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357074B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1780096598.0
申请日:2017-11-10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 东芝能源系统株式会社
IPC: H01H33/9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体断路器,能够以喷出速度不变慢的方式将消弧性气体向电弧喷出,并且能够高效、更可靠地对在电极周围点在地产生的电弧进行消弧。具有绝缘喷嘴(23),在触发电极(31)与第一电弧触头(21)成为开路状态时,该绝缘喷嘴(23)将消弧性气体导向第一电弧触头(21)与第二电弧触头(41)之间的电弧;第二电弧触头(41)具有开口部(41a),在电流切断时的前半部分,该开口部由触发电极(31)密封,在电流切断时的后半部分,由于上述触发电极分离而该开口部被开放,喷出消弧性气体;在第二电弧触头(41)与绝缘喷嘴(23)之间形成的对消弧性气体进行排气的第一排气口(41b)的开口面积,为第二电弧触头(41)的开口部(41a)的开口面积的0.2倍以上且2倍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1253579B
公开(公告)日:2011-09-28
申请号:CN200680031249.2
申请日:2006-08-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Abstract: 在聚四氟乙烯树脂或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等耐热性优良的含氟树脂中,将具有在该含氟树脂的烧成中不变色的耐热性的黑色以外的绝缘性颜料填充0.5~1重量%。作为该黑色以外的绝缘性颜料,将以TiO2-CoO-NiO-ZnO类或ZnO-CoO类为主要成分的绿色系的绝缘性颜料、或以CoO-Al2O3或CoO-Al2O3-Cr2O3类为主要成分的蓝色系的绝缘性颜料单独或组合使用。能够提供在确保绝缘性的同时确保绝缘物内部和外部两者具有充分的劣化防止性能,并可防止颜色不匀及局部的变色的耐电弧性优良的绝缘物。
-
公开(公告)号:CN104662634A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380050316.5
申请日:2013-09-26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H01H33/915 , H01H33/8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33/91 , H01H9/342 , H01H33/12 , H01H33/7023 , H01H33/88 , H01H33/903 , H01H2033/888 , H01H2033/906
Abstract: 在填充有灭弧性气体(1)的密闭容器内对置地配置一对固定电弧电极(30a)、(30b)。具备:积存使灭弧性气体(1)升压的升压气体(35)的压缩压气室(12);以及从压缩压气室(12)朝电弧放电(7)引导升压气体(35)的绝缘喷嘴(32)。设置暂时存积因电弧放电(7)的热而生成的热废气(20)的缓冲室(36)。与压缩压气室(12)连通地设置升压气体流通空间(43)。在电流遮断时的前半程,开闭部(41)成为闭塞状态,由此防止热废气(20)流入升压气体流通空间(43),在电流遮断时的后半程,开闭部(41)打开,使升压气体(35)流入升压气体流通空间(43)。
-
公开(公告)号:CN101253579A
公开(公告)日:2008-08-27
申请号:CN200680031249.2
申请日:2006-08-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Abstract: 在聚四氟乙烯树脂或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等耐热性优良的含氟树脂中,将具有在该含氟树脂的烧成中不变色的耐热性的黑色以外的绝缘性颜料填充0.5~1重量%。作为该黑色以外的绝缘性颜料,将以TiO2-CoO-NiO-ZnO类或ZnO-CoO类为主要成分的绿色系的绝缘性颜料、或以CoO-Al2O3或CoO-Al2O3-Cr2O3类为主要成分的蓝色系的绝缘性颜料单独或组合使用。能够提供在确保绝缘性的同时确保绝缘物内部和外部两者具有充分的劣化防止性能,并可防止颜色不匀及局部的变色的耐电弧性优良的绝缘物。
-
公开(公告)号:CN111357074A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1780096598.0
申请日:2017-11-10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 东芝能源系统株式会社
IPC: H01H33/9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体断路器,能够以喷出速度不变慢的方式将消弧性气体向电弧喷出,并且能够高效、更可靠地对在电极周围点在地产生的电弧进行消弧。具有绝缘喷嘴(23),在触发电极(31)与第一电弧触头(21)成为开路状态时,该绝缘喷嘴(23)将消弧性气体导向第一电弧触头(21)与第二电弧触头(41)之间的电弧;第二电弧触头(41)具有开口部(41a),在电流切断时的前半部分,该开口部由触发电极(31)密封,在电流切断时的后半部分,由于上述触发电极分离而该开口部被开放,喷出消弧性气体;在第二电弧触头(41)与绝缘喷嘴(23)之间形成的对消弧性气体进行排气的第一排气口(41b)的开口面积,为第二电弧触头(41)的开口部(41a)的开口面积的0.2倍以上且2倍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6133870B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580015288.2
