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42783B

    公开(公告)日:2011-07-06

    申请号:CN200880000573.7

    申请日:2008-01-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 H01M4/139 Y10T29/49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工序:(a)调配电极合剂浆料的工序;(b)使所述电极合剂浆料中存在的金属杂质氧化从而离子化的离子化工序;以及(c)使用所述离子化工序后的电极合剂浆料以制造电极的工序。在本发明中,在电极合剂以浆料的状态存在的阶段,使所述电极合剂中含有的金属杂质离子化,并尽可能减少杂质的量。因此,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高可靠性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同时可以尽可能地抑制由金属杂质引起的生产合格率的降低。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和二次电池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13258034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110168381.4

    申请日:2021-02-07

    Abstract: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和二次电池组件。二次电池组件(1)具有: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10);与电池(10)一起排列且从电池(10)沿排列方向接受载荷的弹性体(40),构成电池(10)的负极(38b)具备:负极集电体(50);形成于集电体(50)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52),负极活性物质层(52)具有:形成于集电体(50)上的第1层(52a);形成于第1层(52a)上且压缩模量大于第1层(52a)的第2层(52b),构成电池(10)的分隔件(38d)的压缩模量小于第1层(52a),弹性体(40)的压缩模量小于分隔件(38d),第1层(52a)中所含的石墨颗粒的BET比表面积为1~2.5m2/g,第1层(52a)中所含的Si系颗粒的含量相对于负极活性物质层(52)的总量为6质量%~13质量%。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和二次电池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13258033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110168182.3

    申请日:2021-02-07

    Abstract: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和二次电池组件。二次电池组件(1)具有: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10);与电池(10)一起排列且从电池(10)沿排列方向接受载荷的弹性体(40),构成电池(10)的负极(38b)具备:负极集电体(50);形成于集电体(50)上且包含为负极活性物质的石墨颗粒的负极活性物质层(52),层(52)具有:形成于集电体(50)上的第1层(52a);形成于第1层(52a)上且压缩模量大于第1层(52a)的第2层(52b),构成电池(10)的分隔件(38d)的压缩模量小于第1层(52a),弹性体(40)的压缩模量小于分隔件(38d),第1层(52a)中所含的石墨颗粒的BET比表面积为1~2.5m2/g,第1层(52a)中包含具有1层~5层的石墨烯片的碳纳米管0.01质量%~0.4质量%。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42783A

    公开(公告)日:2009-09-23

    申请号:CN200880000573.7

    申请日:2008-01-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 H01M4/139 Y10T29/49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工序:(a)调配电极合剂浆料的工序;(b)使所述电极合剂浆料中存在的金属杂质氧化从而离子化的离子化工序;以及(c)使用所述离子化工序后的电极合剂浆料以制造电极的工序。在本发明中,在电极合剂以浆料的状态存在的阶段,使所述电极合剂中含有的金属杂质离子化,并尽可能减少杂质的量。因此,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高可靠性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同时可以尽可能地抑制由金属杂质引起的生产合格率的降低。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