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159344A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210496434.6

    申请日:2012-11-28

    Abstract: 一种净水装置(1),具备:净化部(20),其通过净化原水来生成净水;臭氧生成部(30),其生成含有杀菌成分的臭氧气体;以及控制部(50),其对排出由净化部(20)生成的净水的通水模式、利用由臭氧生成部(30)生成的臭氧气体对装置内部进行杀菌的第一杀菌模式和第二杀菌模式进行切换。在上述第一杀菌模式与上述第二杀菌模式下臭氧气体的杀菌浓度、杀菌时间以及杀菌频率中的至少一个条件不同。

    净水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459329A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280015143.9

    申请日:2012-03-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1/78 C02F2301/046

    Abstract: 净水装置(1)具备:净化部(10),其通过净化原水来生成净水;臭氧生成部(60),其生成含有杀菌成分的臭氧气体;臭氧循环部(70),其使臭氧气体进行循环;净水保持部(40),其被配设在位于净化部(10)的下游侧的次级侧流路(12),来保持净水;以及循环流路(50),其从净水保持部(40)或者位于净水保持部(40)的下游侧的流路分支出,并从分支的地点连通至上游侧,其中,臭氧循环部(70)使由臭氧生成部(60)生成的臭氧气体在净水保持部(40)上通过之后流入循环流路(50)。

    净水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159270A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210495658.5

    申请日:2012-11-28

    Abstract: 一种净水装置(1),具备:净化部(20),其通过净化原水来生成净水;以及臭氧生成部(30),其生成含有杀菌成分的臭氧气体。在净水装置(1)的初期使用时以及更换滤筒时,臭氧生成部(30)通过向净化部(20)导入臭氧气体来对滤筒进行杀菌。

    电解电极设备以及具备该电解电极设备的电解水生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278289B

    公开(公告)日:2018-04-27

    申请号:CN201410283359.4

    申请日:2014-06-23

    Abstract: 提供电解电极设备以及具备该电解电极设备的电解水生成装置。电解电极设备(10)构成为以使导电性膜(13)介于相邻的电极(11、14)之间的方式层叠、并且导电性膜(13)与电极(11、14)的界面(27A、27B)的至少一部分与水接触,对从接受面(1A)供给的水进行电解处理,从该接受面(1A)送出进行该电解处理后的水。而且,在从层叠方向(Z)观察的状态下导电性膜(13)与电极(11、14)相重叠的区域(R)处的导电性膜(13)与电极(11、14)之间,形成有通水路(14d、13d)。

    电解电极设备以及具备该电解电极设备的电解水生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278289A

    公开(公告)日:2015-01-14

    申请号:CN201410283359.4

    申请日:2014-06-23

    Abstract: 提供电解电极设备以及具备该电解电极设备的电解水生成装置。电解电极设备(10)构成为以使导电性膜(13)介于相邻的电极(11、14)之间的方式层叠、并且导电性膜(13)与电极(11、14)的界面(27A、27B)的至少一部分与水接触,对从接受面(1A)供给的水进行电解处理,从该接受面(1A)送出进行该电解处理后的水。而且,在从层叠方向(Z)观察的状态下导电性膜(13)与电极(11、14)相重叠的区域(R)处的导电性膜(13)与电极(11、14)之间,形成有通水路(14d、13d)。

    臭氧产生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476706A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280015533.6

    申请日:2012-03-07

    Inventor: 森俊辅 井千寻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13/11 C01B2201/14 C01B220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臭氧产生装置(100),具备被电介质覆盖的第一电极(10)以及与第一电极(10)相对置并且被电介质覆盖的第二电极(20),通过使第一电极(10)与第二电极(20)之间发生放电来产生臭氧,第一电极(10)具备具有规定的放电区域的第一电极构件(11)以及具有与第一电极构件不同的放电区域的第二电极构件(12),第一电极构件(11)和第二电极构件(12)中的任一个与第二电极(20)之间发生放电。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