申请日:2015-02-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H01H33/915
Abstract: 实现了喷吹气体温度的降低、耐久性的提高及维护的减少、电流遮断时间的缩短、驱动操作能量的减少以及气流的稳定化。在充填了灭弧性气体(1)的密闭容器内相向地配置一对固定电弧电极(35a、35b)。在固定电弧电极(35a、35b)间按小径自由移动地配置杆形状的触发电极(34)。包围触发电极(34)地配置绝缘喷嘴(81)。另外,设置存储使灭弧性气体(1)升压了的气体的蓄压室(42),设置将蓄压室(42)形成为闭塞状态或是开放状态的开闭部。开闭部具有电弧电极(35b)与触发电极(34)的间隙部分以及绝缘喷嘴(81)与触发电极(34)的间隙部分,通过触发电极(34)的移动使间隙部分形成为闭塞状态,从而形成闭塞部(45)。
-
公开(公告)号:CN115836372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080102654.9
申请日:2020-08-24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 东芝能源系统株式会社
IPC: H01H33/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闭装置。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具有第1~第3可动触点、第1~第3传递机构、第1~第3容器、曲轴、操作机构以及缓冲机构。第1~第3可动触点收纳于第1~第3容器。第1~第3传递机构与上述第1~第3可动触点连接。第1~第3容器至少收纳上述第1可动触点。曲轴使上述第1~第3传递机构动作,使上述第1~第3可动触点从闭路状态向开路状态变化。操作机构配置在上述第1传递机构侧,使上述曲轴旋转运动。缓冲机构配置在上述第3传递机构侧,对上述曲轴的旋转运动进行缓冲。
-
公开(公告)号:CN114365361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1980100339.X
申请日:2019-11-22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 东芝能源系统株式会社
IPC: H02B13/055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气体绝缘设备具有密闭容器、绝缘气体、高电压部和除去材。绝缘气体被填充于密闭容器中,以CO2及O2作为主要成分。高电压部被收纳于上述密闭容器中。除去材使绝缘气体中的HF、CO及O3的浓度减少。
-
公开(公告)号:CN106206155B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610590287.7
申请日:2013-09-26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H01H33/915 , H01H33/88
Abstract: 在填充有灭弧性气体(1)的密闭容器内对置地配置一对固定电弧电极(30a)、(30b)。具备:积存使灭弧性气体(1)升压的升压气体(35)的压缩压气室(12);以及从压缩压气室(12)朝电弧放电(7)引导升压气体(35)的绝缘喷嘴(32)。设置暂时存积因电弧放电(7)的热而生成的热废气(20)的缓冲室(36)。与压缩压气室(12)连通地设置升压气体流通空间(43)。在电流遮断时的前半程,开闭部(41)成为闭塞状态,由此防止热废气(20)流入升压气体流通空间(43),在电流遮断时的后半程,开闭部(41)打开,使升压气体(35)流入升压气体流通空间(43)。
-
公开(公告)号:CN106133870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580015288.2
申请日:2015-02-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H01H33/9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33/91 , H01H33/7023 , H01H2033/908
Abstract: 实现了喷吹气体温度的降低、耐久性的提高及维护的减少、电流遮断时间的缩短、驱动操作能量的减少以及气流的稳定化。在充填了灭弧性气体(1)的密闭容器内相向地配置一对固定电弧电极(35a、35b)。在固定电弧电极(35a、35b)间按小径自由移动地配置杆形状的触发电极(34)。包围触发电极(34)地配置绝缘喷嘴(81)。另外,设置存储使灭弧性气体(1)升压了的气体的蓄压室(42),设置将蓄压室(42)形成为闭塞状态或是开放状态的开闭部。开闭部具有电弧电极(35b)与触发电极(34)的间隙部分以及绝缘喷嘴(81)与触发电极(34)的间隙部分,通过触发电极(34)的移动使间隙部分形成为闭塞状态,从而形成闭塞部(45)。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