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483118B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710432248.9
申请日:2017-06-09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反馈的激光器的同步通信系统,包括第一激光器、第二光电探测器、第一部分透射镜和第一放大器,所述第二光电探测器设于第一激光器、第一部分透射镜之间,所述第二光电探测器与第一放大器连接。本发明的带有反馈的激光器的同步通信系统具有实现接收准确性高、信号泄露几率小等优点,特别适于光通信系统技术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171736B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710350648.5
申请日:2017-05-18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4B10/67 , H04B10/556 , H04B10/532 , H04J14/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光抽样器,包括连续激光器,产生连续信号光;光调制器,通过射频信号驱动,与信号光结合来调制模拟射频信号,产生连续的模拟信号光;偏振控制器,用于控制模拟信号光的偏振状态;第一耦合器,将低功率的模拟信号光按比例分配成两路光;马赫‑曾德尔干涉仪,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的第一干涉臂、第二干涉臂分别接收经第一耦合器分配的两路模拟信号光;第二耦合器,用于接收马赫‑曾德尔干涉仪输出的模拟信号光,进行耦合后输出抽样信号光。本发明中利用泵浦光对模拟信号光交叉相位调制效应,改变两个干涉臂上信号的相位差,从而改变信号的透射率,使得有泵浦光时,信号透过,没有泵浦光时,信号透射率为0,实现对信号的抽样。
-
公开(公告)号:CN105516831B
公开(公告)日:2019-04-23
申请号:CN201510833498.4
申请日:2015-11-25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4Q11/00 , H04B10/253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波光子滤波的光接入网的拉曼抑制系统。本发明包括光线路终端、馈线式光纤、光远端节点、多个分布式光纤以及多个光网络单元;光线路终端通过馈线式光纤连接至光远端节点,光远端节点通过分布式光纤连接光网络单元。本发明利用级联的半导体光放大器一方面放大下行信号的功率,另一方面利用其在深度饱和区域的高通属性,即微波光子滤波,实现对信号低频成分的预处理,降低下一代光接入网系统对现有光传输系统的拉曼散射噪声影响。该系统无需外加高速电处理模块,实现单一器件的多种用途,一定程度上减低系统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4967475B
公开(公告)日:2019-02-12
申请号:CN201510321452.4
申请日:2015-06-11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4B7/1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空间信息网络的光和微波混合传输系统。本发明包括地面收发装置和卫星收发装置。地面收发装置包括地上光与微波信号发射系统、地上光与微波信号接收系统、地上跟瞄子系统,地上跟瞄子系统分别通过微波判决信号和光发射天线姿态调整信号分别来控制地上光与微波信号的发射系统和地上光与微波信号接收系统;卫星收发装置包括卫星上光与微波信号的接收和交换转发系统、卫星上光与微波信号发射系统、卫星上跟瞄子系统,卫星上跟瞄子系统分别与卫星上光与微波信号的接收和交换转发系统、卫星上光与微波信号发射系统连接。本发明无间断传输通信的同时,增加了系统的传输速率,提高系统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05577359B
公开(公告)日:2018-09-25
申请号:CN201610157784.8
申请日:2016-03-18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4L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混沌序列导频映射的OOFDM加密系统。本发明包括依次连接的OFDM加密模块、光调制模块、光纤传输通道、光电探测模块、OFDM解密模块。OFDM加密模块连接到光调制模块从而产生加密的OOFDM信号;加密的OOFDM信号连接至光纤传输通道实现加密的OOFDM信号在光纤中的传输;光纤传输通道将加密的OOFDM信号传输至光电探测模块,从而将加密的OOFDM信号转化为电OFDM信号,电OFDM信号到达OFDM解密模块完成OFDM信号的解调。本发明能够适应光频分复用传输系统高速率大容量的传输特性,且安全性高时间空间代价低,能在不占用、不改变原有信号分布的情况下实现系统加密,可实现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05676370B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610056193.1
