压力控制装置,可抑制由大量冷凝水的产生引起的内燃机的失火及中间冷却器的冻结,并且可在不易发生如上所述的不良情况的条件下抑制增压响应性的降低。本发明的内燃机的增压压力控制装置包括:增压器(涡轮增压器(12));中间冷却器(3);增压压力控制单元(ECU(20)),基于目标增压压力(PBCMD)控制增压压力(PB);以及进气温度获取单元(进气温度传感器(23)),获取进气的温度作为进气温度(TI),在进气温度为规定的第一阈值温度(TTHR1)以上或为低于所述第一阈值温度的规定的第二阈值温度(TTHR2)以下的情况下,增压压力控制单元执行降低增压压力的增压压力降低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212202221U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2020302099.1
申请日:2020-03-1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02B29/04 , F02M35/1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燃机的吸气管结构,能够在中间冷却器与进气歧管之间形成双重管结构,使凝结水暂时停留在管内后排出,因此能够提高排水性。内燃机的吸气管结构设置在内燃机的中间冷却器与进气歧管之间,且连接进气歧管的端部在上下方向上相较于连接中间冷却器的端部更位在上侧。内燃机的吸气管结构包括:外管,设置在吸气方向的上游侧与下游侧中的其中一侧;以及内管,设置在上游侧与下游侧中的另一侧,内管的端部设置在外管内而构成重叠部分,内管与外管之间设有间隙,内管的重叠部分设有连通内管与间隙的孔部,且孔部位在上游侧与下游侧中的另一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