申请日:2016-01-28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微环谐振腔的全光分组交换开关,偏置信号源通过铌酸锂调制器一与波分复用器连接;分组数据流通过铌酸锂调制器二与波分复用器连接,波分复用器与两耦合器相连,直通光从第二耦合器的端口输出。微环谐振腔一通过第三耦合器、第一耦合器与两直波导臂耦合,微环谐振腔一的光从第一耦合器的端口进入,另一端口输出。微环谐振腔二通过第四耦合器、第二耦合器与两直波导臂耦合,微环谐振腔二的光经过第二耦合器的端口进入,另一端口输出。两路:写入信号源、铌酸锂调制器、掺铒光纤放大器、带通滤波器、可变光衰减器依次连接;可变光衰减器与耦合器连接,光从耦合器的端口输出,微环谐振腔的光从耦合器的端口进入,另一端口输出。
-
公开(公告)号:CN106730219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118269.5
申请日:2016-12-07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M16/06 , A61B5/087 , A61B5/4836 , A61M16/0003 , A61M16/202 , A61M2016/0033 , A61M2230/40 , A61M2230/00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部分呼吸功能损耗患者的呼吸机,包括氧气面罩、主机箱和WINCE工控板。它根据检测到的患者当前自主呼吸所产生气流的强度,进而触发与之相匹配的辅助气流,并时刻与患者呼吸频率保持同步,医生可以根据呼吸机检测到的患者自主呼吸能力进行实时的参数调节,可以保证患者一直都会处于最佳强度的匹配气流状态,从而可以对呼吸机所产生的辅助气流节奏和强度实现智能化控制。本发明主要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解决了无法实时判断患者当前所需的最佳辅助气流强度,避免了单一标准对患者造成的不同程度的肺损伤现象;二是可以严格按照所检测到的患者的呼吸频率进行辅助通气,从而避免了人机不协调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3969912B
公开(公告)日:2016-09-14
申请号:CN201410187157.X
申请日:2014-05-05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2F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光调制Sagnac环全光逻辑器。它包括信号源,带通滤波器,环形器,电光耦合器,电极,电压源,Sagnac干涉仪。信号光经过环形器,在Sagnac干涉仪中耦合分为相向传输的两束光;顺时针光依次通过带通滤波器、环形器、电光耦合器、环形器、带通滤波器;逆时针光依次通过带通滤波器、环形器、电光耦合器、环形器、带通滤波器;两束光再次在Sagnac干涉仪中耦合经环形器输出。本发明全光逻辑器利用电光调制,产生电光效应,有输出逻辑值组合多,响应速度快,转折电压小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676370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610056193.1
申请日:2016-01-28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微环谐振腔的全光分组交换开关,偏置信号源通过铌酸锂调制器一与波分复用器连接;分组数据流通过铌酸锂调制器二与波分复用器连接,波分复用器与两耦合器相连,直通光从第二耦合器的端口输出。微环谐振腔一通过第三耦合器、第一耦合器与两直波导臂耦合,微环谐振腔一的光从第一耦合器的端口进入,另一端口输出。微环谐振腔二通过第四耦合器、第二耦合器与两直波导臂耦合,微环谐振腔二的光经过第二耦合器的端口进入,另一端口输出。两路:写入信号源、铌酸锂调制器、掺铒光纤放大器、带通滤波器、可变光衰减器依次连接;可变光衰减器与耦合器连接,光从耦合器的端口输出,微环谐振腔的光从耦合器的端口进入,另一端口输出。
-
公开(公告)号:CN105629624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610031912.4
申请日:2016-01-19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2F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光纤光栅交叉相位调制的全光逻辑门包括第一光泵浦信号源等,第一光泵浦信号源通过第一带通滤波器与第一光隔离器连接;弱连续信号源通过第二带通滤波器与第二光隔离器连接;第二光泵浦信号源通过第三带通滤波器与第三光隔离器连接,第一光隔离器、第二光隔离器、第三光隔离器的第二端口与波分复用器相连,波分复用器、环形器、相移光栅、第二波分复用器、第四带通滤波器、第四光隔离器依次相连。透射信号从第四光隔离器的第二端口输出,反射信号从环形器的第三端口输出,强泵浦光从第二波分复用器的第三端口输出。本发明基于非线性相移光纤光栅交叉相位调制的全光逻辑门为未来全光网络中光交换、光计算和光传输提供了基础条件。
-
-
-
-
-
-
-
-
-